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流行原因及综合防控对策探讨
2019-02-14张涛宏
张涛宏
[摘 要]水稻种植生长期间,纹枯病是一种常见病害,染病后水稻不能正常抽穗,导致产量降低,直接影响经济效益。本文首先介绍了水稻纹枯病的流行特征,然后分析了发生原因,最后总结了防控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流行特征;发病原因;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5.111 [文献标识码]A
水稻纹枯病,也被称之为眉目斑、烂脚瘟,是由立枯丝核菌感染引起的。在我国,水稻纹枯病多发生在南方稻田,不仅影响水稻产量,也会对玉米、小麦、花生等作物产生危害。随着杂交水稻的种植范围扩大,纹枯病的发生率也在提高,必须采用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保证农户的种植效益。
1 水稻纹枯病的流行特征
1.1 发病症状
水稻的不同部位发生纹枯病,其症状也有一定差异。其中,叶鞘发病后,靠近水面的部位会出现绿色斑点,然后扩大变成椭圆形,水稻中部组织遭受破坏,呈现为半透明状;随着病情加重,叶片最终发黄枯死。叶片发病后,出现污绿色病斑,随后叶片腐烂。茎秆发病先是呈现黄褐色,后期容易折断。颈部发病会影响抽穗,导致千粒重降低。
1.2 发病规律
水稻纹枯病的高发时节,是苗期到穗期,水稻在收割时,稻田内会散落大量的立枯丝核菌,越冬后就会在次年导致水稻发病。具体来说,整田灌溉期间,病菌会集中在水面,插秧后病菌会靠近秧苗,继而附着在叶鞘上。病菌生出的菌丝,侵害叶鞘就会出现病斑,并且在茎秆上蔓延。
2 水稻纹枯病的发病原因
2.1 水稻品种抗性差
在国内外,大量学者针对水稻纹枯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发病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且发现了主效抗性基因。目前水稻品种的选择,多采用新型育种技术,并对稻种进行抗病筛选,虽然取得明显进展,但依然没有发现高抗纹枯病的品种。国内学者针对190个水稻品种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抗病品种仅有6个,占比3.16%;免疫品种为0个。而且,水稻的品种不同,对纹枯病的抗病性也不同,其中杂交水稻的抗病性高于普通水稻,籼稻的抗病性要高于粳稻,晚粳稻的抗病性要高于中粳稻。
2.2 栽培管理不科学
水稻在生长期间,田间管理是一个关键因素,直接影响水稻的成活率。农户对水稻的栽培管理不科学,例如稻苗插秧密度大,氮肥用量过多,病菌在水稻植株之间传染的间距缩小;长时间深水灌溉,田间湿度明显增大,也为病菌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学者进行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水稻茎蘖数量、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等,均会影响纹枯病的发生。此外,氮磷钾等肥料的使用,也和纹枯病发生率有关。其中,适量使用氮肥,有利于病情扩展;适量使用磷肥和钾肥,则会抑制病情扩展。
2.3 外界温湿度影响
水稻纹枯病喜好高温、高湿环境,当外界气温在28℃-32℃,相对湿度在90%以上,有利于纹枯病快速蔓延;当外界气温在20℃以内,相对湿度在85%以下,纹枯病会停止蔓延或延缓病情。有学者研究称:日照时间越短,平均气温越高,且田间相对湿度高,水稻纹枯病的发病时间会提前,且病情更加严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8-9月份的降雨量增多,且气温增高,因此是纹枯病的高发时期。此时如果没有及时防治,纹枯病会大面积蔓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3 水稻纹枯病的综合防控对策
3.1 选择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品种,能从根源上防止纹枯病出现。目前育种工作取得的成果,以中优早81号、武育粳3号、沈农43号、华粳3号等为代表,具有良好的抗病能力。但是,纹枯病是由多个基因控制的,发病会受到外界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因此传统的育种技术,难以在抗病新品种上获得新突破。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为水稻育种提供了新途径。国外学者利用感病品种作为原材料,使用体细胞原生质体培养抗性突变体,结果显示得到了变异系列。此外,蛋白基因克隆后,将其转化到水稻中,也能培育出新的抗病品种。不过,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目前仍存在争议,需要今后进一步检验分析。
3.2 科学栽培管理
水稻在生长期间,应采取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具体总结如下:①打捞田间的菌核,从源头降低病菌含量。②控制好种植密度,适当稀植可以提高植株的通透性,并且降低田间湿度,既能防止纹枯病发生,又能防止稻苗倒伏。③灌水时,遵循前浅、中干、后湿润的原则,分蘖期要搁田,避免无效分蘖;孕穗期不能漫灌,土壤要干湿交替。④施肥时,要求基肥用足,减少氮肥的用量,适当施加磷肥和钾肥,促使稻苗健壮。⑤用药时,在分蘖盛期,每亩使用40ml己唑醇+30ml叶面肥,兑水20-30kg后喷洒;在分蘖末期,每亩使用55ml己唑醇+30ml叶面肥,兑水30-40kg后喷洒。
3.3 使用化学药剂
考虑到目前缺少高抗纹枯病的水稻品种,使用化学药剂依然是有效的防治措施。结合实践,化学药剂的使用,要选择药效强、持续时间长、毒性残留低的药剂。一般来说,纹枯病主要在3个时间段发生:一是水稻分蘖期,纹枯病刚刚出现,此时应该减少水稻的发病株数,避免病情扩散;二是水稻拔节期,纹枯病迅速盛行,此时应加强防控力度,降低后期治理工作的难度;三是水稻孕穗期,纹枯病垂直发展,此时应重点保护水稻的上部组织和功能。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化学药剂,主要有己唑醇、戊唑醇、井冈·蜡芽菌等,这些药物均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药剂防治纹枯病时,应该定期更换使用不同的药剂,防止长期使用一种药剂,纹枯病菌会产生抗性,继而削弱防治效果。
3.4 推行生物防治
化肥和药剂的大量使用,在防治纹枯病的同时,也可能带来环境污染,例如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因此,为了响应国家节能环保的发展需求,应推行生物防治技术,例如使用生物药剂,或者在稻田间养鸭。有学者研究显示,在水稻的分蘖期、孕穗期,相比于单纯种植水稻的区域,田间养鸭区域的发病率分别降低3.9%、9.1%。此外,在水稻分蘗期使用井冈霉素,剂量控制在1050g/hm2;在水稻孕穗期使用申嗪霉素,剂量控制在750g/hm2,也能有效防治纹枯病,综合防治效率达到88%。
4 结语
水稻纹枯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会降低水稻的产量,影响种植效益。分析可知,该病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水稻品种抗性差、栽培管理不科学、外界温湿度影响。对此,应该选择抗病品种,科学栽培管理,使用化学药剂,推行生物防治,以此保证水稻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 孙标.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控研究[J].乡村科技,2018(29).
[2] 王荣强,李春艳.水稻纹枯病连年流行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控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9(04).
[3] 陈海霞,朱明芬,常晓丽.4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19(02).
[4] 张如标,伏红伟,潘勇,等.水稻纹枯病发病因素及综合防治方法[J].安徽农学通报,2018(18).
[5] 张金花,刘晓梅,张强,等.九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J].南方农业,20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