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园活动为载体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新生态
2019-02-14公惠玲刘娜
公惠玲 刘娜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非常重要。为了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以校园活动为载体,加快构建传统文化教育新生态。活动主体上突出图书馆的规划和引领作用,各部门合力推动。活动客体上将普遍需求和个性化需求相结合。活动目标上重点设立人文讲堂、打造文化品牌,开设传统文化节、营造文化氛围,成立传统文化社团,培育文化传承人。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图书馆;大学生;阅读推广;协同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传承的主要路径包括,以课程为主要阵地,开设传统文化必修课和选修课,同时融入特定课程、借力网络课程;以环境为主要支撑,包括校园环境的普适性融入和特色空间的精准化融入;以活动为主要抓手,活动力量依靠社团,活动内容聚焦阅读,活动形式瞄准竞赛活动成果着眼产品等。目前高校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堪忧,开设的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课程较少,已开设的相关课程中也是选修课居多。传统文化相关社团少,传统文化特色不明显,举办的传统文化活动整体呈现零散状态,系统性差、品牌活动少。当代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普遍不高,为了更好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助力高校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文章拟以校园活动为载体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新生态。
1 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传承活动的主体研究
1.1 图书馆规划和引领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活动的开展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指出“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图书馆应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积极采用新媒体,开展阅读推广等文化活动。”我国图书馆的雏形是古代藏书楼,建立藏书楼的目的就是保存文化遗产,传承经验、知识和文化,现代图书馆依然保有这个最初的功能。那么在保存文化遗产的同时,如何使这些宝贵的资源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是图书馆的另一项重要职能。《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在重点任务中的第十三条“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实现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的阐述中,把图书馆放在首位,要求充分发挥图书馆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文化育人功能越发凸显。高校图书馆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有文化素质过硬的馆员队伍,有齐全的设施和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高校图书馆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切实承担起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1.2 各部门合力举办校园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传承
营造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不是某个单位的职责,单独依靠图书馆也很难产生良好的效果,应该举全校之力,集全校之智,合力打造文化育人环境,共同推进特色活动。校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和各院系科教办等均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活动的重要支持单位,任何一项活动没有各个部门的配合就难产生良好的效果和深远的影响力。宣传部和人文学院要把好内容关,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在大学生紧张的学习之余,哪些内容是学生必须要知道但又不知道的,哪些内容是学生知道,但是还需要加强的,这些都需要深入研究。优质的内容是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传承活动的“灵魂”。学生处和团委把好学生关,这两个部门与学生接触最多,能把准学生的脉搏,知道要如何结合国情、省情和校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优质的内容入脑入心。有效的形式是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传承活动的“双脚”。教务处和学院共同把好出门关,必要的强制措施是保证活动效果行之有效的法宝,可以将参与传承活动与考核成绩、综合测评和毕业要求等直接挂钩,因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责任更是义务,完善的制度是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传承效果的保证。在“制度”的协助下,有趣的“灵魂”有了“双脚”,就能健步如飞。
2 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传承活动的客体研究
高校的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传承活动的客体即活动受众,不仅包括学生还应该包括教师、行政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岗位职工。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对学生具有言传身教的作用。活动受众中的学生群体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和主要任务,可以分为大一新生、大二大三学生、毕业生和研究生。每个阶段的学生的特点不同,针对性的活动也不一样,例如针对大一新生应该重点推送荐读书目和阅读指导,培养其阅读的习惯。针对已经接触了专业知识的大二大三学生,应该适当导入专业人文素养教育的内容。针对毕业生,可以适当增加诚信教育的内容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优秀传统文化校园阅读推广的客体研究需要为集体画像和个体画像。为集体画像,将用户分层,抓准时机,开展程序性阅读推广。为每个用户画像,求同存异,抓住重点用户,开展个性化推广。
3 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传承的重点任务
教育部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当代大学生要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善人格,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根据《纲要》的精神,加快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教育,重点应该推进设立人文讲堂、举办传统文化节和打造传统文化社团三个方面。
3.1 设立人文讲堂,打造文化品牌
前期研究发现,各个高校相继开展了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但是形成品牌和产生重要影响的不多,说明各个高校已经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校园传承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但是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例如,安徽医科大学“医学与人文大讲堂”是其中特色明显的品牌活动,该讲堂是2009年设立的,目前已经连续举办了53期,开办讲堂的目的是汇通文理,博采古今,启迪心智,培育良知,召唤日渐逝去的大学人文传统,重铸大学精神;进一步强化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塑造人文品格;开展的特色讲座包括邀请作家讲诗词,邀请院士讲读书,邀请导演讲黄梅戏,邀请教授讲孔孟之道,邀请专家解读古典名著,畅谈历史风云等,是医学专业学生的重要精神食粮。但是目前该活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是频率不够,每年大概只有四五期;其次是覆蓋面小,现场只能容纳400人左右,虽然有现场视频回放,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还是现场效果更好;最后是选择性差,学生没有选择的权利,所有的讲座都是学校安排好的,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增加人文讲堂的种类,可以由图书馆牵头设立类似的人文讲堂,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每周开展,在讲座频率和讲座内容上进一步丰富和创新,重点打造经典阅读品牌,以期满足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覆盖面,加快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
3.2 开设传统文化节,营造文化氛围
高校校园里的文化节很多,包括社团文化节、安全文化节、艺术文化节、国际文化节、康复文化节、寝室文化节、体育文化节、新生文化节、计算机文化节、科技文化节、话剧文化节和时尚文化节等,但是专门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的学校很少,要真正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校园氛围,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势在必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形式的调查中,“举办传统文化节”的呼声最高,占79.57%。2018年甘肃农业大学、郑州大学、南昌师范学院等举办了传统文化节,采用各种形式将传统文化展示在广大师生面前,效果良好。除了定期举办传统文化节之外,在中华传统节日时,也应该抓住时机,传播文化理念,培育爱国情怀。
3.3 成立传统文化社团,培育文化传承人
高校中的学生社团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具有诸多优势,一是兴趣驱动促进传播效果。基于兴趣原因,学生很容易形成一种相互学习和深入研讨的氛围。只要引导得当,社团就会成为高校传承文化的一支很重要的力量,也会促进文化传承质量的提高。二是有利于实现文化活态化传承,由于现代化的冲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根基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原因就在于传承后继乏人,出现传承断层。只有吸引年青一代来学习、研究、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得到活态化传承,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文化断层现象。三是技能型文化传承优势,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只要对学生进行有规划的系统培训,他们就能逐渐掌握传统手工艺的基础技能。对于一些技能型文化传承采用社团形式培养传承人效果更好,尤其对于一些技能型院校。
多数高校已建立传统文化方面的社团,但是多数为兴趣社团,主要以培养兴趣爱好为主,包括读书社、文学社、书画爱好者协会和棋类爱好者协会等。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组织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影响力与校园文化建设息息相关,对活跃校园生活、繁荣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传承中的主力军作用,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设立以推广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已任的社团,以专业的社团带动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潮,同时人尽其才,择优培养文化传承人。传统文化的专业社团,根据内容便可以分为国学类、艺术类等。二是充分借力傳统文化相关社团,包括读书社、文学社、书画爱好者协会和棋类爱好者协会等,引导其开展传统文化相关活动。
[参考文献]
[1] 公惠玲.基于文献计量学的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及路径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05):111-113.
[2] 公惠玲,刘娜,周国正.医学类院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现状调查——以安徽省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9):300-301.
[3] 公惠玲,刘娜,周国正.新时代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现状调查——以医学院校学生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1):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