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权视角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

2019-02-14周有娣黄森文朱汉阳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贫困生

周有娣 黄森文 朱汉阳

[摘 要]高校贫困生群体的规模不断壮大,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试图基于增权理论,以高校贫困生为研究对象,对高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大方法着手,对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进行社会工作介入。

[关键词]贫困生;增权;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越来越多孩子走向了象牙塔,贫困生在大学校园中的比重和数量也不断增加。相对于非贫困生,他们承受着经济上和学习上的双重压力,尽管国家出台了许多资助政策来帮助贫困生,但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存在着经济贫困、能力贫困、心理贫困等一系列问题。其中贫困生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即“心理贫困”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1 贫困生心理问题

大学生们承载着家人很高的期望来到象牙塔,特别是高校贫困生,他们抱着“跃龙门”的心态走进校园,自我定位很高。但是由于贫困生承受经济、学业和择业多方面的压力,心理方面产生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自卑

由于经济拮据,贫困生在心理上难免存在不平衡和失落感。内心的自卑使贫困生自尊心很强,常产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希望别人了解到自己的家境,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帮助。在日常生活中常以强自尊来掩饰自己真实的情绪,特别在意他人的评价,常由于过度的自卑而产生消极的情感。

1.2 焦虑

贫困生家境一般比较差,家庭负担重,常常需要为生活费和学费而焦虑。当成绩不理想,前途渺茫时常感觉辜负了父母的期望而过度自责。经济上、思想上的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使贫困生常处于紧张、不安、忧虑的消极情绪之中,表现为极度的焦虑状态。

1.3 封闭

一般来说,贫困生各方面比较独立,但这种独立性又常带有不稳定。他们往往拒绝和别人交往,不愿意向别人倾诉,害怕别人笑话,进而常演化为一种封闭的性格。为了不让别人知晓自己的家境,不把自己缺点暴露在众人之下,他们习惯把自己紧紧包裹起来,游离于集体之外。在遇到困难时,他们喜欢一个人扛着,不求助于他人。长久以往,贫困生形成了封闭的性格。

1.4 脆弱

艰苦的成长环境给了贫困生坚强不屈的性格。他们勤奋好学,生活简朴,时刻想呈现一种坚强不屈的状态来掩饰内心的自卑,家庭的经济压力又往往使他们的内心十分脆弱。他们害怕被人讨论自己家境和穿着,害怕同其他同学作比较,他们常故作坚强来自我保护,因为他们害怕脆弱心受到伤害。

2 增权视角下的社会工作介入

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产生原因是权能的缺失和无权感,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增权。本文将试图通过运用增权理论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个方面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进行社会工作介入。

2.1 提供个案辅导

为了帮助高校贫困生实现增权,走出心理困境,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贫困生提供个案辅导:

2.1.1 心理辅导

造成贫困生“心理贫困”,不但有物质的上贫困,更有贫困生对贫困的非理性认知。他们认为贫困使自己处处不如他人, 从而产生自我否定。因此,社会工作者应引导贫困生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贫困环境对自身成长的积极意义。通过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认识到贫困是人生不可多得的磨炼和财富,帮助贫困生走出“心理贫困”,实现自我的发展。

2.1.2 发掘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同增权理论密不可分。针对贫困生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表现出无权感,社会工作者在增权视角下,帮助贫困生发挥潜能,挖掘自身的资源,增进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认识到自己虽然经济条件不如他人,但具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坚韧品德,鼓励他们利用自身优势,勇敢地面对贫困生的弱势情境,建立积极的人生观。

2.1.3 进行危机介入

当贫困生由于“心理贫困”,对生活失去信心,做出各种极端行为时,社会工作者需要进行危机干预。利用增权理论来影响贫困生的参与行为,帮助他们缓解压力,放松心态,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现实,尽快走出心理阴影,重新树立个人自信,恢复和发挥自身功能,走出危机。

2.2 建立互助小组

在增权理论的指导下建立各种贫困生的互助小组,可以通过小组过程及小组动力,小组成员的相互作用,增强其认同感,实现贫困生们共同成长。

2.2.1 成长小组

增权视角下贫困生成长小组针对他们的这些弱点采取的是“增权赋能”。社会工作者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以贫困生为对象的交友联谊和兴趣小组活动,挖掘贫困生自身资源和优势,帮助贫困生重新认识和欣赏自己,实现在小组活动中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增强其自我效能感,让贫困生感觉到自己有能力去解决问题,进而消除贫困生的消极权能感。

2.2.2 自助小组

增权视角下自助小组活动可以提升贫困生的意识觉醒,让他们发挥主动性来改变自身的“心理贫困”状况,在活动中获得自尊,消除了无权感,提高自我效能感。在自助小组活动中, 社会工作者应鼓励高校贫困生的说出他们心声,学会同小组成员进行倾诉与分享,让贫困生们认识到自己潜在的能力,一起习得如何解决“心理贫困”问题的经验,认清自己面临的环境并不是那样恶劣,改变过去那种“经济贫困使我一切都不如人”的想法,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

2.3 社区干预

社区介入是整合社区内的各种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资源, 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为贫困生提供各种帮助的方法。

2.3.1 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在增权视角下通过建构社会支持网络来提升贫困生的权力,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心理贫困”给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效预防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社会工作者应为贫困生寻求社会支持,包括社会公众的理解,亲属以及朋友的支持以及貧困生所在社区人们的支持。同时可以构建以贫困生为本的互助支持网络,通过挖掘他们自身的潜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帮助他们融入社会的网络之中,在他们便形成了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进而促进他们心理的和谐发展,远离“心理贫困”。

2.3.2 加强社区宣传

增权的过程中十分强调外部力量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帮助贫困生挖掘自身潜能,进行个人增权时,同时也需要外力的推动实现增权。为了让更多人来推动贫困生的增权,社区宣传就显得很重要。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宣传者的角色,通过宣传栏、海报等形式呼吁更多人来关注贫困生,让社会上的企业、慈善组织、学校以及许多好心人都纷纷伸出援手来帮助他们,如慈善组织为贫困生成立了专项基金会,企业以自身名义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学校举办各种心理辅导方面的公益讲座等。

3 结语

在增权理论的视角下,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是一个无权的群体,是增权的主要对象,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来解决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主要是通过外界推动力与贫困生自身改变相结合来实现,帮助贫困生实现自我意识的醒觉,改善他们在心理上适应环境的能力。社会工作者要让贫困生意识到自身是有能力、有价值的,进而消除贫困生的无力感,提高“自我效能感”,最终实现改善贫困生“心理贫困”的现状。

[参考文献]

[1] 左小彩.增权理论对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的解读[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贫困生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大学生因穿耐克鞋被取消助学金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莫与贫困生“抢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