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生态阅读教学实践探究

2019-02-14石梅青

教育界·上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诗歌教学实践探究

石梅青

【摘要】初中生阅历、生活体验太少,对古诗词理解不够到位,因此,在诗歌阅读课堂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采用适合学情的有效方法,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予学生足够的时空去想象、品读、赏析诗歌的情感和意境,探究生态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生态阅读;诗歌教学;实践探究

【基金项目】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南宁市教师网络研修主题拓展延伸——上林县初中语文工作坊生态阅读课堂实践研究”(2018C645)论文。

我们课题组正在尝试进行生态课堂的改革和实验,生态课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和意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倡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畅所欲言,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只需起引领作用,让学生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因此,笔者试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新课标主动探究等理念,把生态课堂渗透到古诗词教学中去,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中国古典诗词,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时间跨越几千年,岁月悠久,凭着卓越的文學成就、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诗歌是作者思想与艺术的结晶,但是初中生因自身的阅历少等因素,不知道如何学好古诗词。在应试教育下,因古诗词学习起来不像理科多做练习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多学生觉得不必花费过多时间在古诗词学习中,所以无法细心品味诗词中的魅力,更不能感受其美妙与博大[1]。

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对学生强行灌输,这样做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下面笔者谈谈诗歌生态教学实践探究的有效做法。

一、反复吟诵,形成诗歌的基本语感

著名的语言学家朱光潜说过:“要培养孩子纯正的文学趣味,就要从读诗开始。”

第一,诗歌诵读要注意感情抒发到位,语调抑扬顿挫,在读的过程中,理解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样不仅可以感受到诗歌音韵美和意境美,而且可以积累语言,陶冶情操[2]。比如在诗歌《登幽州台歌》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自由朗读,初步形成语感;然后老师范读,插入作者写作背景,指导学生如何带感情朗读;之后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分小组读,全班读,个人独诵,激发学生的诵读激情。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味出了陈子昂登台时的孤独遗世、落寞的情怀。

第二,诗歌朗读能激活大脑皮层细胞,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己亥杂诗(其五)》的古诗教学,笔者让学生带情感吟诵,让他们把吟诵看作一种娱乐,一遍遍地读,一遍遍体会,不要求学生马上背诵,而是在读熟中水到渠成。学生在吟唱过程中会有新的感悟,无形中激发了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可见,反复吟诵在诗歌教学中很重要。要坚持不懈地让学生养成多读的好习惯,让他们读出诗歌的情感,读出诗中的浩然之气,读出诗歌的意境美。

二、引经据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对学习充满热情、能主动克服各种困难,全力以赴地实现自己的学习愿望。

如《观沧海》古诗教学,穿插曹操“望梅止渴”的故事,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又让学生了解了曹操非凡的智慧和反应力,再联系讲曹操名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让学生对曹操的志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观沧海》的主题理解更深刻。可见,多引经据典不仅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品析诗歌的意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想象是一种从诸如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因素中分离出来的思想力量,它能突破时空障碍,激起记忆库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新的创作。生态诗歌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穿越时光隧道,化为作者本人,还原诗歌创作的情境,品析诗歌的意境,提高学生的想象和鉴赏能力。

如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教学,笔者采用图画想象的方法,先投影一幅野郊秋游图,让学生展开想象,描绘意境,讲述作者的心理故事;再让学生去读这首小令,更能理解作者长期羁旅在外,无法与亲人团聚的孤寂惆怅的思想感情。学生在朗读时,就像与作者身临其境一般。

四、诗歌生态阅读课堂要因材施教

学生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家庭环境、社会关系等各不相同,对诗歌的理解也各不一样。要想营造出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施教。

内容复杂的古体诗《登幽州台歌》,可采用反复吟诵法熟悉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情感;情景交融的古诗《观沧海》,可采用故事激趣法,让学生品析写作特色;画面丰富、色彩浓烈的散曲《天净沙·秋思》,采用图画想象法描绘诗歌意境……不同的诗歌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品读诗歌的兴趣。

相同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班级可以灵活变通。在学习气氛活跃、基础薄弱的班级,多采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上台展现自我,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如《登幽州台歌》诗歌教学,采用比赛诵读法,让学生自己当评委;而对于学生基础好、课堂相对安静的班级,除了让学生反复吟诵,还可以让学生化身陈子昂写出自己的不同感受。可见,因人施教的生态诗歌阅读课堂,能充分发掘学生的特长,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五、回归生态自然,体会生态诗歌阅读本质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目标被扭曲,被阉割,使教育空间变狭小。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下,校园的高墙、教室的门窗阻隔了学生与社会、与大自然的相通。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大自然里放歌,回归诗歌生态阅读课堂的本质。

正值阳春三月,笔者让学生拿着书本到户外的学校小花园诵读《晚春》,那天早上阳光明媚,春风柔和,学生第一次在上课时间在户外读诗,都兴奋异常,我们摆成各种不同的队形在美丽的春光中惬意地读诗,我在孩子们灿烂的笑脸上看到了那种久违的朝气与活力。此外,我们还在户外朗读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习诗歌更有激情,更加投入,用他们的意境描写话是“更有诗情画意”。回归生态自然,有助于体会生态诗歌阅读教学的本质。

在诗歌生态阅读实践探究中发现,反复吟诵,引经据典,品析诗歌的意境,在大自然里放歌,因材施教,能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姚春红.比较阅读——诗歌教学的有效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117,123.

[2]李田,巴哈尔古丽·艾尔肯.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试题特点与解法——以全国卷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09):76-78.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实践探究
浅析诗歌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化学合作学习实践探究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