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四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2019-02-14刘莉莎唐明双黄迎冬李育明周全卢李胜李东波朱洪庆何素兰
刘莉莎 唐明双 黄迎冬 李育明 周全卢 李 胜 李东波 朱洪庆 何素兰
摘 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四川省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的关键组成部分,该文针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挑战进行了分析,就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农技推广工作改善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1-0020-03
四川是农业大省,农业在四川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几年,四川省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健全管理体制、提升队伍能力、提高服务效果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1],对农业生产的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但是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农业经营主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业在社会经济体系中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往主要依赖以政府为主体的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逐渐显示出了与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不适应的一面。
1 四川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农业也有长期的发展。新时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推广体系跟不上发展形势,存在不少问题。
1.1 机制不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 目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的要求。部分农技站职能职责不明确,人员队伍不稳定,农技人员综合技术水平提升缓慢,有些地方农技人员还要应对上级行政单位下达的工作任务,且常常被临时抽调、挪岗混岗,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农业技术水平提升和技术推广工作中去。特别是乡镇一级农技推广部门,工作效率低下,激励机制不健全,个别地方的农技站管理松散、设备落后,工作开展十分困难[3、4]。
1.2 基层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服务质量下降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作为政府公益性的组织,没有额外的经济收入作为支撑,仅仅依靠基本工资收入和微薄的奖金,很难吸引到优秀的技术人才,平均年龄逐渐增大,对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和吸收动力不足,知识结构严重老化。面对快速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技术,在农作物新品种、新型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和新型栽培方式的引进、示范和推广方面,进展非常缓慢,远远不能满足四川建设现代化农业强省的需求。知識结构老化、激励措施的缺乏和工作热情的减退使农技服务的质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有些地方的农技推广站名存实亡。做与不做岗位一个样,服务与不服务收入一个样,严重损害了基层农技人员自我提高的积极性,阻碍了高效农业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所以建立合理、完善的农技人员激励机制,挖掘其创新活力是目前最急迫的问题,需要在组织构架和机制体制方面做出较大的改革,尽快与市场接轨,问市场要活力,帮企业和农户增效益,同时实现自身价值。
1.3 理念与发展不协调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农技推广以推广农业生产技术为核心,主要目标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以品种引进、推广高效化肥和高防效的农药为主。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农技推广部门作为最主要的农业新技术、新思想的传播中心,必须改变思路,以引进和推广能产出高效益的品种和技术为中心,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中心。在农村劳动力日益减少的今天,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培养既懂技术又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让农业生产经营有效益,让农民真正的有钱可赚,才能切实增强农业生产的活力,真正解决以后谁来种地的问题。必须要用市场经济的眼光看问题,以农民有没有收益,有多少收益,还有没有继续再生产的意愿,有没有扩大规模的意愿,有没有继续主动的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的意愿来考核农技推广工作的成绩。
1.4 农业先进技术引进不力 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才能少走弯路,才能赢得农民的信任,农民才会认真去实行,有的地方单纯为了完成任务而引进新品种,喜欢引进新、奇、特的品种来博取眼球,考虑不全面,浪费经济,没有推广价值。有的项目没有经过相应的引种试验就盲目上马,导致多种养殖项目的失败,国家花了钱,农民花了精力,最后中途夭折,或者是不符合本地的消费习惯,成了有价无市“水土不服”的产品,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造成了部分农民对当前的农技推广体系的不信任。部分地方推广的农业项目来到乡村,农民朋友首先想到的是为了配合农技人员工作来干这件事,而不是说欢迎农技推广人员来推广好技术好品种,这样就成了国家出资,农民为农技推广部门服务,帮农技人员种地,如此的本末倒置,使得在少数地方,农技推广部门不仅不能为农业生产服务,反而成了农民的累赘,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伤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1.5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家庭农场缺乏技术支持 最近几年,各种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展很快,特别是各类种养殖的专业合作社,高坪区马家乡吊脚楼村1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被四川省农业厅确定为全省第四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目前的农村,各种私营业主和专业合作社是先进农业生产力和规模农业的代表,但是很多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在前期走了很多弯路,技术不成熟,种养殖模式不成熟,反映出乡镇一级的农技推广体系的缺位。因为农技推广站的人才储备、技术储备的不足,导致了目前农技人员的巨大需求缺口。自负盈亏的农业经营者迫切希望得到市场信息和技术层面的支持,但农技推广部门却有心无力。
1.6 农业科研院所的贡献有待提升 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院校是农业科研成果的源头,是农业先进技术集中地,但是人力资源条件有限,农技推广工作不是他们工作的重心,同时也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得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示范推广之间存在了巨大的鸿沟,通过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开展的推广工作面积和影响范围非常有限。如何充分这支队伍的推广积极性,使其变成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优质农作物品种的传播中心,优秀农技人员的培训中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四川省农技系统已经开展了多年全省范围内的农技人员培训,但是相比巨大的专业人才缺口和快速发展的农业生产技术,还是显得杯水车薪。
2 改善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2.1 完善现有体系 随着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必须加大力度完善现有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健全管理机制和稳定的人才队伍。在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基础上,科学界定职能,合理设置机构,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保证农技推广人员的工资待遇,创新服务机制,完善考核制度。重新核定各级推广机构编制,优化人才队伍,加强技术推广部门自身的人才和技术积累[5]。只有完善的农技推广体系,才能开展好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提高农技推广的科学性,进一步促进农技推广水平的提高,为四川省农业的发展奠定结实的基础。
2.2 加强再教育培训,增强服务能力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职业培训和可持续再教育,对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提升农技推广部门的服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农技工作人员要为“三农”服务,和农民加强沟通交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对当前阶段的农业新技术有实时了解,和先进农业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进而更好地对自身专业技能、个人素养进行完善与优化。同时对市场需求有相应的了解,才可能带动起一批懂市场会经营的技术型农民,才能适应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农技推广人员的继续再教育要制度化常规化,要与农业科研院所挂钩,以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利用,培训过程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需求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6]。
2.3 紧跟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更新农技推广理念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必须把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作为目标,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融入到技术推广工作中,经济效益是核心,要通过部分先进农民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让农民看见从事农业生产有较高收益,这也是解决有限的农技推广人员和巨大的农技需求之间矛盾的可靠手段[7]。只有产业有了效益,才能激活农民的种养殖热情,只有农民成了专家,藏技于民,才能减轻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压力,保证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链式传播,形成地区优势产业,四川农业的做大做强才有希望。
2.4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要站在农民的角度,事事为农民着想,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农技推广工作的工作重心。新引进品种,要仔细做好市场调查,综合分析经济效益,同时要本着为农民负责的精神,认真做好品种适应性试验。避免按上级部门的建议,不考虑本地实际情况,盲目执行,最终曲解上级部门的意思,耽误农业生产。工作中要尊重农民的种植意愿,不要片面追求新品种推广面积,要发展适度规模,保证农产品销售良好,避免因贪大求全损害农民的利益。
2.5 把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家庭农场作为重要主体 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私营业主作为农村劳动力集中地,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的重要阵地,在目前的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主体性、基础性的作用,自然应该作为农技推广体系中的重要对象。各种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在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时,可以更直接地反映项目效益情况,更快接受新的技术,同时具备改进的动力。国家鼓励和支持拥有技术优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应用先进农业技术提供有关的技术服务。但总体来说,四川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种养殖模式和技术还在摸索阶段,各项扶持政策还有必要完善加强。
2.6 加强农业科研院所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科技中心作用 科技推广是农业科研院所技术研发的自然延续,其直接成果是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工具和新方法,广泛的技术推广工作是检验并完善成果的重要环节。农业科研院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是农业技术的智力中心,要进一步鼓励教育科研单位以合作社、私营业主、涉农企业等为平台进行农民技术培训,加强实践交流,开展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示范推广,为农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2.7 鼓励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村农业技术服务站点和农民技术人员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即是高效利用可利用的农业技术资源,国家可以给予合理的补贴,鼓励农业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农民一起来分享种养殖经验和技术。也可以鼓励农民和农业生产组织展开农业生产竞赛,对在农业生产竞赛中,表现优异的个人和组织给予奖励,并分享优质高产的经验,鼓励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2.8 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农技人员的创新精神不能靠喊口号,而是应该建立完善的农技人员激励机制,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良好的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合理的科研成果转化分配机制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要确保激励机制实施的公平和落实;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培养应与市场和农业企业对接,树立基层农业推广人员的服务精神和正确的财富观;同时,政府要着力解决薪酬结构失衡、激励制度缺失、考核办法脱离实际等问题。
3 结语
总而言之,农业技术推廣体系是农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根基,切实有效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对于全面提升四川省现代农业发展、利农惠民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目前四川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但是其对四川省农业稳步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壮大需要多方的努力和支撑,农业企业、优秀的农民队伍、技术过硬的农技人员和农业科研人员都是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提升的重要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刘俊豆.推进四川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7(05):10-11.
[2]徐德邡.基层农技推广途径及创新策略探究[J].南方农业,2018,12(21):104+109.
[3]官春邦.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构建分析[J].南方农机,2018,49(16):153.
[4]赵瑞利.新时期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探究[J].吉林农业,2018(17):38.
[5]王瑾.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加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J].上海蔬菜,2018(04):77-78+80.
[6]何妍,严维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家参谋,2018(15):6.
[7]李长泳.浅谈中国农技推广问题及解决对策[J].农家参谋,2018(15):21.
[8]盛岚. 我国基层农业推广人员激励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0. (责编: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