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小学教学质量差异原因及其解决策略

2019-02-14王瑞光

青年时代 2019年36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教学质量

王瑞光

摘 要:目前,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有学上”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也大大改善,但城乡小学教学质量差异大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

关键词:城乡小学;教学质量;差异原因;解决策略

一、引言

义务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基础,其发展是一个国家乃至民族得以兴旺发达并持续发展的根本。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实现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政策,为了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很大成效。

二、城乡小学教学质量差异原因

(一)师资力量差距明显

在所有教育资源中,教师资源是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教育活动最核心的要素,是比硬件资源更重要的资源。作为影响教育效果的最重要因素,师资队伍是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和核心。而师资力量以教师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等指标体现,这两个指标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养,直接关系着教育质量。从相关统计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不管是在教师学历还是职称上都存在差距,农村师资力量远远落后于城市。

(二)办学条件不均衡

根据中国教育统计数据可知,义务教育办学条件通常包括学校的体育馆面积、图书资料、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网络多媒体教室、教学用计算机的配置情况和体育、音乐等教学器材的达标率。近年来,政府高度关注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农村学校的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城市小学在生均体育馆面积、生均教学用计算机数、生均网络多媒体教室间数以及生均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方面均出现大于或等于乡村小学的情况,尤其是生均体育馆面积,农村小学与城市相比差距十分明显,僅在生均图书这一项上农村大于城市。而且,城市小学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等教学设施功能齐全,体育馆等大多达到标准化建设,而农村相当一部分学校仅有能满足日常教学的一些基本设施,质量和功能没有保障,甚至有的学校多媒体设备由于管理不完善,年久失修,处于瘫痪状态,并没有真正应用到教学环节中。

(三)教育经费投入不合理

首先,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不高。教育经费投入是支撑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物质基础,国际上一般用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来衡量各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规模和重视程度。近年来,由于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相比之前有了很大增长。自2012年起,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到并持续保持在4%以上。新华网报道,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比例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但据统计,在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上,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7%左右,其中发达国家达到9%左右。由此可见,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不仅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是相去甚远。

其次,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城市优先的惯例一直未能有效根除,城乡学校在政策扶持和公共财政投入方面存在明显差距。虽然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城乡教育经费支出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但根据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小学不管是在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上,还是在生均教育事业费和生均教育基本建设支出上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城乡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差异大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城市小学比较完善,内容形式更加多样。除了有基本的教育课程,还有很多辅助课程,例如计算机课、科技科和艺术课等。而农村小学在课程设置上还存在一定缺陷,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辅助课程,但因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薄弱限制,大多数农村小学只有“正课”教师,没有专职的“副课”教师,同一个教师兼顾正副课的现象十分常见。在副课方面,由于农村教师不具备副课所要求的专业技能,很多副课课程往往名不副实。例如,很多农村小学体育、科技课都是上课期间学生自由活动。大多学校往往只有基本的教育课程,类似计算机课、艺术课、科技科,甚至是英语课都没有开设,就算有的学校课程表上有类似课程,也是在上课时间走走形式,与课程特色和课程要求相去甚远。

其次,在教学方式上,城市小学更加多样,也更符合时代特征。城市会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断更新教学设备,运用电视、多媒体、互联网等多种传播手段进行教学,还会根据课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交流体验中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在农村,受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小学的教室里能看到的教学工具很少,有的学校即使具备多媒体教学条件,利用率和效果也不高。甚至在一些偏远农村学校,教室里除了黑板粉笔再没有其他教学工具,学生获取教育信息的渠道仅限于教师的课堂讲授以及学校教材发放。这不仅影响教育效果的传播,也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成长。

三、城乡小学教学质量差异大的解决策略

(一)大力开展乡村教师扶持计划

促进城乡教育公平不能一直增加教师队伍中的人员,而应在教师流动方面加大力度,这样,既减缓了教师老年化严重的现状,保持了教师队伍的活力,也有效地保证了教师队伍的质量,开展“特岗教师”计划和“三支一扶”政策都是对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很有效果的计划与政策,这两项政策实施的效果好,极大地提高了乡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了整体水平,有效改善了乡村师资队伍结构。因此,此项计划应继续施行,同时,多出台乡村扶持计划,给予其更多的优惠及其政策,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投身于乡村教育的事业中,还应注意,在吸引年轻人进行乡村教育服务时,要设定最低服务年限,以免人才流动过于频繁,反而不利于义务教育学生的成长。做好农村教师的扶持机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另外,提高教师收入,尤其是乡村教师收入,使教育工作者得以安心留在乡村任教,使教师愿意在本岗位上努力工作。在基本工资方面,实现乡村教师比城市教师多出机制,大体多出30%左右,同时加大乡村教师的补贴力度,拉开城市教师与乡村教师在待遇方面的差距,只有这样,才能在城乡差距原本就客观存在的条件下凸显乡村教师的优势,吸引人才,缩小城乡教育方面的差距。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实践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