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评价
2019-02-14姜俊杰孙钰
姜俊杰 孙钰
[摘 要]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主要内容以及农村居民进行文化活动的主阵地,对于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发展态势稳步向前推进,但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潍坊市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目前仍存在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建设资金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需要采取完善供给机制、建设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引进专业人才等措施,克服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推动当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我国其他地区的公共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共文化设施;潍坊市;农村;问卷调查;水平评价
[中图分类号]G249.2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95周年大会上提出坚定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对公共文化设施的定义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建筑物、场地和设备,主要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体育场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职工)书屋、公共阅报栏(屏)、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覆盖设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点等设施。对于农村地区,就是满足农村地区居民文化需求,方便居民生活需要,为其提供活动场所以及丰富人民情感生活需要的基础设施,包括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等,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脑袋“富起来”。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乡风文明”的前提条件,是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美丽乡村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针对文化建设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目标要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已经成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乡村振兴,文化是魂,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势必会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2 山东省潍坊市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现状
2.1 山东省潍坊市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现状
潍坊,位于山东半岛的中部,市域地貌自北向南,由低到高,气候适宜、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截至2016年,辖4区6市2县,2018年总人口为937.3万人。
2017年以来,潍坊市委、市政府启动“文化名市”建设,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迅速发展。截至2018年,潍坊市农村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成,118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有国家二级以上标准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达标率94%以上,省定贫困村综合文化活动室达标率94%以上。据统计,全市共有各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6726个,总面积266.3万平方米,平均400平方米。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广阔舞台。
2.2 问卷调查实施情况
笔者以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山东省潍坊市的乡镇和行政村进行了调查,主要以问卷星的形式对生活在农村的朋友进行转发,并邀请他们进行微信填答。考虑到当下农村居民使用微信比較广泛,采用微信填答问卷具有一定代表性。调查内容涉及17个问题,主要是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包括设施的利用率、满意度和需求意向等方面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文化管理工作者、行政官员、工人、农民、教师、学生和自由职业者,年龄在16-65岁之间。本次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500份,经统计有效问卷为45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风笑天认为,回收率=(实际完成调查的个案数/计划完成的样本总个案数)×100%;有效回收率=(实际完成调查的有效个案数/计划完成的样本总个案数)×100%。由于此次问卷是网上作答,对回收的500份进行了审查,分析样本的有效回收率。即有效回收率=(实际完成调查的有效个案数/计划完成的样本总个案数)×100%=(500-50)/500×100%=90%。
3 山东省潍坊市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其他方面发展不均衡,农村地区仍然存在文化消费水平低下以及活动匮乏等问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配备仅仅满足于上级的文件要求,供给周期相对较长,更没有对当地农村居民进行访问调查实际所需,沟通协调机制发挥不完善。
以农家书屋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农家书屋的书籍有32.2%的村民认为书籍方式多种多样,仍然有超过半数的村民不满意当前书屋的书籍配置,没有真正迎合人民群众的需要,公众意愿没有充分体现。
3.2 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当前我国财政支出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总量较多,但是人均享受的资金却寥寥无几。2015年全国文化事业费开支682.97亿元,仅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0.39%。国家对于政府文化财政投入是支持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式,当下文化财政支出占全国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增长迟缓,难以满足当下人民的现实生活需要。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认为当下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最大的困难是建设资金不足,难以维持当地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利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3 专业人才匮乏
城乡文化人才分布不均衡,农村缺乏高素质文化人才。由于农村地区与城市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农村村民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不愿意留在农村,大多在城市安家落户,只剩文化程度较低的村民留守在村,留守的村民对于文化基础设施维护与管理的认识不足、年龄较大以及缺乏相应的经验,阻碍了设施的高效使用。通过调查数据显示,要求加强文化骨干队伍建设的人员接近80%,专业人才匮乏已成为农村文化发展的突出短板,缺少能与时代接轨的创新人才,许多传统艺术和文艺日趋衰落。
4 山东省潍坊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策略
4.1 完善供给机制,优化供给模式
完善供给机制,畅通农民文化需求表达渠道是重中之重。因此,需要建立自下而上的文化产品供给决策机制,要及时了解村民对于文化的需求和愿望,建立反馈机制,形成良好的供需循环,增强文化产品的针对性,规避浪费现象的发生。
其次,政府需要发挥好主体作用,文化设施的供给周期需要进行不断优化升级,利用服务合同连接更多的社会力量,如村民、企业、社会组织等。最后,政府给予参与文化设施建设的社会力量一定的政策支持,形成网格化供给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
4.2 建设多元化的投资机制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可以采取政策激励等方式吸引社会组织,鼓励民间团体、社会公民和市场更多地参与到文化设施建设中来,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多元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要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积极鼓励政府、社会和市场协同合作。比如:潍坊农村地区体育馆、健身房的建设,可以引入PPP模式,允许社会力量进行文化设施投资建设,采用B-O-T模式(建设—运营—移交)。对体育馆、健身房等投入成本较大设施进行合理收费,政府适当给予一定补贴,费用仅用于维护和运营相关设施,特许期满后移交给公共部门,由公共部门对基础设施进行管理运营。
4.3 鼓励乡贤返乡,引进专业人才
推进乡村文化振兴,重点在人,关键靠人才。首先,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建立完善的定向培养机制,形成完整的人才梯隊建设。其次,充分发挥乡贤作用,鼓励和支持把有名望或有学问的老人、德业俱佳的退休返乡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推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坚力量。再次,抓好农村文化专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培育和壮大农村文化业余骨干队伍,建立以村民为主体的评价考核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
5 结语
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实现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乡村振兴全过程,是乡村振兴的思想基础和行动保障,也是实现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重要支撑。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政府、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的积极配合,通过完善供给机制、建设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引进专业人才等措施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凝聚村民的集体归属感,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 戚玲玲.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供给模式创新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
[2] 李春龙.发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助推城乡服务体系一体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4-24(004).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N].人民日报,2017-10-28.
[4] 凌云.乡村振兴,文化是魂![N].人民政协报,2019-02-11(004).
[5] 冯如,孟君,王思刚.潍坊市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使用情况调查[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8(07).
[6]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7] 胡恒钊.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困境与重构[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8(02).
[8] 王婧,胡惠林.我国文化国情的几个基本特征——基于中国文化发展指数体系(CCDIS)的测评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2).
[9] 李金龙,刘巧兰.话语赋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供给的基本保障[J].图书馆建设,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