APP下载

“他们的的确确是我们山里人的财神爷”
——记浙江农林大学干果产业科技特派团

2019-02-15马爱平

中国农村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干果香榧山核桃

文/本刊特约记者 马爱平

在浙江农林大学,有一支20来名老师组成的“干果产业科技特派团”,他们的足迹遍布浙江、安徽、江苏、贵州等地,他们的学生是农民,论文发在山水中,职称是百姓的口碑,成果是山农的笑脸。

“他们的的确确是我们山里人的财神爷。”提起浙江农林大学干果产业科技特派团,浙江临安武村农民杨有发直竖大拇指。正是听从特派团的建议,他家逃过了山核桃苗枯死之“劫”,干果收入翻了好几番。

在浙江农林大学,有一支20来名老师组成的“干果团队”,足迹遍布浙江、安徽、江苏、贵州等地,他们的学生是农民,论文发在山水中,职称是百姓的口碑,成果是山农的笑脸。

山农们为“干果教授”总结了“三千万”:千山万岭、千家万户、千辛万苦。“支援钱、支援物,不如来个科技特派员。”林农们从心底里感慨。

“两颗富民果还会为农民建更多新房子”

山区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区域,也是我国贫困人口相对集聚的区域,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山区。山核桃、香榧是浙江最具特色的优势干果,经济价值高,效益好,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良种缺乏、繁殖困难,以及结实迟、产量低等产业瓶颈,困扰着产业发展,助农致富成效细微。

浙江农林大学经济林团队经过20年的合作攻关,在良种选育、无性快繁、高效培育等理论和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填补了栽培良种的空白,实现了种苗规模化繁殖,形成了高效培育技术体系,山核桃、香榧造林4年始果、薄壳山核桃3年始果,提早结果4年以上。

20余年间,团队成员通过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派遣个人科技特派员、集中培训、现场指导以及QQ、微信答疑等各种形式,围绕产业育苗、高效栽培、病虫害防治、加工前处理、加工全产业链技术开展服务。仅2017年香榧采收后堆沤后熟前处理一项技术,就开展了20余次培训,培训新老产区农民1500余人次。

经济林团队从黎章矩等一批老教授开始,一直坚持林果业技术只有到农民手中真正产生效益,才是好技术;农民对产业技术的需要就是我们产业技术人员责任的初心。当黄坚钦教授和农民座谈产业技术要求,解答农民产业问题时,他把农民当成了亲人;当戴文圣老师手把手教农民嫁接的时候,他把农民当成了亲人;当吴家胜教授开展高效栽培技术授课时,他把农民当成了亲人;当团队成员不厌其烦的回答农民来电以及微信、QQ上的问题时,这时农民就是我们的亲人。

技术一经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20年间,浙江山区香榧面积从15万亩增加到近90万亩;山核桃、香榧累计增加产值超30亿元,特色干果真正变成了浙江山区的富民果,用农民自己的话说:临安、淳安、诸暨、嵊州等山区的新房子都是靠两颗富民果建成,以后两颗富民果还会为农民建更多的新房子。

“黄坚钦教授的技术像是点石成金”

“黄老师,今年我们这里的山核桃挂果又少了!”接到浙江桐庐县翰板村村民的电话,黄坚教授钦立即赶往山里。到现场一看,是花蕾蛆病。

半夜接到农民电话,对“干果教授”们来说,不是稀罕事。被山农称为“山核桃财神爷”的黄坚钦笑着说:“虽然费精力,但想想农民这么信任我,再累也值啊。”

这些年,“干果团队”的每名成员都踏遍千山万岭,走进千家万户。“这些大学老师的技术像是点石成金一样,原来我辛苦一整年收入不到2000元,现在一年就超万元。”浙江丽水市山区农民邓金发说。

“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我们农林类专家的水平如何,是否受农民欢迎就是把尺子。”团队的朱永法教授说。

山核桃是浙江特色的干果,好吃,但树难种:从树苗到结果,约需10年;山核桃树高十几米甚至几十米,且总是长在陡峭的山坡上,很难采摘;此外,成长的土壤得通气、保湿,又怕水,还会遇到许多病虫害……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黄坚钦经过7年努力,终于攻克技术难关。现在,一株山核桃树高度可控制在3—5米,并且不仅品质不受影响,产量更是大幅提升。

他带着团队调研,访上千位林农,用约十年时间,先后攻克了山核桃嫁接、矮化、实生苗培育、人工授粉、病虫害防治等难题,并自费为林农们培训。

这10多年来,“干果教授”们除了掌握矮化技术,还完成嫁接、实生苗培育、人工授粉、病虫害防治,并成功克隆到了山核桃同源成花基因,掌握了山核桃的成花机理;近期,他们又攻克了山核桃平原种植难题,一旦推广,亩产量将能再增收50%。

如今,再去浙江的天目山一带,山核桃树已能种在比较平坦的地方,树高不过5米,人站在地上就可以摘到核桃,最高处的核桃登一个小梯子就能采到,还能提前挂果,产量高且稳定。

每年金秋,就是山核桃、美国核桃等这些干果成熟的季节。这个时候,“干果教授”便会接到络绎不绝的山民们的报喜电话。

“榧农的财神爷”,让贡品成为共品

香榧好吃树难栽。香榧不同于一般的果树,栽种成活率低、生长慢、结实迟。经济林专家吴家胜教授,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一直专心做一件事:选育香榧良种并将早实丰产的栽培技术手把手地教给农民,切实提高香榧种植农户的经济收益。

经过几十年的科研攻关和实践推广,吴家胜教授和他的科研推广团队,先后攻克了香榧良种少、嫁接不易成活、造林成活率低、结实迟等技术难题,相关科研成果通过示范和推广,极大地推进了香榧规模化种植,促进了香榧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吴家胜及其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浙江省香榧栽培面积从2000年不到4万亩上升到目前的70多万亩,产量从2000年不到800吨到目前近4000吨,全省香榧种植农民的科技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累计带动了香榧产区的农民增收达到18.7亿元。吴家胜也被浙江各地从事香榧种植的农民亲切地称为“林农的科学家”、“榧农的财神爷”。

香榧是世界上珍稀的经济树种之一,长期生长在深山中,素有“深山闺秀”之称,经济寿命逾千年,大树单株年产值高达4万元/年,被人们称作为山区农民的摇钱树,企业家投资的淘金树,政府关注的致富树。其果实营养价值很高,自唐朝以来一直被列为朝廷贡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粗纤维、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此外香榧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历代医书均记载香榧有消除疳积、润肺滑肠、化痰止咳之功能。更为神奇的是,香榧素有“三代果”之称,一棵树上,往往一年果、两年果同时存在。

然而,香榧这么珍稀、高值而神奇的树种,为什么一直深山闺秀?为什么人工栽植不起来?为什么它结实会那么迟?从1993年进入浙江林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前身)工作开始,香榧的这些问题就让吴家胜非常着迷。从那时起他就确立了自己的理想:我要让这神奇的果实走出大山,让更多的百姓能够都品尝到香榧。

为了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能力,吴家胜还先后进入南京林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师从南京林业大学校长曹福亮院士;进入浙江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浙江大学副校长朱军教授;前往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留学,开展合作研究,合作导师为国家千人、长江学者邬荣领教授。这些求学与进修,让吴家胜为深入开展香榧研究积淀了深厚的基础。

“历代以来,香榧一直是朝廷的贡品,我希望通过我和研究团队的共同努力,为经济林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出份力,能够让贡品成为共品,成为老百姓都能共同品尝的美味。”吴家胜说,能够选择香榧作为自己一生研究的对象,这其实是一种缘分,这种缘分,让他对香榧的情感历久弥新。从工作开始,吴家胜和他的团队确立了研究目标和使命:通过科研致力于香榧良种选育,育出更多的良种壮苗,突破造林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提早其结实年龄等,实现让“深山闺秀出嫁,育山地骄子富民”。

“只做了研究和推广特色干果这一件事”

如何推动山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已成为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重大命题,也是吴家胜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共同关心的课题。

在选择了香榧等南方山区特色优势干果树种作为研究对象后,吴家胜和他的科研团队一心扑在工作上,充分发挥工匠精神,开展有关产业问题调研、实验方案设计、试验布置、指标测定、数据分析等科研工作,研究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问题。在“863计划”、“973计划”前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经20多年的团队联合攻关,在香榧等南方山区特色优势干果产业技术瓶颈问题取得了重大突破。

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吴家胜和他的研究团队硕果累累。他们实施的“香榧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主要针对制约香榧产业发展的良种缺乏、繁育技术落后、人工造林成活率低、结实较迟等产业关键问题,系统开展了香榧良种选育、良种快繁以及高效栽培技术等相关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工作。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及研发的良种繁育技术、早实丰产栽培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该项目攻克了良种繁育的难题,扭转了造林上长期以来没有良种壮苗的局面;攻克了造林成活率低,年年造林不成林的难题,推动香榧种植规模化发展;攻克了香榧生长慢、结实迟的难题,提高了企业或农户种植香榧的积极性。

他们的研究成果,已经先后获201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说起这些荣誉,吴家胜说,他最看重的还是帮助农民级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他谦虚地说,“其实我们只做了研究和推广香榧等特色干果这一件事。”

吴家胜认为,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的意义,在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所以他们团队的成员都十分注重将研究成果产业化。为加快项目科研成果产业化,帮助相关企业与农户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利用教学间隙、节假日,不分寒暑,克服干果种植企业和山区农村工作、生活条件差等各种困难,活跃在干果栽培基地等生产第一线,心甘情愿免费把农业技术“传经”给林农。

近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浙江、安徽、江西、贵州等省份,义务向山农传播干果栽培技术。由于科技推广业绩显著,2014年他们的研究团队队被中宣部列为“最美科技人员”。

在服务过程中,吴家胜团队一直坚持科研为生产服务,利用研发的新技术服务企业,加快技术示范推广。近年来,研究团队先后在推广香榧良种、容器育苗、高效栽培以及生态经营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指导新昌康益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造林和管理,如今10年香榧林年均亩产值近万元;帮助浙江喜燕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了省内最大的良种繁育基地;指导浙江立勤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香榧容器育苗,和露地苗相比,年生长量提高了30%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在吴家胜及其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助推下,浙江省香榧栽培面积已经超过70万亩,全省香榧年产量近4000吨,累计带动了香榧产区的农民增收达到18.7亿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浙江农林大学干果产业科技特派团坚信:只要自己在干果研究道路上执着追求,继续发扬工匠精神,有效解决干果产业技术瓶颈问题,干果产业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干果香榧山核桃
老 爸 和香榧
老爸和香榧
山核桃
三招解救受潮的干果
东阳香榧变身“财富树”
三招解救受潮的干果
松鼠的山核桃
笑口榛子
干果与坚果在全球市场消费量提高
开化墩南古香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