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日喀则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地区差异性分析

2019-02-14姜霞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日喀则消费结构农村居民

姜霞

[摘要]农村消费市场是我国消费市场的重要构成要素,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对拉动内需和推动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以西藏日喀则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描述方法对该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ELES模型,进一步分析了日喀则各区(县)不同消费类别的边际消费倾向,揭示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地区差异性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地区差异;面板ELES模型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一直以来,消费都是拉动一国(地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水平不仅反映了当前经济发展水平,还关系社会经济活动的诸多方面,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我国农村人口超过6亿,农村消费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具有很大的开发空间,而且其消费支出存在较强的乘数效应,成为促进内需增长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开发农村消费市场,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对于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日喀则位于西藏西南部,是西藏第二大城市和宗教中心,下辖1个市辖区(桑珠孜区)、17个县。其农业人口数量约为57.99万,占日喀则地区总人口68.6%的比例,是一个典型的以农牧业发展为主的城市。本文选取日喀则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地区农村消费结构区域性差异进行研究,揭示日喀则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演变特征,剖析日喀则农村居民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旨在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提供具体思路,以促进日喀则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健康协调发展。

1 日喀则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总体情况

1.1 居民收入—消费分析

近年来,日喀则经济呈快速发展势头,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取得了明显进步。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2011-2017的年均增长率达12.8%,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人均消费支出平均每年增长21%。从日喀则各区县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分析来看,各个区县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关联度较高,消费水平与人均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人均收入较低的地区,消费支出水平也处于较低水平(见表1)。

1.2 平均消费倾向分析

平均消费倾向(APC),即消费支出在居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不但可以从总体上反映居民的购买意愿,也能描述居民愿意在多大程度上将可支配收入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购买力。从表1可知,2017年日喀则各区县的平均消费倾向都在0.6以上,说明总体消费意愿比较强烈。从不同区县比较来看,萨迦县、岗巴县、谢通门县、康马县、亚东县、南木林县的平均消费倾向较高,达到0.72以上,反映出这些区县的农村居民对当地经济发展充满信心,在逐渐减少预防性储蓄的倾向,愿意将收入中的一部分拿出来进行消费,说明这些区县的经济发展前景较好,当地农民的消费支出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呈同步增长态势。而其他区县的平均消费倾向则相对较低,一方面说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也说明较之消费支出的增长,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或许具有更高水平的增长速度。

1.3 恩格尔系数(EC)分析

恩格尔系数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关系,代表食品類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例,能够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居民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一般认为,当恩格尔系数低于30%时,表明平均生活水平较高,生活越富裕。从各区县的恩格尔系数来看(见表1),日喀则各县区的恩格尔系数均保持在55%左右,与日喀则整体恩格尔系数水平(55.7%)相比差异不大,说明日喀则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偏低,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相对还比较高,人们的生活还没达到小康水平,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居民消费结构还需继续优化。

2 日喀则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2.1 面板ELES模型构建

英国学者Stone早在1954年就提出了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简称为LES模型,该模型有着较好的理论基础,但在实践应用上存在一定的不足。针对LES模型的缺陷,学者Lunch在对其进行改进后提出了ELES模型,这一改进后的模型被称为线性支出扩展模型。在该模型中,用收入代替总消费支出,将边际

2.2 数据来源

选取日喀则18个区县2013-2017年多种消费类型的相关数据,对日喀则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相关数据来自《西藏统计年鉴》、《日喀则统计年鉴》等。

2.3 模型估计

在ELES模型基本确立之后,本研究选择最小二乘法,通过Eviews10对模型实现参数的优化估计。在对模型进行估计时,需要将虚拟变量引入模型当中,变型后的模型为:

虚拟变量Dit用于表示个体效应(个体取1,其他取0),本文采用t检验来检验模型是否存在时间效应和个体效应。根据参数估计结果,可以得到各个时期各类消费类型进行加总后的基本支出为:

2.4 实证分析过程

本文运用个体及时间双固定效应模型,对各项参数进行估计。反映的是日喀则地区2013年到2017年的边际消费值。具体模型估计值如下:

由表2的边际消费估计来看,近五年来日喀则地区饮食类的边际消费倾向在所有消费支出中是最高的,且随着时间变化有降低的趋势,说明随着日喀则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一定提升,农民花在食品上的支出略有下降。服饰类的边际消费倾向有所增高,表明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带来了农民对生活品质的重视,农村居民对服饰消费不再局限于“保暖”需求,越来越追求服饰的质量、品牌和舒适度等因素。居住条件、生活用品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且呈波动趋势,表明日喀则地区大部分农民收入来源不稳定,收入的不确定性很大。交通通信的边际消费仅次于食品类,呈波动趋势且有一定提升,说明日喀则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公路越来越普遍,通讯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民对智能手机的拥有率增加。教育类、医疗保健等其它支出的边际消费处于较低水平且多年来变化不大。

为了对各区县消费结构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本文选取桑珠孜区2013-2017年农村居民消费平均数据作为参照组,将日喀则其他区县的农村居民消费情况与桑珠孜区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对各个区县的农村消费情况进行差异性分析。模型中参数主要用于判断各个区县农村之间是否存在边际消费的差异性。通过判断参数是否不为0来判断其他区县与参照组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性。如估计值为正值则该地区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参照组,为负值则低于参照组,为0则不存在显著差异。模型估计如表3所示:

2.5 结论

(1)日喀则各区县在食品消费、服饰消费、生活消费、居住消费方面的区别并不大,说明实物消费仍是当地农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生活仍停留在温饱阶段,农民收入的大部分都投入到了吃穿用等初级消费领域,食品仍是该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方向和热点,农民对于精神文化娱乐等高层次的消费意愿不强烈。

(2)交通通信消费的区域差异性比较明显,主要与各区县的地理位置和生活水平有较大关联。那些位于高山峡谷地带的区县,交通设施不便利,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导致这些地方的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在交通通信方面的消费能力低下。地理环境较好的区县,交通出行相对便利,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稳定,农村居民对摩托车、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使用频率较高,对于移动电话、电脑、音乐播放器等电子产品的需求正逐年上涨。

(3)教育、医疗、其他方面的消费虽有差异但差异不大。说明大多数区县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农民缺乏收入的预期,加上农民的教育意识和医疗保健意识还比较薄弱,导致教育和医疗消费明显不足。

综合而言,桑珠孜区、聂拉木县、白朗县、南木林县、谢通门等区县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好,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消费结构相对合理,而萨迦县、康马县、仁布县、岗巴县、仲巴县、萨嘎县、拉孜县几个县区消费水平较为落后,消费质量不高,消费层次较低,需要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需要进一步提升农民收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农民消费结构。

3    优化日喀则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对策建议

3.1    不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降低农民进城落户的门槛限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对农牧民的职业技术培训,帮助他们获得一技之长,合理有效地增加他们的工资性收入。鼓励农牧民就地取材开展小规模短期项目经营,加大“三农”投入和科技推广力度,帮助农民掌握农业种植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牧民的经营性收入。逐步完善日喀则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生态补偿等各项制度,建立草原、湿地、水生态补助奖励机制,提升农村土地、宅基地、闲置农房等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加快资源资产化、资金股金化的步伐,努力提升农牧民的财产性收入。

3.2    强化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推进山区农田水利建设,集中力量兴修引水渠、排水沟及水窖等基础服务设施,加快贫困地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电网改造工程,早日实现村村通电、通网。大力推动各区县建立村村通公路,做好拉萨至日喀则机场、日喀则至亚东、日喀则至吉隆三条高等级公路建设,积极推进日喀则定日机场高原支线机场建设,完善日喀则地区水、陆、空交通运输网络。做好日喀则交通路网规划,加强铁路路网之间的配套设施建设,增加边境地区路网密度和通达深度,提高路网等级和质量,打通各区县之间、各区县与附近相邻地区的交通要道。

3.3 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健全农村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子女教育、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保障机制,稳定农村居民对收入的预期,激发他们的消费热情。完善大病、慢性病大额医疗救助和应急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农民参与新农合的积极性。落实健康西藏2030规划纲要,逐步提高农牧民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增加农牧民流动医保服务点,早日实现居民大病不出区、中病不出市、小病不出县。继续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地区文化教育、技术培训、资本积累和技能提升等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人口的文化教育投入,积极探索就业培训模式,完善农村地区就业再就业政策体系,提升农牧民的就业率,增强农民消费的内生动力。

3.4 加大农村地区的扶贫力度

制定科学合理的扶贫政策,增加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加强对扶贫资金的整合,为扶贫工作提供资金援助。严格执行政策标准和抗震设防标准,完善精准扶贫识别机制,确保高山峡谷、生态环境脆弱区、地方病高发区搬迁对象精准无误。大力扶持贫困户发展优势矿产业、边贸产业和特色民族手工业,以“雅江源之旅”为依托,鼓励农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完整的特色产业体系,推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完善九年义务教育,加强高中阶段教育,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高日喀则地区农村居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5 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根据农民的购买力及市场环境,适当增加性价比高的家用电器、机械化农具和农资的供给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在教育、文化娱乐、通信方面增加消费。完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钢材下乡”等惠农支农政策,鼓励农民通过消费信贷购买现代化的农机具和农资,延长农业产业链,大幅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继续推行农牧民安居工程,支持和鼓励农牧民为改善家庭住房条件、提高住房质量扩大住宅消费,增加对环保型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的消费需求。鼓励农牧民不断更新消费理念,追求健康、合理、文明的消费方式,适当降低宗教消费比例,逐步提高精神文化领域的消费,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 王攀娜.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地区差异实证研究——关于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应用[J].商业时代,2013(36):48-50.

[2] STONER.LinearExpenditureSystemandDemandAnalysis:AnApplicationtothePatternofDemandofBritishDemand[J].EconomicJournal,1954(64):511-527.

[3] LunchC,WillamsR.ConsumerDemandSystemsandAggregateConsumptionintheU.S.A:AnApplicationoftheExtendedLinearExpenditureSystem[J].CanadianJournalofEconomics,1975(8):49-66.

[4] 李翔.陕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日喀则消费结构农村居民
70年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0倍
日喀则,天堂的邻居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7年日喀则市农区气候特征与农业气象条件评述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十三五”能源消费结构怎么变?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