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高职院校参与农村电商技能培育研究
2019-02-14祝维亮
祝维亮
[摘 要]本文从乡村振兴视觉下发展农村电商意义出发,分析和研究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再阐述高职院校对农村电商培育具有的优势,最后从政府资源应用、产教融合、实训平台角度上提出乡村振兴视角下高职院校参与农村电商技能培育的策略,为农村电商技能培育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撑。
[关键词]乡村振兴视角;高职院校;农村电商技能;培育
[中图分类号]F713.36-4 [文献标识码]A
2018年中央政府下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见》,强调乡村振兴对于农业发展的意义,就农村电子商务的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为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农村电商是实施乡镇振兴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农村电商应用人才的缺失、农村电商基础设施薄弱、现代物流建设缺乏等问题的存在,不可避免会影响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建设。如何培养农村电商应用人才一直以来是乡村振兴战略解决脱贫致富的关键问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人才的场所,将高职院校教育与农村电商应用人才培养相结合是提升农村电商应用技能的关键。
1 乡村振兴视角下发展农村电商的意义
1.1 推动精准扶贫
电商扶贫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跨区域的农产品交易,这种交易可以打破地域限制,整合区域资源,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农民收入[1]。电商扶贫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部分,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手段。农村电商的扶贫工作是由政府牵头,构建农村电商产业链,重视农村电商人才的培训,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农村电商的扶贫在于政府部门应用自身优势,帮助贫困地区普及网络宽带,构建电商物流站点,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引进各方资金的支持,推动农产品在电商平台的销售,为农民创造更多的财富,以便实现共同富裕的梦想。如2013年,陇南市政府将电子商务作为农产品销售的新方式,到2015年,扶贫办就将陇南市列为首个电商扶贫的试点市,并初步形成精准扶贫电商支持的陇南模式。从这一点说明,农村电子商务可以促进农产品销售的提升,很好地解决农村扶贫问题,为共同富裕提供便利。
1.2 实现产业升级
在传统的农业发展中,农业产品的销售是从人力为主,在中间经过多次的转手才能到达客户手中,正是这种转手情况的存在,使得农产品价位偏低,出产价和成交价之间的差价都被中间商获取掉,而农民获得收入明显较少。发展了农村电商产业,意味着农业与互联网结合,这为传统农业产品销售打开了另一个销售途径[2]。在电商平台上,优质的产品可以减少中间环节,提升销量,减少差额利润的流失,保护了农民和消费者两者的利益。此外,从区域建设的角度来讲,借助农村电商。可以汇集当地的特色产品,形成品牌效应,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为全面奔小康提供充足的动力。
2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2.1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农民应用互联网人数逐年增加,2017年农村网民2.09亿,占比27%,比2016年增福4.0%,同时农村互联网普及到35.4%,这些数据说明两点,一是农村应用互联网人数的增加,代表实施农村电商的可行性,为脱贫致富提供了可能;二是农村电商的基础设施构建范围逐年增加,为实现全面覆盖提供便利。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调查数据,中国网络零销售额高达1751亿元,同比增长32.25%,其中农村电商的占比由2014年的6.45%提升到2017年的17.35%,这不仅说明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快速发展,也说明农村产品不断地扩大市场占比,这都得益于国家和社会对于农村电商的大力支持。从就業创业角度来看,2017年农村网店985万家,比2016年增加了169.3万家,就业创业人数高达2800万人次,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就业创业问题,为全面奔小康决胜阶段提供支撑[3]。
2.2 农村电子商务存在问题
农村电商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问题主要在人才、宣传、设备、物流等方面的缺失,具体而言:第一,农民电子商务技能的匮乏。我国农村网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根据互联网中心调查报告中国网民初中以下的占比到49.4%。受文化程度偏低,其应用互联网主要用于娱乐,对于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和技能比较缺乏。究其原因,一是农民对电子商务认识的缺乏,二是缺乏电子商务的培训平台,三是没有加大电子商务的宣传。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电商发展难免会遇到相应的困难。第二,农村电商基础设备薄弱。完备的电商基础设备是保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但是我国农村网络信息建设层次不在一个水平,南方农村网络通信设施的完备状态明显高于北方,部分农村的网络信息设备根本难于有效地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技术、通讯速度等与电子商务发展相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部分农村中,网络通信设施的更新还是在以往设施的基础上进行升级,但是农民能够有效地应用电子商务也显得较为困难。第三,农村电子商务应用人才缺乏。电子商务认识匮乏,不可避免导致农村电子商务应用人才缺乏,从农村走出来的电子商务人才由于自身前途的考量,返乡就业创业的情况较少,这不可避免入驻农产电商行业的人才缺失,使得农村电商发展受限。第四,物流限制的影响。电子商务的运作是产品与现代物流的结合体,但是现代物流配送范围有限,在县级及其以上比较普遍,但是在乡镇中的物流设点就比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电商的发展和进步。第五,农村电商的实施是以供应链管理为主,采购、仓储、包装、客服等各个环节不可或缺,往往需要一个完整的团队才能将其有效地运营,但是在农村电商一到两个完全懂电子商务的人才都难以找到,更别说电子商务团队的形成。
3 乡村振兴视觉下高职院校参与农村电商技能培养策略
3.1 利用政府资源构建电商人才培养计划
教育作为一项公益性项目,具有较大的政策扶持。高职院校应以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作为指南,借助政策扶持力度,撬动政府资源,构建专项性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计划。首先,人才培养的优惠。高职院校应该积极配合乡镇振兴的国家战略部署,给予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便利通道。针对纳入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计划的,高职院校可以为其实施学费全免、定向培养等优惠政策,以优惠政策吸引人才进入农村电商行业中,以此有效提升农村电商技能。其次,加强电商人才继续教育的培养。政府部门应该从实际出发,加强与高职院校的沟通和交流,与高职院校共建农村电商职业能力培训计划,直接面向农村电商人员以及相关联的人员,组织这些人员进入高职院校进行学习,提升电商知识和电商技能。最后,政府部门应该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配备农村电商产业基础设施设备,为其提供物流集中站,保证电商物流进入乡村中,以此实现农村电商物流的一站式服务。例如江西省从2011年开始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经初步统计,仅首批5163名毕业学员当中,就有42.5%的学员实现创业致富,其中839人自主创业,423人把产业做大做强,310人成立了农民合作社,620人成为致富带头人,初步探索形成了一条符合当前农业农村实际需要,培育农村人才的新路子,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利用政府资源构建电商人才培养计划的可行性。
3.2 深化产教融合提升电商人才供给能力
电子商务作为一门综合性专业,涉及门类较多,包括供应链管理、网络营销、计算机技术等,是理论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专业。要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农村电商人才,高职院校就不能闭门造车,应该将市场需求作为立足点,开展产教融合,重视电商产业与职业教育的之间的关联性。首先,高职院校要改革办学体系,与政府、其他院校一同构建电商产业园区,将电商人才培养作为目标,优化教学模式、教学课程,构建电子商务的考核标准,为了区域特色打造农村电商产业链。其次,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探究校企合作管理机制,保证企业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使企业参与到教育教学中,企业可以为电商人才培养提供岗位实训,促进其电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升。例如,江西工程职业学院电商专业通过构建“农村产业实践联盟”模式,依托在省内签约的11个农村产业实践联盟,采取“线下双创基地建设+人才培训+电商项目及产品对接”+“高职电商学生”模式,为学生提供农产品摄影、美工、推广、运营、策划、客服等多岗位真实创业。
3.3 完善实训平台强化电商技能竞争力
职业教育的培训不仅在于技能的实用性,还在于素养的提升。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十九大精神,完善培训体系和培训平台,使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运用自身优势。构建培训体系需要健全的培训机构,配备电子商务相关设备,强化培训管理和培训考核,保证电子商务培训的有序开展。在电子商务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实践技能的提升,还要给予培训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認定,做好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协同发展,构建终身教育的高职院校教学风味,引导学生从个体发展上升到终身教育,以满足“学习型社会”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应该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实际情况,构建市场需求的实训平台,实训平台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作为切入点,使学生在两个方面都能提升。实训平台的构建需要优化电商教育模式,设置教学课程,引进双师型教师,以此提升学生电商技能竞争力,便于更加适合市场需求。
农村电商作为一种全新的就业创业项目,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精准扶贫、产业升级、信息提升等优势,可以发挥其经济带动的作用。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农村电商普及面比较窄、信息技术设施还未健全等因素的存在,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而影响农村电商的发展。高职院校应该以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为己任,应用政策资源,强化产教融合,重视实训平台构建,实现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融合,倡导终身教育,以此吸引、留住农村电商人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万川,钱俊,潘毅.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农村电商人才有效供给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5).
[2] 钱俊.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农村电商的发展与人才培养研究[J].农业经济,2018, 379(11).
[3] 陈娟.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型职业农民产教融合定向培养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