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电切术对40例宫腔内良性病变的疗效分析
2019-02-14王开林
王开林
【摘 要】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对40例宫腔内良性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40例宫腔内良性病变患者,均行宫腔镜电切术,观察4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宫腔镜下息肉形态及息肉个数,分析手术结果,观察40例患者的术后月经情况、阴道流血及感染情况。结果:40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2.3±2.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51.9±12.5)mL,息肉单发者25例,多发者15例。10例患者送子宫黏膜下肌瘤样组织的宫腔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0.0%(9/10)。30例患者送检息肉组织,术中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者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7%(29/30)。40例患者术后26~35d均恢复正常月经,21例月经紊乱者治愈率为95.2%,好转率为4.8%,10例绝经后出血、排卵期出血等子宫不规则出血者均全部治愈。40例患者术后均无感染。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腔内良性病变安全有效。
【关键词】 宫腔镜电切术;宫腔内良性病变;月经紊乱;绝经后出血;息肉
文章编号:WHR2019104073
宫腔内良性占位性病变包括宫腔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妊娠組织残留等,会引起育龄期女性不孕、子宫出血、痛经等症状,也会使患者出现不孕或习惯性流产,对女性的工作、生活产生严重影响,以往临床上多采用诊断性刮宫、抓钳钳夹、子宫切除或药物治疗,但其治疗效果均不佳[1-2]。本研究选择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40例宫腔内良性病变患者,对其采用宫腔镜电切术,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40例宫腔内良性病变患者,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2~57岁,平均年龄为(36.3±5.1)岁,患者中以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周期缩短为主要症状者21例,绝经后出血、排卵期出血等子宫不规则出血者10例,无临床症状者9例。其中肌瘤直径均不超过5cm,宫腔长度不低于12cm。
1.2 方法
40例患者术前均行血型、血尿常规、梅毒、乙肝、心电图、艾滋病病毒、宫腔刮片及胸透检查,有生育要求者需检查衣原体、支原体。4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月经干净后3~7d,其中持续流血者可消炎止血,待其止血量减少后。术前3~6h阴道放置或口服600μg米索前列醇,采用静脉麻醉或全麻,之后行常规消毒,将宫颈进行钳夹,在双侧宫旁各注入5mL 1%利多卡因,待探宫腔深度后,将5.5mm 12°检查镜及外鞘进行置入,设定膨宫压力为80~150mmHg,设定流速为250~300mL/min,电凝功率为80W,电切功率为160W,检查诊断为子宫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妊娠组织残留者,可对其同时进行电切术。对患者静脉注射50~75mg盐酸哌替啶,将宫颈扩张至10mm,之后再换手术镜鞘为8.5mm,将息肉根部用电切环进行切除,对于较大息肉及0型肌瘤者,自蒂部向外切除数刀,待瘤体缩小后,配合钳夹;将妊娠残留组织切平至宫壁;若患者的息肉、肌瘤瘤蒂直径低于2cm且已脱出宫颈口,将瘤蒂用血管钳夹住,之后将其进行顺时针旋转,将瘤体离断,将根部切除,对残端进行电凝止血。所有患者术后观察2~6h,再应用抗生素24~48h。
1.3 观察指标
1)观察4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宫腔镜下息肉形态及息肉个数;2)分析手术结果;3)术后1、3、6、12个月时均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术后月经情况、阴道流血及感染情况。
2 结果
2.1 观察4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宫腔镜下息肉形态及息肉个数
4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范围为8~40min,平均时间为(12.3±2.5)min,术中出血量范围为10~140mL,平均出血量为(51.9±12.5)mL,宫腔镜下息肉表面光滑,为无蒂、有蒂赘生物,呈舌状、笋状或丛状,其颜色与周围组织的颜色相近,质地较软;黏膜下肌瘤质地较硬,呈半球形或球形,灰白色,突出于宫腔,其表面可见清晰的血管,息肉单发者25例,多发者15例。
2.2 分析手术结果
10例患者送子宫黏膜下肌瘤样组织,其中子宫内膜息肉者1例,子宫平滑肌组织者9例,宫腔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0.0%(9/10)。30例患者送检息肉组织,病理诊断确诊为宫颈息肉者4例,子宫内膜息肉者23例,增殖期子宫内膜者1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者1例,分泌期子宫内膜者1例。术中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者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7%(29/30)。
2.3 观察患者的术后月经情况、阴道流血及感染情况
40例患者术后26~35d均恢复正常月经,其中21例患者主诉月经紊乱,其中20例月经恢复正常,治愈率为95.2%(20/21),明显好转者1例,好转率为4.8%(1/21),10例绝经后出血、排卵期出血等子宫不规则出血者均全部治愈。40例患者术后均无感染。
3 讨论
目前,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宫腔镜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广泛[3]。本文结果表明,宫腔镜下子宫内良性占位性病变的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既往的手术方式为剔除肌瘤或经腹子宫切除,对患者的损伤较大,对于脱出宫腔的肌瘤可行套扎术,容易使得肌瘤残留于宫腔内,而宫腔息肉多采用刮宫术或钳夹法,因其是在盲视下进行,导致术者不能将息肉完整切除,而宫腔镜电切术可在直视下自根部完整切除肌瘤或息肉,且未对其余内膜组织造成损伤,患者的术中出血较少,也使得术野较为清晰,不易对患者机体产生损伤,从而使手术较为安全[4];同时因对患者术前应用了米索前列醇,扩张宫颈效果较好,且膨宫效果较好,也使得宫腔手术应用较为安全;而且术中对患者子宫内膜的损伤较小,出血少,导致术后的宫腔积血可能性较小。
10例患者送子宫黏膜下肌瘤样组织的宫腔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0.0%,30例患者送检息肉组织,术中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者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7%,表明宫腔镜对疾病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同时40例患者术后26~35d均恢复正常月经,21例月经紊乱者治愈率为95.2%,好转率为4.8%,表明宫腔镜手术对宫腔内良性病变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腔内良性病变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唐鑫,王淑梅,王涛,等.宫腔灌注造影对比宫腔镜对宫腔内良性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04):50-51.
[2] 贺丹.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宫腔良性病变的研究进展[J].农垦医学,2018,40(06):523-526.
[3] 袁丽丽.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及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09(20):76-78.
[4] 史梅.试论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宫腔内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0):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