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点与治理技术探析

2019-02-14张晓东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0期
关键词:治理技术生活污水农村地区

张晓东

[摘 要]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是当代热门话题,其中水污染问题是其中的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城市地区大部分都设立污水处理厂等设施来对污水进行处理,而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则是一片空白,分析农村生活污水结构,强化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工作是基层生态环境治理的痛点和难点。本文主要分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难点,并探索农村污水治理方案,强调用技术手段解决生活污水的治理问题。

[关键词]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生态环境;治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居民主要面临的用水环境是生活用水,所以在污水治理中也主要是针对生活污水的治理,虽然看起来农村地区在污水处理量上要比城市小很多,但是由于农村分布的随意性和分散性,生活污水排放极其分散,加大了对生活污水的处理难度,文章通过分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点,给出具体的治理方案,旨在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指导性建议。

1 农村生活污水

农村生活污水,顾名思义是农村地区人们生活产生的废水,其中主要包括厨房污水、卫生间污水、洗涤污水,这通常被称为“农村三水”。据相关统计表明,我国有60多万个行政村,250万多个自然村,每年这些地区产出生活污水量超过80亿吨,这些污水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将无法完成。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水质相对稳定。农村生活污水一般是日常生活产生的废水,这些废水和工业污水不同,其水质相对稳定,含有的有害物质较少,但废水的有机物较多,同时含有大量的细菌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这些特征表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于生物法为核心的处理方式。

二是产量小,排放分散。农村地区的用水量较少,平均每人用水量仅为城市地区的三分之一,但是由于农村地区人们生活地区分散,这导致排放分散,这对于集中处理污水的难度较大。

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及难点

2.1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治理的意识较差。许多农村地区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这对于农村的生态环境是严重的破坏,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受到了威胁,大量的生活污水被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这些污水包含工业化学制品,病原菌等,但群众普遍认为自己污水排放对环境和自身产生不了多大影响,这明显对于生活污水处理存在误区,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差。

二是农村地区受到历史原因的影响,缺乏早期的规划设计,村民居住地区都相对分散,这对于现代开始使用污水收集系统的难度较大,投入的成本会大大增加,而资金投入是农村地区治理活动最为缺少的,同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和能力较差,这也是造成目前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治理情况较差的客观原因。

2.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点

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建设实施过程中,其主要面临的问题是污水处理技术不合理,排放标准不统一,建设工程缺乏统一规划和监管并且缺少有效的后期管理和维护,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是处理技术选择上。由于农村生活污水成分较为复杂,尽管生活污水的污染浓度较低,但是波动较大,这对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污染负荷评估来说,是一个难点问题,同时,由于农村地区气候受到季节的差别变化规律,这对于选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工艺以及污染物控制方案设计上带来影响。此外,污水处理技术选择和当地重视程度、经济实力也密切相关。

二是资金投入和后期运维。从资金投入的角度看,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建设成本高、维护高,如果缺乏资金投入,没有后期资金支持,污水设施处理项目很难落实,特别是后期运维成本,如果得不到有效衔接,那么污水处理将得不到长期治理,治理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从治理的角度看,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治理效果也无人问津,这导致水质得不到把控,污水治理设施也形同虚设,并且污水处理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定期检查,形成完备的检查制度,保證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工作,但从实践上看,农村地区污水处理的检查和监督机制尚未建立,这很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三是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随意性大。由于农村地区居民对于生活污水排放的意识淡薄,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洗涤和生活污水都会随意排放,这种直接倾倒的方式,会导致生活污水渗透和聚集,导致自然水体受到严重的破坏。这同时也是治理过程中的一个技术难点,随意性大,很难实现污水治理全覆盖,给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2.3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原则及技术要点

2.3.1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原则

一是经济性。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地区在开展生活污水治理时需要充分考虑农村地区的经济实力,要以最低的成本保证较高的治理效率,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面临着城镇化的压力,许多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变得更加分散,需要采取有效的污水处理方案。

二是便利性原则。由于农村发展规划条件限制,大部分农村都没有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在实施生活污水治理时,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和应用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同时要充分考虑长期维持稳定运行,保证处理下来,尽量选择便利性强,运维难度小的污水处理技术。

2.3.2 农村生活污水技术要点

结合农村特点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原则,笔者认为针对卫生间污水采取化肥池、沼气池进行隔离处理,针对厨房污水建立农村自建区域性处理模式。

一是化粪池、沼气池。其中化粪池是农村地区较为常见的污水处理设置,其主要针对卫生间污水及排泄物进行处理,既能够满足污水不随意排放,也能够为田地带来肥料。在应用技术上,根据不同的设置环境,地质及水文环境,做好化粪池的基地处理,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出现塌方及地下水渗透,在技术上,要严格控制化粪池和地下给排水的间距,一般不得小于30米,同时要与农村其他建筑物保持五米以上的间距,从而减小污染,达到最好的处理效果,农村卫生间化粪池一般采用三格化粪池,第一个容积为总容积的50%-60%,第二格容积为20%-30%,第三个容积为20%-30%,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水污染处理不到位及二次污染的情况。

除此之外,沼气池也是较为常见的处理卫生间污水的方式,净化沼气池主要将内部污水设置成单向流动形式,以进水压气的方式工作,为了确保净化池可以维持高效的运行状态,可以设置旁通管,并对其进行复核,在容积选择上要结合农舍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一般净化沼气池需要与建筑保持至少5米的间距。除了上述两种方式,目前生物接触氧化池也是一种选择,它主要包括池体、进水布置装置以及填料三部分,其中池体可根据需求设置成钢结构,这个结构要保证无害无污染,同时对于强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填料高度要控制在3米,有效水控制在3-5米,应设置两个反应池,在进水温度控制上要保证在12-37摄氏度。

二是村域自建区域处理模式。根据村庄地形地势及村内农户分布情况,农村地区为了有效处理生活污水,要根据村情建立污水处理管网,将满足接入条件的农户产生的生活污水纳入到管网汇入终端集中处理,这个系统主要是为了处理如厨房污水及洗涤污水的排放。针对目前农村大力推行的村域集中聚集区,这为农村建立村域自建污水处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通常这种模式适用于20户以上,在因地制宜的情况下,对污水管网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分配资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灵活多变,拒绝不必要的浪费,同时污水管网的建设要考虑到农村地区的总体规划,要纳入农村地区规划的统一范畴中,从而避免二次开挖和浪费铺设,这个过程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同时要进行调研走访。

规范污水处理设施技术的同时,对于设备后期运维技术也有一定要求,针对农村地区后期运维可支配费用较低,所以尽量选择维护成本低的设备,后期只要保证正常的运行和看管,从而保证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随着农村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农村生活模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对污水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要结合农村发展实际,针对不同的污水处理环境,要科学选择生活污水体系,在遵循竞技性和便捷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污水处理能力,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车旭安.探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8(46).

[2] 熊志乾.三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比较[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05).

猜你喜欢

治理技术生活污水农村地区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进展研究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需求的研究
如何促进农村地区思想品德课中的合作学习
浅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