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产业规划研究

2019-02-14汪洋李俊杰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战略

汪洋 李俊杰

[摘要]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基于推进乡村产业规划的时代背景,分析了乡村产业规划的目的与意义,以襄阳市卧龙镇为例,就如何科学进行乡村产业规划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产业规划;产业转型升级;区域联动

[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解决农村贫穷落后的关键,农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与核心,乡村产业规划是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的农村改革和创新,主要目的在于推动乡村中产业的统筹协调发展,改变农村以单一农业种植和生产为主的产业现状,实现乡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与创新,推动乡村发展步伐能够适应现代化社会的潮流。是目前国计民生中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1 推进乡村产业规划的时代背景

乡村产业的综合规划并非是盲目地与乡村振兴战略相适应,而是经过严格的实地考察与分析,并在结合自身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之后,统筹大局因素作出的长远计划。这也就意味着乡村产业规划必定有自身特有的战略优势和建设价值以及大势所趋的时代背景,对产业规划的综合因素可以大致列为以下几点:

1.1 宏观调控对产业的重视

自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步入更深层次以来,在宏观调控方面对乡村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在过去,政策方向上虽然对乡村有所侧重,但主要针对的是其自身农业生产的供给量,目的是为了能够实现高产高速的生活需求。同时部分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主要集中在城市打造上,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但随着城乡发展差距的扩大,乡村高产出但经济实力仍旧落后的局面改造也迫在眉睫,唯有通过乡村产业的合理规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这也就意味着,乡村产业规划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的经济导向地位,这一环节的合理进行能够从整体上推动战略的深入落实,提高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推动社会主义强国战略的实施。

1.2 高层农村政策的重视

中共中央自2015年颁布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以来,便使得农业问题进一步得到了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视。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时要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深入新农村建设,为乡村发展提供坚定地政策支持与物质保障。除此之外,乡村振兴战略中也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要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体要求。党中央和国务院于2018年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具体的产业规划提供了较为清晰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这两大意见都为乡村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宏观上的框架。

1.3 第六产业的时代要求

自小农经济时代以来,一国之根基始终要依靠基础农业来进行维持,没有农业的产出作为物质基础,那么上层建筑的构造也终究是一纸空谈。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农业自然也要随着历史洪流和市场需求创新求突破,从而使自身具备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能力,具备解决不同时代的不同问题。新中国自成立到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的发展已经基本缓和了现代化,城镇化和小康化的问题,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农业发展又重新面临着农企品牌化,农资证券化和农地市场化的新型三农问题。这就要求农业中一二三产业进行融合,从而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让传统较为单一化的产业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即推动第六产业市场价值的扩大和市场地位的提高,实现跨界嫁接,系统集成,城乡互动和体验经济的齐头并进,带动农业生产在经济模式多元性的大潮中巩固自身的地位。这便与乡村产业自身的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相互契合。

2 乡村产业规划的重要意义

一是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国目前乡村人口和乡村面积仍占有较大比重,这也就意味着乡村产业规划的顺利实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民生造福。除了能够推动粮食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之外,还能够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打好脱贫攻坚这一战役,改善社会民生,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高农民幸福感,推動乡村稳定发展,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共享。

二是有助于弘扬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乡村是中华文化发源的摇篮,其自身蕴含了几千年来华夏儿女的血泪汗水,是中华民族魂魄的凝聚地。实施乡村产业规划,有助于唤醒现代社会大众的逐本溯源意识,提高乡村文化的影响力,激发社会大众对乡村文化的兴趣,让优良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核永垂不朽。

三是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的产业规划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作出的乡村建设计划,对它加以研究有助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政策,提高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程度和接受程度,同时也能够巩固乡村振兴战略在统筹乡村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领导地位。除此之外,还能够将乡村振兴战略中所提倡的脚踏实地,严谨认真的精神落到实处,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道德意识,使其认识到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整体农民建设农村的积极性,发挥自身主体作用。

3 卧龙镇历史产业布局及产业发展现状

从卧龙镇对产业功能的构建和运营机制的计划来看,能够反映出其对历史传统产业布局的改造和创新,同时促进多项产业的共同发展。这也就意味着从该镇的各项计划中可以窥探当前农村整体历史产业的布局和发展现状

3.1 历史产业布局

在过往的历史产业布局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产业结构不完善,农村发展过于注重单一的农业种植,对于土地的利用仅限于开采和利用,并没有对其功能进行多样开发,例如旅游、人文、工业等等。这就导致农村的整体效益对种植业的过于依赖,并且难以取得较为持续稳定的规模效益,同时由于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没有相关副业的辅助下,便很容易造成劳动力负担过重和资源的消耗浪费。农业种植的范围较为分散,且区域种植的面积较小,一家一户,一亩一田的现象较为普遍。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分散性,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造成产业发展主体的惰性,不利于集中化规模化生产,也不利于新技术的大范围运用和传播,制约了产业的横向扩展和农村的进步。另外,在产业发展方面并不注重先进技术的引用,由于传统产业发展具有封闭性和落后性,造成了新技术在劳动主体中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不高,阻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使产业发展陷入死循环,即生产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但又限制技术的运用,久而久之,便会使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

3.2 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卧龙镇的产业规划,可以大致对农村产业布局的发展现状加以总结。一是注重产业的多样化发展。在保证基本的农业生产能够满足市场需要的同时提高对工业和特色产业开发的重视程度。卧龙镇规划了四大襄阳战略,其中包括绿色襄阳,注重环境保护,将卧龙镇丰富的山林资源和滩涂资源加以循环利用和改造,建设国家性的森林城市和环保城市;文化襄阳,将原有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软实力,将襄阳打造成富有历史气息的特色旅游城市;产业襄阳,通过卧龙具有强大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将其与现代化的金融、教育和工业相结合,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善;都市襄阳,构建“一主两副三支撑”的体系,打造襄阳新格局。二是加强先进技术的引进和科学技术的研发,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同时节省人力和物力资源。卧龙镇的产业战略定位可以概括为:实现农村形象突破、土地性质突破、产业模式突破和农民受益突破;同时要依托城市,工业和旅游业对农村产业的支持;深入制度体系和技术的双效创新;除此之外,卧龙镇也实现了农业和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例如襄城卧龙沁心园是休闲农业模式的突破,南漳华中绿谷是农业和资本的结合,枣阳倪氏国际玫瑰园是农业产业化的创新。三是实现产业的生态化。乡村振兴战略中明确要求坚持生态优先,打造生态宜居型农村,因此在现代化的农村产业布局中,必须要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卧龙镇的产业规划注重保护环境和产业开发并举,同时在发展中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相互交融,从而尽可能地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4 卧龙镇产业规划的建议

综合新时期国家对于乡村发展的要求,以及卧龙镇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的产业规划,可以对乡村产业发展局势提出的建议大致列为以下几点:

4.1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首先要改善以往单一劳动力单一生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局面,运用先进的机械设备、种植技术和灌溉技术,推动农业生产向着现代化和高速率的层面转变。注重引进先进的技术型人才,为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同时要注重其他产业的共同开发,促进产业结构的多样性,从而取得规模效益,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大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的旅游资源开发;推动工贸产业集聚区的集中开发,以科技创新引领,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促进制造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等发展;建设农业生产拓展发展区,利用农业生产与周围环境的关联性,带动乡村的总体进步;注重旅游策划的制定,让文化科普、文化体验和文化观摩组成一条连续的产业链,完善旅游业的内部结构,包括科普游,蜜月游,农家游,养生游,商务游等;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农业合作生产平台、线上展示平台、线下体验平台,实现科研、生产、销售和运营的有机统一。

4.2 产业的空间发展策略

要明确产业发展地的内部规划,分析其地理位置和内部的资源环境。在交通上,注重乡村内部的配送业和运输业发展,保证居民生活往来的便利和畅通。在资源上,依托景区和城区以及产业聚集区的新型农业,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历史上,可以挖掘人文景观和历史遗址,划分可供开发的旅游景区,与农业耕地区域和建筑建造区域相辅相成。要寻求地区和地区之间的区域联动,在空间上形成较为广阔的合作规模,包括主要交通的联通运输,先进技术的引进,争取政府政策的倾斜支持等等。对区域的用地加以细致分析,要将外围的交通要道、通村硬化道路等均纳入考虑,同时也要将水田、旱地、林地、水塘等占地面积进行科学划分,保证土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4.3 区域联动战略

加强产业联动,打破地域限制,增强跨界投资和生产,促进乡村与乡村之间在贸易和生产上的往来。实现区域之间市场的相互交流,包括资金和劳动力的跨域流通,同时也要借助一定的政策支持,提高乡村联合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是要加强区域的旅游联动,促进乡村之间的旅游人口流动,提高自身文化和景观的知名度,促进区域之间旅游业的共同发展,打破行政范围的限制。临近乡村的旅游资源之间具有内在的相互关联性和地理位置聚拢性,实现区域旅游产业的联动,是当下共同發展,资源共享理念的鲜明体现。卧龙镇在产业规划中注重周边景区的建设与合作,同特定的公司与学校达成合作,共同创建具有当地人文历史色彩的文化景区,发挥了区域联动战略的独有优势。

[参考文献]

[1] 罗必良.明确发展思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南方经济,2017(10):12-15.

[2] 温铁军.生态文明与比较视野下的乡村振兴战略[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10.

[3] 周立,李彦岩,王彩虹,etal.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融合和六次产业发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154(03):18-26.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战略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促进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与物流园区联动关系分析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服务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