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SWOT分析
2016-11-09冯瑾
冯瑾
摘 要:本文从保护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运用SWOT法,重点分析日喀则地区民族手工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针对民族手工艺存在的不足,从运用IS-LM模型角度出发,试图提出切实可行,同时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符合日喀则地区发展实际的建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手工艺;日喀则
依据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所述:要实施遗产保护工程,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藏文古籍保护力度。完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仍是未来政府工作的核心和重点。西藏作为“世界屋脊”,孕育着独特的文化形式,其中许多被列入世界及我国非遗名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聚居地之一的日喀则地区,有着卡垫(藏毯)、服装、铁器、木器、金银铜器加工等五大民族手工艺品,如何做好特色产品、旅游配套产品的生产,如何在“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更好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保护从事民族手工艺品的传承人。为了认识非物质文化中传统手工艺品,目前发展现状,发展中存在那些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有必要利用SWOT分析法对其进行全面认识,在提出解决方案时,本文试图从IS-LM模型出发,提出切实可行,针对日喀则地区传统手工艺品的保护方案。
一、本文用到的理论依据
本文在分析目前日喀则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手工业现状时,用到SWOT分析法,试图从更全面的视角揭示手工业发展状况;在针对不足所提出的建议中,用到IS-LM模型,从供需角度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IS-LM模型。西方经济学中,在描述宏观经济时,常将产品市场中描述价格和产出关系的IS曲线,和货币市场中描述利率和收入关系的LM曲线放入同一坐标系中,以寻找其均衡点,实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得出市场出清价格和市场出清产出。
实现均衡时,这个模型的方程是:
Y=C(Y-T)+I(r)+GIS
M /P=L(r,Y)LM
此模型中,将政府购买G和税收T,货币供应量M和价格水平P作为外生变量,内变量是利率r,当r上升时,投资I下降,Y下降,在G和T不变时,IS曲线右移,最终与LM曲线相交,达到新均衡点。
本文在针对特色手工业发展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议时,试图从供需角度出发提出切实可行建议。
二、日喀则地区民族手工艺SWOT分析
(一)优势
1、民族手工业越来越得到西藏自治区政府关注。民族手工业作为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大部分是以个体经营户形式出现,借助文化产业的发展,或被开发为文化产业的附属产品,与文化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依据西藏自治区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所得,2013年末,全区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21231个,比2008年末的第二次全区经济普查,增加5905个,增长38.5%;产业活动单位,26708个,增加6712个,增长33.6%;个体经营户116792个,增加36705个,增长45.8%。在此次经济普查中,个体经营户增长迅速,增长近一半,其中第二产业占4%,达4697个,若按行业分组统计法人单位数,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达363个,比上一次经济普查增加四分之一,增幅显著。
2、日喀则地区的民族手工业发展备受当局重视。日喀则地区今年三二一产业增速分别是15.5%、14.4%、4.3%,产业结构实现了从“三一二”产业到“三二一”产业的跨越式转变,第二产业增速超过第一产业,接近于第三产业,说明第二产业成就显著,这其中民族手工业,随着各种民族手工艺品被列入非遗名录,独具特色,造型精美的卡垫(藏毯)、木器、铁器和工艺精湛的民族服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不但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还为第二产业发展创收。
日喀则地区“十二五”规划中指出,欲依托其矿产、民族手工业等资源优势,坚持“把小的做大,大的做强,强的做优”的指导思想,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符合日喀则地区发展实际的道路。
3、日喀则地区民族手工艺品越来越受到海内外民众欢迎。民族手工艺品,作为最能展现西藏高原地域风情的载体,日喀则地区以发展旅游业为重点,带动传统民族手工业发展。作为后藏统治的中心,雄伟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位于其境内,悠久的历史和旖旎风光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欣赏,当他们见到做工精美的卡垫(藏毯)等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手工艺品时,定会为其驻足,购买。
(二)劣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虽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但具体实施起来,面临困境。在对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界定上,由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尤其是西藏地区,起步工作晚于同阶段其他省份,在具体实施起来,面临与其他省份的差异,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符合西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标准,至关重要。
(三)机遇和挑战
1、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发展滞后,制约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综合运输方式单一,运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受到自然条件制约,使路网结构不合理,道路通达度差,减震抗灾能力弱。亚东口岸受尼泊尔地震影响,受灾严重,目前正处于恢复期,这直接制约民族手工艺品的出口,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2、面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自然环境约束。日喀则地区,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界定存在争议,目前有待完善,对传承人的保护力度不够,这严重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保护。这些特色民族手工艺品,是靠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口耳相传实现的,因此,传承人对民族手工艺品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传承人的统计显示,这方面保护严重不足,或是界定方面存在偏差,造成民族手工艺品发展受阻。这里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草场“三化”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荒漠化严重,生态建设和文化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三、从IS-LM角度提出日喀则发展民族手工业建议
1、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围绕日喀则地区经济定位、构建南亚陆路通道和构建“两区两廊”功能定位,加快建设以公路为基石,初步建成以铁路、公路和航空为框架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便利的路网建设和交通通达度,尤其是遍及边境和外贸网点的道路建设,能降低特色手工品的运输成本,减低价格,提高国际市场中同类产品的竞争价格。
2、发展壮大民族手工业,对特色手工业艺品实施出口减税或免税政策。坚持民族性和纪念性,兼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实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旅游品为重点,调整市场结构,扩大市场份额。发展民族手工业,强调其特色性、民族性和纪念性,增加产品文化性,这就增强了传统手工艺品的附加值,提升自身质量,同时国家实施税收减免措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基础下,可增加产出,促使IS曲线右移,与LM曲线相交于新的经济增长点。
3、完善符合西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界定标准。做好对传承人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对于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对传承人的界定主要是:在有重要现实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展现民间传统,可熟练运用技艺、技术和技能,为社区、群体和群组所公认的有影响力的人。在针对西藏,具体界定传承人时,首先应注重抢救性保护,即对拥有杰出性技艺的手工艺人及时保护;其次是在保护过程中,不仅要看其对社区、群族的影响力,而且要看其在整个历史进程中的贡献度。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界定,这对日喀则地区,保护民族手工业意义重大。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孙久文 高志刚.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
[2] 李裕宏.对外贸易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J].华中农业大学,2010.12
[3] 狄方耀.西藏经济学[M].西藏出版社,2010
[4] 西藏统计年鉴[R],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