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衡水学院“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教学改革初探

2019-02-14李亚辉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改革方法

李亚辉

[摘 要]本文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的课程改革理念、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业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改革理念;改革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是研究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結合的学科,它以信息技术学科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心理学为依据,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它既是高等师范院校所有课程中最能体现教师教育特色的课程,又是直接反映基础教育新课改要求的载体。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作为高校师范类学生一门专业方向课程,如何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形势的需要,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掌握现代学科教育教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师范生,是我们面临的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学科教学论课程与教学中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对课程的改革发展提供思路。

2 我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课程现状

2.1 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联系较弱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担任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学生的教学能力只通过理论学习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我校该课程的讲授分为课堂理论讲授以及教学实践两部分。学生首先在课堂上学习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理论等内容,然后再利用所学理论进行教学实践。目前受实践课时以及学生人数的制约,在实践课上学生只能分组并推选一人进行教学展示,严重制约了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

2.2 师生交流欠缺

在本课程的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15分钟的教学展示来实践在理论课中学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教学理论。目前主要采用学生讲,教师与其他学生共同对讲课学生进行课堂点评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且每个学生只有一次,甚至由于实践学时过少,很多学生因没有机会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展示而无法和教师进行有效交流。

2.3 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该门课程在最终的考核中,只通过教师对学生上交的教学设计、课件以及学生的课堂教学展示进行打分。因此学生的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不高。因此,若想有效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以及参与度,就需要学生参与到课程考核中来,在评价其他同学的同时,使自己对教学理论、教学技能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3 课程改革的理念

3.1 课程要注重经验的总结与再现

课程不仅仅表现为学科教学论教材的单调讲解与运用,也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的平台以及师生产生良好互动的契机。教师和学生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经验资源,扩展教学空间,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不断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形成富有个性的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使课程更加贴近学科教学实践。

3.2 课程要突出师范生特色,促进师范生的全面发展

学科教学论课程的任务不仅要让师范生掌握从事学科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技能,还要通过对相关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习实践,有目的地加强学生师范的意识,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学识才能、情感性格、生活方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用社会主义道德观规范言行,是学生将来走上讲台后,能够爱岗敬业,关心学生,依法从教,为人师表。

3.3 课程教学是促进师生对话、交流与知识构建的活动

课程教学不是专业及理论知识单调而机械的重复,而是以对话、交流、合作等为基础的知识体系建构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间首先应该是平等互助的关系,在双方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开展对话和交流,真诚交往,合作共赢,共同探究真理。这样的教学过程一方面能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建构起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同时也使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天赋得以发挥,个性得到发展,最终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3.4 课程与教学评价应注重体现发展性

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是对老师和学生的综合考量,是课程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要建立良性的全方位的评价机制,根据不同的评价特性,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保证课程评价的合理性,促进课程质量的提高。注重过程性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学习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的指导,真正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4 教学改革探索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的教学应以应用为背景,理论与实践并重,结合教育实习,使学生在教姿教态、语言表达、教学设计、教案编写、教学方法等方面得到充分锻炼,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力。

4.1 重组课程结构

根据《衡水学院2014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我们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教学论》课程结构进行深入的改革, 由原来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一门课程分成了《中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学科教学设计》《中学学科教学技能训练(含实验)》三门课。并且在第六学期末开设教育见习,第七学期进行教育实习。这一课程结构的改革, 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基础, 对于促进学生学业的个性化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4.2 更新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成长、成才、成人、成功的需要,改照本宣科地“教”教材为灵活机动地“用” 教材, 做教材的开发者和研制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删除教材中那些“繁、难、偏、旧”的、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符的章节, 增加一些既有利于学生就业又有利于学生深造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新的改革成果, 同时,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观看观摩一些成功案例。使教材成为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资源, 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4.3 优化教学方式

我们以新教师上岗后可能遇到的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包括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说课、如何评课、如何实验以及如何教研等。在教学中, 我們实施案例教学。我们通过展示杂志刊登的、学生自撰的教案, 播放中学名师上的、往届学生上的课堂教学录像, 开设自愿担任主讲的尝试课等形式为学生提供鲜活的教学案例。学生在“教学现场”中发现和提出教学问题, 在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反思与总结中获得相关的理论知识。这种案例教学紧密联系实际, 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 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们还开展探究性学习。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和资源的限制, 许多问题仅仅通过课堂讨论还不能使学生获得满意的答案, 我们就利用这些教育契机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深入的探究性学习。引导他们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资源来探究问题并撰写教研小论文。根据学生将来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的不同, 我们还将学生分成应用性(不考研, 立志当教师的)和研究性(考研, 立志继续深造的)两种水平层次, 实施不同水平、 不同要求的分层教学。

加大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 充分利用校内的教室,尤其是多媒体教室进行强化训练, 采用校内见习,校外集中实习等形式进行实地训练, 使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随着微信公众平台和翻转课堂的普及,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微信二维码扫描、微信群组等技术进行了适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基于微信公众号,为每位学生提供了教学技能实践和展示的平台,每位同学通过录屏的方式进行微课教学展示,然后利用公众号群发功能进行推送,学生之间通过微信二维码进行互动评分。再利用微信群组功能进行疑难讨论和互助讨论。针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采用适合其课程特点的翻转课堂,可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的教学模式改革:(1)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群组,完成“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2)基于微信二维码扫描技术,结合问卷星平台,完成“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实践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4.4 学业评价的改革

注重学生能力测试,改变期末一次性评价的方式, 实施全程考评。第一次课上要向学生讲明学业评价方法。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每节课的出勤情况、表现情况、每次作业情况、每个章节测验、期中测验、最后的期末考试以及口试成绩、小论文等全部纳入课程结业评价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对每一个学生做出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

猜你喜欢

改革方法
浅谈新课标初中体育教学方法改革
新课改背景下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法
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法探讨
对高职院校教改的几点思考
微生物学课程考核方法改革探索
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方法探析
浅析中职学生考试、考核评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