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工作模式探究

2019-02-14王孟颖

青年时代 2019年3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青少年院校

王孟颖

摘 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转变。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成形与塑造阶段,他们亲历并见证了这一转变,社会的急剧变革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与自身的不成熟相互碰撞,必然产生诸多适应问题。因此,“00后”一代的大学生群体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也对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严峻挑战。本文综合前人研究,分析这一特定群体的心理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与指引。

关键词:“0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引言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转变,即从过去“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00后”一代充分见证了这一转变,并在新时代之初,跨入大学阶段。社会的急剧变革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与个体自身的不成熟相互碰撞,必然产生诸多适应问题,例如,社会支持系统弱化与个体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可能导致心理危机发生;新旧社会规范转换过程中的社会失范与社会适应困难,可能产生心理困惑,迷失方向;文化的多样性、开放性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可能引发心理认同上的矛盾。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重要性

从年龄阶段而言,我国心理学界一般赞同将11~28岁作为青少年时期的年龄范畴,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正处于此阶段。此阶段,个体的生理迅速发育并趋于成熟,是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所以,抓住和利用好这一时期,积极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提高其正确认识自我、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至关重要。

从政策依据而言,2016年12月,《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完善三级预防,实现心理健康服务全覆盖。全国教育大会提出首要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中国2030规划》也提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作为全民健康的重要一环,亟待关注和解决。《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随着新时代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将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政府工作报告中高职“扩招100万人”的表述,意味着职教进入大发展的春天。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其心理健康与否,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体系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高职院校大学生在社会性发展、心理压力、学习适应、人际交往、情绪困扰、婚恋心理、网络使用、职业规划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对他们而言,社会变革越快,面临的心理问题越突出,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也肩负着国家未来和民族发展,他们集问题与潜力于一身,是具有充分发展性和可塑性的群体。因此,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重要而迫切。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目前,全世界有10%~20%的儿童和青少年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问题的数量和严重程度都有所增加,尤其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国家 。其中,抑郁症已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的第三大贡献者。国内外研究主要从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4个角度入手,探讨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

(一)个体层面

高职院校大学生处于青少年期,心理发展尚处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期和非平衡状态,生理成熟提前和心理成熟滞后之间的矛盾会加重危机。研究表明,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建立心理防御机制可以有效预防心理危机。此外,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其规范自身社会行为,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家庭方面

和諧的家庭氛围、科学的教养方式与态度,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反之,则容易导致自责、怨恨、敏感、焦虑和不自信等心理现象,严重时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形成错误的荣辱观、人生观及世界观。有研究表明,代际教育期望差越大,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越差。为此,家庭应给予青少年关爱,从小做起,积极开展挫折教育,构建良好的家庭关系与氛围。

(三)学校层面

高职院校大学生正处于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的青春期和成年早期,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处理“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以及“亲密对孤独的冲突”。一方面,他们需在处理本能冲动与社会要求和冲突的过程中,建立新的同一感,克服角色混乱;另一方面,可在树立牢固同一性的基础上,与他人发展恋爱中的亲密关系,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国外高等院校普遍制订了心理健康干预方案予以应对,数据研究表明,“有监督的技能训练”在减轻抑郁、焦虑、压力、一般心理痛苦以及改善社会情感技能、自我认知和学术能力行为和表现等方面,均显著优于“无监督的技能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组。此外,体力活动、学校内在氛围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正向联系,探索与体育锻炼相融合的心理健康干预训练模式,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帮助青少年树立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阳光向上的心理品质。因此,学校应发挥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充分发挥“课程+实践+文化”的多重育人效应,创设健康成长环境 。

(四)社会层面

不良社会风气和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处于青少年期的他们更容易遭受不公平对待,导致自尊心受到过大的打击、形成不良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及人格取向。

社区应通过社区心理门诊、心理咨询专栏、咨询热线、社区警务、医疗跟进等实现心理健康的日常预防和危机应急处理。此外,需加强不同主体间的合作,尤其是加强家、校沟通,建立定期跟踪反馈机制,进一步通过彼此合作,形成“医教协同、家教合力、社区支持”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四、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不足

由于国内有关工作起步较晚,存在肤浅化、片面化、知识化、医学化、形式化等问题,研究设计往往很薄弱,未建立系统化的心理健康干预模式,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4个层面的联动配合机制还未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和服务依然被动、分散。

(二)展望

1.以新时代“0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首先,顺应新时代与职教改革的大背景,坚定“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信念与思想,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这一未来社会的高技术型人才群体的心理健康给予现实重视与深入研究。其次,抓住“00后”网络新生代的特点,从影响其心理健康的诸多不利因素入手,例如接触大量内容繁杂且难以把控的信息,存在大量暴力倾向内容,负面思想流行等,探討其心理特殊性、受到的影响及对策。最后,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本身存在的文化知识水平基础差、家庭经济困难、综合素质较差等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对比研究,重点观察和探讨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与高职大学生之间的异同,发现特殊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并给出对应的改善策略。

2.创新研究方法

广泛应用心理素质测评的方法,创造性地引入系统的心理健康干预训练,探索安全、有效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训练模式,培养和塑造其积极心理品质与健全人格,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上,从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入手,探讨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实践上,通过开展心理素质测评,掌握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建立心理档案;在此基础上,系统探讨和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现状的原因;而后,逐步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训练模式,用于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并尝试建立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体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增强实践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用实践检验理论,提高理论的科学性和指导性。

五、结语

“0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受到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一方面关注其心理健康的教育与职业发展,另一方面关注到其自身积极心理品质塑造,在助人的过程中“授人以渔”,提高青少年群体应对心理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芳.青少年挫折教育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2]王婵.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3]王瑞.微时代背景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浅析[J].才智,2018(36).

[4]吴增强.医教协同:一种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模式[J].江苏教育,2019(16).

[5]朱波.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之对策研究[J].成功:教育,2007(10).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青少年院校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