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向学生核心素养开发学校汽车文化课程的思考

2019-02-14姚灵娣潘志刚

教育界·下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孟河思考小学

姚灵娣 潘志刚

【摘要】孟河镇是中国“汽配名镇”“中国汽配之乡”。孟河实验小学立足乡土特色产业,走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之路。文章系统阐述了导向学生核心素养开发汽车文化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的目标与内容、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课程资源以及课程的管理与评价机制等,对提升特色校本课程实施水平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孟河;汽车文化;课程;思考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程“基于‘齐梁故里构建‘齐梁校园文化的行动研究”(批号:XC-c/2016/38)的阶段研究成果。

常州市孟河实验小学创建于2015年8月,位于孟河镇中心镇区。学校确立“让生命在和园绽放”的办学理念,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方向,带领全体教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的办学实绩。为加快学校内涵发展,培育学校教育特色,学校将汽车文化课程作为提升学校品质的一个重点建设项目,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充分利用本地汽配产业资源,对汽车文化课程系统研发,认真实施。开发实施汽车文化课程,本校有着优越的条件和扎实的基础。

孟河镇是一个历史文化名镇,改革开放以来,孟河镇发展成为中国“汽配名镇”“中国汽配之乡”。现在汽配产业已成为孟河镇的支柱产业,全镇从事汽配件生产和销售的达上千家,占全镇企业总数的80%以上,上规模的汽配企业达90余家,全镇汽配件产业年销售收入达200多亿元。在孟河镇,近九成的成年人从事与汽车产业相关的工作,加上绝大多数家庭都有私家车,所以几乎每个家庭都与汽车产业密切相连,每个孩子从小就生活在汽车经营、汽车出行的环境中。汽配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繁荣了地方经济,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而且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汽车文化。因此,我校开发实施汽车文化课程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和资源优势,能够从本地汽配产业获得丰富的物质资源、技术资源、文化资源和智力支持。

近三年来,我校开发实施汽车文化课程已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为系统开发实施汽车文化课程奠定了良好基础,积累了较多经验。

2015年年底,我校由蔡云洪老师领衔成立了孟河实验小学“汽车动力创客”工作室,开发实施了车模课程和社团活动,有500多名学生参加。2016年秋季起,我们开发实施了汽摩文化校本必修課程,并在科学、数学、语文等学科教学中充分应用本地的汽车文化资源。近年来,我校投资建设了汽车文化长廊、车模专用教室和车模训练赛道,现正在筹划建设一个包括汽车展览、体验、设计制作等内容的汽车文化活动中心。

开设汽摩文化校本课程,开展汽车文化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创新能力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2015年举办的第20届“驾驭未来”全国青少年模型教育竞赛江苏赛区预选赛中,我校学生获小学女子综合团体一等奖、男子综合团体二等奖,并获得单项及团体四个第一名;在2016年举办的第21届“驾驭未来”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教育竞赛中我校获得小学女子组综合团体一等奖;在2017年举办的第22届“驾驭未来”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教育竞赛江苏省赛区预选赛中我校获得男女团体第一名。

一、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确定汽车文化的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

从1769年法国人N·J·居纽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算起,汽车的发明发展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汽车的高速性、机动性大大加快了人类改造自然、改变社会的步伐。在当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已离不开汽车这一交通运输工具,汽车已成为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汽车的发明发展体现了人类科技与创新的力量,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在当代,汽车已不只是一种交通工具,而且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

汽车文化,是汽车作为一种特定的交通工具,以及其发明发展过程所呈现出来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汽车的设计、生产、营销、使用和维修等都体现并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汽车文化主要包括工具价值、科学精神、设计思维、系统方法和艺术审美等元素。

1.课程性质

基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我校开发实施的汽车文化课程是一门以对汽车文化的感知、理解和应用为主要内容,着眼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意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校本课程。这一课程不是组织小学生系统学习汽车的理论知识、制造技术和驾驶技术,而是以通俗易懂的内容、具体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汽车的一些历史、功能和价值,引领学生从中感悟人类科技与创新的力量,体验现代文明的光芒,并在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中培养科学精神、实践创新、审美情趣、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

2.课程理念

我校开发实施汽车文化课程,将坚持学生为本、情智共生、知行合一等三大基本理念。

(1)坚持学生为本。一是坚持育人为本,汽车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为了学生发展,服务学生发展;二是坚持儿童立场,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课程目标与内容,选择课程实施方式,使之成为学生乐于学习、能够学习的课程;三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课程的研发、实施和评价,激励和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2)坚持情智共生。着眼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汽车文化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过程既要坚持立德树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品德修养,又要坚持能力为重,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在课程实施中必须坚持以情启智,以智育情,促进学生情智共生,立已达人。

(3)坚持知行合一。即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知与行动相结合,重视课程内容的生活化、课程实施过程的实践性,联系现实生活设计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在生活中体验,在行动中提高。

二、导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建构汽车文化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本项目将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的要求,根据本校确定的育人目标和汽车文化课程的价值追求、基本理念,研究确定汽车文化课程具体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1.本课程的总目标

认知层面:帮助学生了解汽车发明发展的历史,認识汽车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价值与影响,了解汽车的材料与构成,了解汽车设计制造的流程与技术,认识汽车的人文元素和艺术审美,熟悉汽车交通安全的基本常识。

能力层面:帮助学生通过汽车文化的学习、探究和实践,丰富生活体验和活动经验,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表达问题的能力,提高信息搜集、筛选和处理的能力,提高审美创新能力,提高实践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

思想情感层面:引领学生感受祖国、家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树立对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增强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感;引领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关心社会、服务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的亲社会意识和能力;引领学生增强文化认同,提高人文素养,丰盈家国情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体验现代文明的价值,感悟科技与创新的力量,培养尊重规律、追求真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根据上述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安排五个板块的内容。

(1)汽车的历史。了解人类交通工具演变发展的简史,汽车发明发展的历史,当代汽车的种类、品牌和性能,我国汽车发展的历史和成就。

(2)汽车的价值。认识汽车的发明发展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了解当今世界和我国的汽车市场规模、汽车保有量,认识汽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认识汽车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3)汽车的科技。了解汽车的材料要求和基本结构,汽车的主机与配件,汽车制造的基本环节与流程;了解汽车工业的发展与规模;了解本地的汽车市场和汽配产业;汽车的节能与环保;了解当代汽车行业的科技创新(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汽车)。懂得汽车是科技创新的产物,汽车的发展又促进科技的进步。

(4)汽车的艺术。了解汽车设计中体现的人文精神和艺术审美,汽车造型和装饰的艺术设计;了解以汽车为主题或素材的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创作,以及摄影、绘画、歌曲等艺术创作。

(5)汽车的文明。了解文明驾车的规则和礼仪,懂得文明乘车、坐车的规则和礼仪,养成文明用车的良好习惯;学习和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增强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的责任意识。

我们将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根据上述课程目标与内容,进一步设计低、中、高三个年段更为具体的目标和内容,从而构建起具有本校特色的、适切学生实际的汽车文化课程目标与内容体系。

三、导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探索汽车文化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

将本课程作为本校校本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课程,根据确定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主要通过教学、活动、环境等三种方式,以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文化社团、主题系列活动等四种课程形态来系统实施,并研究探索突出主体性、实践性的具体实施方法,努力提高课程实施的水平和实效。(见表1)

1.必修课程

根据研究确定的汽车文化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开发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校本必修课程《汽车文化》,编写三册教学资料(校本教材),低年级主要为汽车的历史、汽车与生活;中年级主要为汽车与社会、汽车的艺术;高年级主要为汽车的科技、汽车与文明。主要以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各年级每两周安排1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在教室上课,也可以在实验室、汽车文化活动中心上课。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必须突出实践性,增强实践环节,指导学生观察、操作。

2.选修课程

在开设《汽车文化》校本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在各年级再开发实施若干门选修课程,旨在进一步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如低年级开设汽车安全、汽车的故事、现代交通等课程,中年级开设汽车绘画、汽车商标、汽车广告等课程,高年级开设汽车标准化、汽车能源、智能汽车等课程。将其纳入学校校本课程体系,与其他校本选修课程一样,以学期为单位,每门安排16—18课时的内容,每学期供学生自主选习。每周安排1课时,以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中重在指导学生阅读材料、观察生活、探究问题和实践操作。

3.社团活动

在学生自主申报、指导教师选拔的基础上,跨年级组建车模俱乐部、汽车动漫社、汽车编程社等学生文化社团,重在以汽车文化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技艺特长,实际上是特长课程。将其纳入本校学生文化社团体系,每周一次,与选修课程同时进行,安排在活动室和汽车文化活动中心开展活动。

4.系列实践活动

策划、组织学生开展汽车文化课程系列实践活动,主要引领学生走进汽车汽配企业和市场,开展参观体验、劳动服务、社会考察和项目研究等实践活动,旨在依托汽车文化课程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由各年级部负责,以年级为单位,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基础,自选活动主题和活动形式,每学期组织全体学生开展1~2次活动。低中年级重在开展参观体验、劳动服务等活动,高年级重在组织和指导学生以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就汽车汽配的生产经营、居民的汽车生活等开展社会考察和项目研究等活动。

5.文化环境

重视文化环境的教育价值和浸润作用,在学校文化环境中融入汽车文化的精神和内容。一是进一步丰富汽车文化长廊的内容;二是精心布置汽车文化活动中心的文化环境,并在周边设计布置一个汽车文化园区;三是指导各班级在教室文化环境的布置中适当增加一些汽车文化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文化环境建设,既拓宽汽车文化的实施途径,又能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彰显校园文化的特色。

四、研究开发汽车文化课程的资源

课程资源是开发实施课程所必要的、直接的重要条件,我们将根据汽车文化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实施方式方法,积极开发多个方面的课程资源,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创造良好条件。

1.编写教学资料

将根据确定的課程目标与内容,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基础和生活实际,组织教师在专家的指导下精心编写汽车文化教学资料,作为本课程中必修课程的校本教材,用于必修课程的教学和活动。汽车文化教学资料分低、中、高年级三册,每册设计30课时的内容,每课时包括生活观察、材料研读、问题探究、实践操作等四个板块。同时,指导各责任教师研究制定汽车文化选修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文化社团的活动计划,支持责任教师研发编写选修课程的教学资料。

2.建设活动中心

争取镇政府、汽车科研院所、汽配企业市场和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精心设计和建设内容丰富的汽车文化活动中心。汽车文化活动中心包括汽车展览馆、驾驶体验室、车模制作室、车配设计室等多个活动场馆,配备比较丰富的图文资料、音像资料、实物模型,以及比较实用的模拟仪器和操作器材,使活动中心真正成为“汽车文化”课程学习、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资源和专用场所。

3.建设校外活动基地

争取本地汽车科研机构、汽配生产企业、汽车市场、汽配市场等单位的支持,建立一批多个内容、多种形式的汽车文化课程校外活动基地,为学生参观、考察、实践体验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借助基地的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推进汽车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4.建设网络学习平台

依托本校校园网,建立汽车文化课程网站,搜集上传汽车文化的图文资料、音像资料,制作上传汽车文化课程教学与活动的微课、微视频,供教师教学或开展活动时选用,指导学生上网自主学习,使这一网站成为汽车文化课程资源库,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的平台。

五、研究建立汽车文化课程的管理与评价机制

把汽车文化课程作为本校的一门重点课程、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加以重点管理与指导。指定分管课程与教学的副校长直接领衔主持,成立本课程管理与研发小组,具体负责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管理、研究、指导和考核评价,负责所需师资、设施、时间的安排和协调。制定本课程开发实施行动计划和学期工作计划,由管理与研发小组组织实施,督促落实。

把评价作为推进课程建设的重要杠杆,着力建立起激励师生主动发展的汽车文化课程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课程评价对广大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1.重视对开发实施的“汽车文化”课程的论证和评价

在每学期期末,通过印发调查问卷征询学生意见、组织教师总结分析、邀请专家来校论证等方式,对汽车文化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方式等进行总结评估,以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予以修改和调整,使本课程的目标内容不断完善,实施水平不断提高。

2.加强对教师开发实施汽车文化课程的考核评价

将教师参与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工作纳入教学管理和教师评价体系,既计算工作量,又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观摩、学生访谈、问卷调查、成果展示交流等方式,每学期对教师参与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以此激励广大教师开发实施本课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建立重在激励学生学习、研究、实践的“汽车文化”课程学习评价机制

在评价内容上,对学生本课程的学习情感、学习方式、学习成效成果等进行全面观察和综合评价。在评价主体上,坚持学生自主评价、互动评价和指导教师总结评价相结合,注意引领学生总结反思,自我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坚持过程观察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由本课程实施的责任教师负责,平时对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和活动的情况进行观察评价,以作品展示交流等方式对学生学习与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平时做好记录,每学期期末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价,综合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给出等第。

猜你喜欢

孟河思考小学
从学术传承角度探讨孟河费氏流派对湿证的认识和发展
传承孟河医派 弘扬国医精髓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孟河医派治疗水气病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孟河医派三大家及传人档案追踪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