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闪辞”现象调查及对策

2019-02-14成茜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顶岗实习职业素养校企合作

成茜

[摘 要]本文以校企合作下商学院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的学生为出发点,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闪辞”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高职实习实践理论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化解部分校企合作的供需矛盾。

[關键词]顶岗实习;校企合作;闪辞;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为了执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做到校企合作活动有效的开展,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将原本以课堂理论知识为主的校园中心,改革成以学为辅以做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规定了学生3年学习时间内实习和实训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知识2年后,最后1年/1学期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用人单位进行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在工作岗位上进行具有一定劳动报酬的实习,然后由学校和企业统一组织实训考核、实习指导等。在竞争力持续激烈的就业形式下,顶/跟岗实习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主要模式。通过组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以增长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企业也培养了自己的后备人力资源。这种双赢的校企合作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也直线攀升,合作企业获得了持续稳定的低廉劳动力,形势呈现稳定且良性发展。然而,细究起来却发现学生“闪辞”现象屡屡发生,80%学生无法完成顶岗实习实训任务。

1 实习期间在岗数据分析

作为连续带队7年的实习指导老师,我全程跟随学生入职、上岗、培训等生活和工作双方面的情况,全方位的分析了实习状况,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校企合作部分公司人事提供的名单中,2018.6.21商学院共有138名顶岗实习学生到岗实习,从2018.6.21到2019.5.31一个实习期内,统计数据显示校企合作的其中一企业离职和在岗学生人数之比高达22∶1,在企业负责人提供的这份名单中,共有22人离职,截止调查当日为止仅有1人作为行政部门员工留职。人事处资料汇总离职学生申请表信息统计,显示22个实习生离职的原因和离职时间,学生离职的原因汇总,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不适应公司管理制度、工作内容无趣、无法处理职场人际关系。从离职数据中汇总得出,学生离职时间相对集中,超过80%的学生工作不到三个月就离职。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迅速的选择离职?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存在于各实习企业?综合一个实习期内多方校企合作人事处的数据表明,“闪辞”是实习生的“通病”。

2 顶岗实习初期离职的原因分析

学生在顶岗实习初期“闪辞”不是单方面造成的,综合来看事关学校、企业和学生本人,学生个人原因占主导地位。

2.1 个体适应能力弱

(1)生活环境的变更。如衣食住行等细节方面。譬如,从学校寝室熟识的室友,到突然之间要和其他实习生同住,不适应彼此生活习惯;实习公司提供的午晚工作餐,部分同学吃不惯等,这种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不适应,使得本来就内心软弱的学生产生了怯懦和放弃工作的想法。这一浅层的原因通过指导教师和学生的面对面得到了印证。

(2)工作压力。作为特殊的工作人群,顶岗实习的学生既是学生也是员工。从教室到工作岗位、从在校学生到企业职员有着较大的跨度。学生在校学习时,按课表1-8节规律上课,时间可自由掌控,而且即便是违反了大学生行为规范,辅导员和老师一般都给与批评和警告。但在校企合作的用人单位里,80%服务型企业每天朝八晚六,工作安排上有早晚班、倒班或者加班,除去1小时午饭、3次15分钟自由活动或休息时间,工作日的在岗时间长达9小时左右;再者,企业人事管理制度严格,上下班都要求准时打卡,工作期间不得随时使用手机或偷懒,各小组主管随时抽查在岗纪律并实时记录考勤状况。因为受不了工作纪律的约束,30%学生陆续出现旷工等现象。

(3)心理承受能力差。实习期内的工作内容刻板、重复性高、无趣味性,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部分学生因为追求个性化或内向甚至于自私等原因与老员工、主管等不能有效沟通,会为几句措辞特别委屈,又不能及时做到情绪管理,往往情绪化“闪辞”也屡屡发生。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语言影响但往往会累积成离职的导火索。

2.2 思想不成熟,存在从众心理

上岗以后,实习学生申请离职的时间很集中, 由于普遍家庭条件改善以至学生辞职后没有经济压力。加之心理不成熟、没有“契约精神”也会导致情绪化“闪辞”。除此之外,从众心理尤其重要,往往1-2人离职或相互抱怨,连带其他学生产生负面情绪,从而影响一批人。

2.3 对顶岗实习的认知偏差

90%的学生在认知上存在偏差,将顶岗实习理解为就是社会工作,学生往往在走出校门时就把自己签署的实习纪律和规范抛诸脑后了,稍有不如意任性离岗,以致指导老师措手不及并随之带来不好的校企合作负面影响;50%学生在双选会前对实习企业文化和岗位要求缺乏了解,缺少慎重考量就在会后匆匆填报了实习企业,入职后的人文环境和工作内容等等和自己的当初理解有偏差,这样一来给“闪辞”埋下了隐患;15%实习生在领过一期工资后,过于介意薪金报酬,摒弃了实习累积经验的初衷,一旦待遇不如意就选择离职。例某会计专业同学入职代账公司后发现客户专员岗位并不是单纯服务于企业合作客户,而是需要自行开发客户资源,在线上线下的联系工作中常常遭遇客户冷言冷语甚至挂机对待,这样的挫败感和言语打击让他们难以完成工作任务从而导致离职。

这一系列的实习数据调查得到各用人企业人事主管的配合。武汉华侨城欢乐谷人事主管介绍,所有面试通过的学生进入公司以后会经历2次分流和3个阶段。分流分别是:(1)技术岗和非技术岗的分流;(2)各岗位小组分流。实习学生的个体差异会通过两次分流明显分类出来,由此实习生易产生心理冲突。阶段如下:(1)思想/心理落差阶段(部分企业有专项补贴,用以安慰和鼓励思想波动较大的实习学生);(2)生理疲劳阶段;(3)心理疲劳阶段。经人事部主管介绍得知,依次通过以上考验的学生95%都可以胜任岗位并稳定下来。

3 对策建议——多方联动避免“闪辞”现象

实习生“闪辞”现象频发,一是说明学生在择业和就业观念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们不再满足于文字描述或企业介绍单方面的判断,而是多方面综合考量一个用人企业,包括企业文化、薪资水平、人员培训、发展前景等,寻求更好的发展路径;二是反映出大学生存在盲目就业甚至用“试错法”选工作的现象,显现出60%实习学生进入职场后的浮躁心态。作为组织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和高职院校,如何正确积极面对学生这样消极怠工的反应?该如何及时止损,并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呢?如何从心理和生理双重层面帮助学生愉快的走过“过渡期”,让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历程少走弯路更加平顺呢?面对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初期高离职率的现实,应多方应联动出击改变现状:

(1)学校主管部门应实事求是,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2)学校教学过程中,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①加强就业指导,引导学生认清就业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自我认知。

②注重德育,专业知识固然可贵,情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点。

③和合作企业保持持续紧密的联系,提早做好实习准备工作。

(3)实习指导教师应用心观察并指导顶岗实习学生,及时帮助管理学生情绪以减少实习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顶岗实习的学生最重要的身份还是“学生”,实习期的日常管理是指导教师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学校应在学期初就开始铺垫校企合作的相关活动,通过实地企业观察、短视屏、企业宣讲或者学长学姐的亲身讲授,让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的目的、意义、任务和纪律要求;另一方面在学生走上实习岗位之后,配合企业要求加强学生实习管理。

(4)学生应积极主动打开自我认知,放眼社会环境,抓住机会在寒暑假或周末实习实践等,增加对工作的了解。培养自己形成“契约精神”,让自己成为一个靠谱的实习生,从而让企业更加信赖学校,形成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

(5)校企合作的各企业应关注学生合理的需求,积极改善住宿或工作条件,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好感。企业招聘时必须严守承诺,不做夸大宣传,校企合作部門要加强对企业软、硬件的审核,对校园宣讲招聘企业的条件谨慎筛选,保障学生的正当权利。

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中,顶岗实习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今教学改革中比较薄弱的环节。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当前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但随着我国的教学改革不断进行深化,学校和企业之间合作的不断深入,顶岗实习也逐渐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学校、企业、学生三者之间可以进行默契的配合,将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协调,让学校和企业二者之间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为提高他们的综合竞争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韦林.努力改进工学结合中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J].中国职业教育,2017(10).

[2] 陈惠.对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与分析[J].现代交际,2012(02).

[3] 彭新立.校企合作环境下高职德育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06).

猜你喜欢

顶岗实习职业素养校企合作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