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加工业能力提升及其乡村化战略路径研究

2019-02-14杨晓莹王德信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能力提升供给侧改革乡村振兴

杨晓莹 王德信

[摘要]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产品加工业要想尽快提升战斗力,必须在产业融合模式上变通,在加工技术及品牌建设上下苦功,在企业管理模式上不断与时俱进,在风险防范机制上不断健全,在政府政策支持上不断加强,在人才保障上不断强化,在用人机制上不断调整,农产品加工业才能提质增效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向乡村转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引导,可促使农产品加工业真正接一联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开拓农村加工市场,不断激发农民在农产品加工业上的激情与活力,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乡村化战略。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这个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才能实现营养健康梦。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业;能力提升;乡村化战略;供给侧改革;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326.5[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又一重要举措。农产品加工业是农村急需产业,是连接一产和三产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是突破农村发展的黄金产业,和新型农业发展模式配合,又能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同时还将在培育农村电商、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等产业上提供源动力。随着国民收入不断增加,我国农业发展将全面进入营养健康发展新时代,城乡居民对膳食营养与健康幸福的需求将成为未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主题及新的发展任务。随着农业供给侧深度的不断加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是健康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农产品加工业进入营养健康升级转型加速期,向营养、健康、安全等方向发展。农产品、食品消费由生存消费向健康消费转变,由过去吃饱、吃好向营养健康、消费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转变,这就给农产品加工业向乡村转变带来契机,同时也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新活力。农产品加工业能力提升及乡村化战略还将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积极发展乡村农产品加工业必将带来巨大社会效益。

2 菏泽市实施农产品加工业能力提升及其乡村化战略的重要意义

2.1 加快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生产能力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当前菏泽农产品加工业整体上仍然比较落后,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产业体系发展,加快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生产力,农产品加工业将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菏泽市农产品加工业仍存在着技术落后、农产品加工机械化程度不高、加工层次偏低、科技投入及成果转化明显不足、农产品加工产业化体系尚未形成及乡村发展不平衡等主要问题。大力发展乡村农产品加工业的就地转移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山东省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的重要举措。菏泽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众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的能力提升及其乡村化战略是解决农民再就业、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2.2 农产品加工业乡村化战略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工作的主线就是农业供给侧改革,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助于消化过剩农产品,农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优化种植养殖结构;其次是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产品就地加工模式,有效解决供需矛盾,充分发挥市场需求的调控功能,形成加工什么种什么、养什么的局面。农业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产业区域化模式明显,走集群式发展模式,使农产品加工业落地乡村,村村有加工。

2.3 农产品加工业能力提升及农产品加工业乡村化战略是破解农产品滞销、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菏泽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相对落后,大量农产品都是集中上市,往往造成价格下跌、产品卖难,山药滞销,洋葱、大蒜不值钱等现象常常发生,既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又造成经济损失。通过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产能以及开发多种加工模式,加工后产品有效延长保质期,农产品可实现错峰销售、均衡上市,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释放农产品增收潜力,可以有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同时,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人才、资金,农产品加工业乡村化战略有助于城市资本向农村流动,激发农村活力,增加农民收入。

2.4 发展乡村农产品加工業有利于带动农业提质增效,促进现代农业建设

过去菏泽传统农业经营模式主要是小农户,一家一户的家庭模式,搞不了加工,农产品滞销。大力推进乡村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就地取材,就地转化,用标准和品牌作为集结号,把资本、设施、装备、人才等现代要素注入农业,向农户提供专用品种和技术,引导农户按照要求组织生产,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近年来我国东北大米、河南主食、河北乳品、湖南辣味、四川泡菜、安徽炒货、福建膨化等,都是通过加工促进了现代农业的产业、生产、经营体系建设,提升了农业质量和综合效益。

2.5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推进农民就业创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当前菏泽农民增收面临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增速趋缓的问题。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通过订单、按股分红和社会化服务等形式将小农户组织起来,一起抱团闯市场,将农民费时费力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上好价钱,推动了“粮价跌、伤心菜、蒜你贱、山药惨、贱洋葱”等问题的破解;将拉长的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细分出更多环节和空间,多渠道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多层次增加农民收入。

2.6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增强农村发展动能,加快产业融合,促进新农村建设

当前菏泽农村受到传统动能减退、发展活力不足等问题困扰。农产品加工业连接工农、沟通城乡、产业关联度高、行业覆盖面广,具有产业融合的天然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与其他产业交叉融合,催生出了加工体验、直供直销、个人定制、中央厨房和电子商务等多种业态,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促进新旧动能换档升级。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群大品牌农产品加工,加快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2.7 大力发展乡村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民生改善

随着菏泽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升级,对健康营养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强。通过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逐步开展深加工,精细加工,高档次高质量加工可以普遍提高农产品的品味,生产营养均衡、养生保健、药食同源的加工食品,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满足城鄉居民安全多样、绿色优质、健康营养、美味实惠、方便快捷的食品消费需求,打造营养产业和健康产业。利用当地特色优势农产品资源,通过加工开发功能食品、丰富配餐品种、科学定制食谱,满足青少年、老年人、上班族等不同人群多个年龄阶层的营养需求。

3 菏泽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菏泽市实施农产品加工业现状

菏泽市位于鲁西南部,经济人均总量偏低,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菏泽是我省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产品生产大市,农业人口700余万,劳动力资源充足;土地资源丰富,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非常适合作物生长,农业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十二五”期间菏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现有省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场近40个、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20多个、市级农民合作社达到40家、家庭农场20家、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0多个。

2017年菏泽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6.02万hm2,比上年减少4246.67hm2,减少0.4%;粮食平均每667m2444.5kg,比上年增加5.5kg,增长1.3%;粮食总产达到773.35万t,比上年增加6.84万t,增长0.9%,粮食生产“十四连增”,总量占全省的15.3%,居全省第二位;蔬菜、瓜类总产990万t;肉蛋奶总产量220万t,年均增长16.8%;全市水产养殖面积2.33万hm2,全年水产品生产总量13.5万t,农业科技贡献率57%,农副产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600余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重点龙头企业43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78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0000多家。

特色农产品发展已成规模,例如单县、成武、定陶的大棚和拱棚蔬菜,东明西瓜、成武大蒜,定陶的大葱和玫瑰,曹县芦笋和牛肉加工、鄄城中药材产业、牡丹区花卉苗木及牡丹产业、牡丹区和单县的山药、曹县杞条、成武的桑蚕经济作物等;此外,鲁西南大黄牛、曹县小尾寒羊、曹州耿饼(柿子饼)、菏泽青山羊等多种特色农产品已初具规模,产值大。

特色农业组织快速发展,截止2017年菏泽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200余家。建立了蔬菜协会、双孢菇协会、芦笋协会、西瓜协会、蔬菜加工协会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些组织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农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菏泽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686家,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2.9%;形成了粮油、畜禽、果蔬、纺织和林木加工五大行业龙头企业,全市各类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生产基地40余万hm2,带动农户100多万户,涌现出一大批农业基础较好、主导产业突出的村镇和农民合作社,可见菏泽市具有良好的农产品加工基础,农产品资源丰富,大力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具有良好的物质基础。

3.2 存在问题

3.2.1 农业产业结构配置不合理,农产品加工业比重小。农产品生产远远大于加工,农业经营和销售仍以出售初级生鲜类农产品为主,农产品加工业比重还很小,与工、商、贸、服务业等产业相结合比重小;种植业多集中于粮食作物的种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的比重小,养殖业上除了羊以外,其他种类和数量均偏少。其次农业技术投入不够,优质品牌少;单一家庭种植模式仍然比重高、规模小、生产率低、产业化水平低、科技贡献率弱,农业生产污染严重、化肥、农药的过量、农村畜禽养殖排污和农膜残留严重等问题依然存在。

3.2.2 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知名企业偏少。目前菏泽市拥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929家,但龙头企业总体较少。仅有山东银香伟业集团、中国巨鑫源集团、菏泽天鸿果蔬有限公司、菏泽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二十余家中国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虽然众多,规模以上企业也逐年增加,但企业个体规模小,规模以上企业少,特别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仍处于空白,与菏泽农业大市的地位不相匹配,因此企业辐射带动能力较弱。

3.2.3 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低、加工模式多元化程度低。从事农产品初加工的多,从事精深加工的较少,导致部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处于脱节状态,加工转化增值率低,产业链短。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低,导致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整体规划缺乏、一二三产衔接能力弱。例如菏泽市牡丹种植面积达到3.12万hm2,面积大,产量高,但是多数是出售牡丹苗、观赏牡丹、牡丹花蕊茶以及部分牡丹籽油等方面,仅仅停留在初级产品层面,牡丹产品深加工力度小,多元化程度低,附加值偏低。在牡丹鲜切花、化妆品、酱油、牡丹酒等加工产品少,应当积极开发农产品的精细加工以及走多元化加工道路,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3.2.4 农产品加工业乡村化力度小。菏泽市优良土地面积大,种植业、养殖业基础好,农业从业人口多,伴随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思想理念的出现,虽然我市也出现了一些农村合作社、现代农业园区等生产经营体制,拥有1900余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但是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相对较少,农产品加工能力有待提升;同时农产品加工业还是以部分投资商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体,真正的农民主体加工业几乎是空白,农产品加工业乡村化程度极低,农民增收余地较大。

3.2.5 农产品加工业供给侧矛盾突出。菏泽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供给和需求两侧都不同程度存在能力问题、动力问题,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突出的是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优质农产品,但是农产品加工业能力弱,规模小,加工产品多元化程度低,农产品加工业需要转型升级,一家一户手工作坊式加工需要向工业化、机械化、规模化、现代化加工模式转变。要解决结构性矛盾问题,必须从供给侧入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农产品加工业要向着有机、绿色、安全等高品质、高质量加工模式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减少无效加工,增加有效加工,发展新型加工业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综合竞争力,突出优质、突出特色、突出品牌。

3.2.6 农产品加工设备急需更新、企业专业人才极其匮乏。调查发现,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不足,导致农产品加工设备老化严重,更新慢,装备投入不足,工艺与装备匹配度不高,重工艺轻设备现象普遍存在。另外,制约菏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瓶颈是高层次人才匮乏,绝大部分农产品企业既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又缺乏营销人才;此外有些大型加工企业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引进来、留不住的现象,优秀人才普遍流向经济发达地区,造成欠发达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很难得到可持续发展。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93号)精神,加快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山东省于2017年12月制定了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8年6月菏泽市提出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的实施意见,积极培育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农业“新六产”新型业态,积极推行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农产品加工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没有加工的农业永远是产品农业、弱势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是一个大产业,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城市和市民,沟通城乡,亦工亦农,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产业。大力创新农产品加工业进村,农产品加工业乡村化、农民化将是实施乡村战略的重要方式,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农村城镇化发展、农村科技教育等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

因此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战略的背景下,探讨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状况,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原动能及竞争力,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更高要求,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乡村化战略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意义深远。

4 欠发达地区农产品加工业能力提升策略

坚持“基在农业、惠在农村、利在农民”原则,以实现乡村振兴、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培育农产品加工业的能力为支撑,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能力提升建设,不断拓展农产品加工业功能的多样化,将农产品加工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就是农业“新六产”,推动资源要素集中集聚,全面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产能,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第一产业接二连三;第二产业接一连三双向延伸,最终实现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延伸,真正把农业产业链贯通,价值链提升;产销直接对接,减少流通环节,供应链实现贯通。这样通过农产品加工产业实现农业经济产业更新,实现生产、加工、销售融合发展。

4.1 转变模式,优化农产品加工产业布局,形成特色鲜明的块状加工产业集群

充分发挥各县区地方农产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错位发展。例如牡丹区的牡丹产业加工;定陶和曹县果蔬加工;曹县牛肉、单县羊肉等肉制品加工业;鄄城的中药材加工;郓城、庄寨等木材加工、成武与巨野的酱菜加工、曹县的芦笋加工、乳制品加工等等;形成特色较为鲜明的块状农产品加工产业区域,布局合理性逐步增强,形成产业集群态势。

4.2 以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产能为重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立足地方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紧密联系农户,精深加工拓宽农产品销路,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共同富裕道路。龙头企业向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集聚,把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做大做强,创立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农产品。例如山东银香伟业集团、中国巨鑫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成武天鸿果蔬加工有限公司等,有效辐射周边,发挥带动作用。

4.3 以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为突破口,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

以特色农产品生产区为突破口,校企合作、产学研政结合,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引进高层次加工人才,对农产品加工中的重大关键技术进行研发,以地方特色农产品为主体的深加工模式,也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实现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农工贸、科技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机制。例如菏泽牡丹深加工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产品类型相对不足,市场份额小,应积极开展牡丹产品的多功能性产品研发,走精细深加工道路,拓展发展空间。

4.4 引导农户、合作社与农产品企业相结合,积极拓展农产品加工项目

鼓励农户自办合作社,积极投资农产品加工企业,这种以农户为主体的纵向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可以有效促使农户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目标。

4.5 接一连三,产、加、销综合体发展模式,延长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

以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为中心,并把与该农产品生产前后相关工商业有效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经济联合体,走集约化发展的模式,农产品加工接一连三,产业链条延伸出去也就是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农工商一体化发展模式。农工商综合体能够将工业、商业、金融等与农业有关的部门用合同或经济控股形式组成农工商联合体,该模式能够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有机结合,共谋发展之路。

4.6 发展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产品知名度

农产品加工应该走品牌、特色建设之路,菏泽特色农产品众多:例如东明的西瓜、粉肚;巨野、成武的大蒜;定陶的玫瑰和大葱;曹县的芦笋;鄄城的白芷、天麻等中药材;牡丹区的牡丹等各种花卉苗木;陈集山药;成武的桑蚕、曹县的小尾寒羊、曹州耿餅、鲁西南大黄牛等等。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必将是根据市场需求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的高效特色加工、深加工、精细加工模式,特色农产品走多样化加工模式和多功能化加工模式。

4.7 大力发展有机加工产业模式,拓展农产品加工市场

发展有机农产品加工业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悄然转变,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已经成为社会主流,良心蔬菜、亲民食品,有机加工产业必将耕耘农业现代化,做大做强农业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业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中起着重要作用。

4.8 积极推进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

菏泽特色农产品众多,但是很多没有进行品牌化建设,农产品品牌还处于低、小、散的局面,品牌少、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应从保持品质特色、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强化生产者的品牌意识、增强品牌文化内涵,准确传播品牌文化入手,积极推进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提升菏泽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政府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支持力度,创造更多优质品牌。例如,南王店是菏泽有名的“西瓜之乡”,是国家农业部“无公害西瓜”产品,以“味甜、瓜脆、皮薄”而远近闻名,种植面积超过1000hm2,年产值达到1.3亿元。但是尚未注册品牌,加工企业更是少之又少,仅仅是停留在初级产品层面,附加值相对较低。

4.9 注重人才引进和自我培养相结合,不断充实企业活力

企业要想发展,必须有人才作为支撑,招才引智才能不断提升企业能级,当前,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工程的全面展开,人才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大力引进人才和自我培养是有效途径,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借脑引智才能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已经成为菏泽市政府和企业的共识,菏泽市政府相继出台人才28条优惠政策,大力推进人才引进工程,不断拓宽人才引进途径。建立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用人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做到任人唯贤,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建立岗位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建立并完善目标、绩效等考核机制,引入科学的定性定量的人才考评办法,考評的结果直接影响到薪酬的调整,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让他们在重要岗位上经风雨、见世面、长见识、增才干,做到人才使用和人才培养相统一。

5 菏泽农产品加工业乡村化战略路径

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乡村化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菏泽地处山东省西南部,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产品种类多,产量大,是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是探索菏泽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的重要方式,同时农产品加工业向农村转移,实施乡村化战略,提升菏泽农产品加工业的职能,对于菏泽乡村振兴、农民增收、促进菏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将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活水平,加快菏泽城镇化发展进程。

5.1 创办农民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农村人口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提升乡村农产品加工业能力

目前菏泽乡村中农民懂加工、会加工的人很少,如果农民人人懂加工,那就可以解决农产品卖难、滞销问题;同时可增加农民收入。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生产的后续产业,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菏泽市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近2000家,部分企业生产能力强,设备先进,科技水平高。菏泽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拥有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该学院拥有博士38人,专任教师97人;齐鲁工业大学菏泽分校也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及师资,因此完全可以联合农产品加工企业、政府主导部门、高校、科研院所成立专门的农民农产品加工培训机构,面向农民进行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培训农民农产品加工意识及提升农民农产品加工能力水平。

5.2 大力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产品加工项目

大力支持农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投入到农产品加工业中,壮大县域经济,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能够带动农民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延长农产品市场供应。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合作社开展深加工,提升农产品价值。例如脱水蔬菜、粮食加工、净叶蔬菜、蔬菜简易包装等初级加工,工艺简单,农民很容易掌握,但是可以有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现阶段农民增收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种植、养殖风险高,过剩严重,农民生产的仅仅是初级农产品,附加值低,收入较低。农产品加工恰好能有效补齐这个短板,让农产品加工业走进千家万户。

5.3 积极扶持鼓励成立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

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后,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效益,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储藏、销售等,对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成立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可以有效解决单一农户缺乏加工技术、设备、资金等问题,鼓励企业或者农业大户等有经济基础条件的投资人组建农产品加工合作社,带动农民致富,同时还能解决农户卖难的问题。

5.4 积极扶持鼓励成立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供销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

这类组织模式中,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与供销专业合作社合作共赢,就能解决原料供应以及加工产品的销售问题,相当于农工商贸一体化发展模式,农户主要通过合作社把农产品销往市场,避免地位不对称,降低市场风险;其次提高组织化程度,节约交易费用。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供销专业合作社构建发展综合体,综合体在联结农户和市场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中介作用,通过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自办实体产业,进行农产品加工,可大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并形成规模化、集约式生产经营。通过供销专业合作社合组织,大大避免农产品滞销问题,缩短农产品交易历程,交易成本降低,效益增加。专业合作社能够渗透到生产到流通各个环节,全面掌控农产品加工前、中、后情况,能够有效做好下一步服务工作。

5.5 建立乡村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园区

建立乡村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园区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农产品加工业布局分散、加工业产能与主产区脱节等问题,积极促进生产与加工结合,在大宗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重点发展原料基地和加工转化;加工与市场结合,结合市场消费新需求,加工与产业扶贫结合,在贫困县区发展原料生产和绿色加工等,发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积极作用;加工与园区结合,把原料区、加工区、展示区、销售区有机衔接,并将农业产业园区向产业社区和城镇社区升级,高标准打造一批标准化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农产品工业园区,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商,形成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式融合发展。构建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带动更多的特色专业村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工与产业集群结合,分区域、分品种遴选培育全产业链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形成各环节前后相连、上下衔接的产业集群。

5.6 大力推进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业深度融合,培育多种业态发展模式

鼓励引导农产品加工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创多形式发展。要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營主体建设,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多种形式发展加工业,推广“农户+合作社+企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农业生产业积极与农产品加工业深度融合,打造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代谢废弃物利用-种植-养殖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实现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机械农业、现代农业、精品农业、知识农业、网络农业、智慧农业等统一发展新格局;同时引导农产品加工业与休闲、娱乐、环保、文化、教育、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一二三产的有机结合发展模式。

6 结语

农业经济模式逐步发展为现代农业,而现代农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有机化种植、养殖、农产品有机加工、保鲜、物流等为标志,相关服务业为支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出路在融合,重点在加工,农产品加工业能力提升可为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源动力。乡村具有大量农副产品,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具有就地转化,节约成本、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优势,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在产业上有新突破,为新时代乡村新发展提供新驱动。建立全新的产业、生产、经营、管理、创新及相应社会支撑体系,要更新观念、变革模式。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这个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才能实现营养健康梦。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种植养殖业严重过剩,农产品加工产业及技术严重不足,农产品加工可就地取材,农村可以充分利用劳动力充足等各种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化战略将为农村经济提供新动能,对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http://www.moa.gov.cn/ztzl/yhwj2018/,2018-02-05.

[2] 韩长赋.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J].黑龙江粮食,2017(3):5-7.

[3] 张建奇.供应链视角下农产品加工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促进升级研究[J].农业经济,2018,373(05):137-138.

[4] 戴小枫.拥抱食物与营养健康产业发展机遇期加速健康中国社会建设[J].生物产业技术,2017(4):1.

[5] 贾凤伶.推进天津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路探讨[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13):120-125.

[6] 樊铭勇.农产品质量安全视角下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3):136-137.

[7]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2017,32(1):9-13.

猜你喜欢

能力提升供给侧改革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