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核评估的特点及工作重点探析

2019-02-14李亚娟江晓云

大学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

李亚娟 江晓云

[摘 要]审核评估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具有审核评估范围立体化、自评内容写实化、评估手段信息化、考察方式多样化、评估过程规范化等基本特点,它将在引导高校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审核评估;内涵式发展;迎评工作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1-0189-03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转型,使得高等教育评估领域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高等教育治理理念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这一理念的逐渐普及,高等教育的评估方式也发生了转变,逐渐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的强制性评估转向以高校内部自主评估为主的审核性评估。在开展试点审核评估的基础上,2013年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自此全国将有600多所高校迎来审核评估,现各省市高校都在相继开展此项工作,这对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审核评估的内涵及特点

(一)审核评估的基本含义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领域的主旋律,为了促进学校提高质量,党中央对高等教育做出了重要部署,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教学评估作为引导高等学校走向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重要手段,一直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于是教育部提出了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检测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的“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评估制度[1]。

审核评估作为“五位一体”评估制度中院校评估的一种模式,教育部指出,“审核评估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新形势下,总结已有评估经验,借鉴国外先进评估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型评估模式,核心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不同于认证模式的合格评估或选优模式的水平评估,审核评估不设统一评估标准、不分等级、不评优良,主要根据学校的写实性报告及专家们的实地考察,考量参评学校是否达到了自身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用自己的尺子来量自身的长短,用专家的眼光来看自画像像不像”[2]。

(二)审核评估的主要特点

审核范围立体化。教育部设计了6个审核项目、24个审核要素、64个审核要点组成的审核评估范围,同时为更好地服务于学校自我评估和专家的进校考察,根据审核评估项目、要素、要点提示,围绕学校“在做什么?在如何做?效果如何?问题如何?如何改进?”五个方面,拟定了111个引导性问题。从横向来看,范围内涉及的6个项目涵盖了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要素;从纵向看,各项目之间,项目、要素与要点之间,项目与要素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以及要点与引导性问题之间,相互存在着内在联系,它们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3]。

自评内容写实化。审核评估的关键准备材料主要包括撰写《自评报告》、填写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准备教学档案材料、搜集支撑材料和专家评估案头材料等。《自评报告》撰写要求实事求是,优点、长处和特色要求客观,不回避问题、不隐瞒事实,不弄虚作假、不夸大成绩;状态数据要求要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要能真实反映学校的实际状况;教学档案要求尽量保持原始性,并存放于制度规定的地方,切忌突击整理和弄虚作假;支撑材料要求客观、真实,少而精;等等。所有自评期间的准备材料都应以客观、真实为基本原则。

评估手段信息化。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信息的采集正在成为高校接受常态监控的一项常规工作,参评学校需要在专家组正式进校考察前填报完成7大类、74张表格、140个数据项、600个数据点的数据采集工作。数据库系统将自动生成《状态数据分析报告》,以供专家进校前审阅。此外,教育部专门为评估工作开发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管理系统,通过此平台,参评学校可以把学校的教学基本信息、自评报告、接待方案等信息上传;专家们可以下载所需信息,掌握学校的基本情况,制订进校考察计划;评估管理人员则可对相关信息进行查看、审核,并及时反馈。信息化的实现提高了进校考察的工作效率。

考察方式多样化。对参评学校的考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方式,专家进校前须审阅参评学校的自评报告、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以及相关材料,撰写专家阅读意见,并制定进校具体考察计划;专家进校考察阶段,专家们主要采用听课看课、校内外实地考察走访、深度访谈、文卷審阅、问题、沟通交流6种形式进行考察,并在最后一天现场反馈考察情况;专家离校后,专家们需要根据考察情况得出个人及专家组的评估结论,并提交不少于2500字的个人及专家组的审核评估报告,报告中需要改进和必须整改部分不能少于总篇幅的三分之一。多样化的考察方式,让专家更能全面性的了解学校,也能为学校提出更有效的宝贵意见。

评估过程规范化。在充分明确学校接受评估和开展评建工作的目的、意义、程序、阶段、责任、工作内容的基础上,教育部制定了严格的评估工作纪律及工作规范,如参评学校以“平常心、正常态,学习心、开放态”来谋发展、真建设,不迎送、不宴请、不拜访、不搞形式主义、不突击训练等;评估专家要“执证上岗”,要严格自律;等等。此外,教育部还设立了评估专家委员会负责监督检查相关工作的规范性、公正性,建立了评估信息公告制度、反馈机制、申诉机制等,使整个评估过程有章可偱、有规可依。

二、开展审核评估工作的意义

(一)引导高校办学的合理定位

审核评估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不同类型、不同地区院校建设的侧重点必定不同。对于高等院校而言,早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提出:“要区别不同的地区、科类和学校”“在各自的层次上办出特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指出:“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审核评估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强调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充分考虑学校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的多样性,评估时不设统一标准,“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重点考察学校人才培养效果与设定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这就能引导学校进一步客观分析自身的办学基础、历史积淀以及发展潜力,对学校的办学类型、办学目标、办学层次、学科专业布局、人才培养目标和服务面向等方面进行明确的定位,进而开展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工作。

(二)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人才培养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要务”已毋无庸置疑,“‘以教学为中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也已成为共识,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运行中,部分高校在资源的配置、经费的投入等方面未能充分保障教学工作的开展;部分學校领导在精力投入上未能体现教学优先,深入教学一线调查研究较少;部分教师未能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学能力不足、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不强,对学生的学业指导较少;学生则是学习主动性不足、积极性不高[4]。

审核评估与以往的评估不同,它把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教师教学投入、学生的指导与服务等列为对学校进行评估的重要因素,把学校师生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和认可程度、学校领导投入和重视本科教学的程度以及各职能部门如何服务教学等方面,作为专家进校时深度访谈和考察走访的重点,而且针对自评报告发现的问题,学校还需要进一步撰写整改方案、一年后需要提交整改报告,等等。种种举措都将促进参评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而不断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三)完善质量保障的体系建设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度是审核评估的重点之一。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下的质量保障体系,是一种外部评估体系,对学校的评估依据的是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所有高校统一的评估指标体系,被评高校关注的重点是如何更好地适应这种外部评估的要求[5]。因此水平评估背景下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从一定程度上说是外部评估“塑造”的结果,并不能真正反映高校的质量要求,甚至会引导高校形成脱离实际的办学定位,脱离所在地方发展的需要,阻碍大学特色的形成,造成高校的“同质化”发展[6]。

审核评估应秉持“对国家负责,为学校服务”、“以学校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理念,在不断完善政府或社会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上,本着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尊重高校实际的原则,着重引导学校增加质量主体意识,建立自律机制,完善以学校自我评估为主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进而促进学校进行自我审视,不断改进存在的问题,挖掘具备的潜力,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审核评估工作重点

(一)吃透精髓、统一认识是先导

审核评估不同于水平评估,参评高校首先要学习把握好审核评估方案,在认识上理解审核评估的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其次要理解审核评估的新变化;再次在评估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评估价值取向,要以“平常心、正常态”对待自我评估的过程。同时也要处理好评估与学校可持续发展、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评估工作与日常工作的关系、评估工作与建立长效机制的关系等多方面的关系。加强对师生员工的动员,把认识真正统一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上来,增强全校上下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些应作为搞好评建工作的重要举措。

(二)领导重视是关键

评建工作的成效不仅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将体现出其所在省市高校的办学水平,领导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着审核评估工作效果的好坏。一是参评高校领导须将重视落到实处。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涵盖了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一把手是否重视直接关系工作开展的成败。二是来自教育厅领导和相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未经历过审核评估的参评高校在评建过程中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困惑,来自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关心、指导和检查不仅能帮助高校解决实际问题,促进高校反思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更会成为推动学校继续发展的动力,引导高校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三)健全组织是保障

学校的自我评估、自我建设需要各部门的参与,缺乏师生员工广泛的和全心全意的参与,自我评估就会流于形式。在迎评促建过程中,学校首先应认真学习审核评估相关知识,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建立评建工作组,科学分解评建任务,落实责任,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从而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其次在领导机构的统筹下,各评建工作组需要强化协作,在评建过程及时沟通和交流,凝心聚力共促建。

(四)认真自评是基础

审核评估旨在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改进,自评则是评估工作最重要的基础,自评材料的组织、撰写也直接体现着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专家进校考察时对学校的评价和看法。学校应充分发挥好校内自评的长效机制,重视引导性问题的设计与功能发挥,客观审视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在问题查找上不留死角,在材料组织上下足功夫,不论是自评报告的撰写、状态数据的填报、支撑材料的整理,都检验着学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只有做好了这些工作,才能真正为教育部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奠定良好基础。

(五)深度访谈准备工作要到位

深度访谈是评估专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与参评学校有关人员进行深入交谈获取评估信息的一种方法,访谈形式以一对一为主,是评估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一种重要方法,是区别于水平评估的重要方面。曾参加过评估的一些学校在评估准备中会忽略此工作,造成不好的影响。故参评学校一定要高度重视此环节,要科学引导教职员工重视访谈工作,思考访谈事项,学习访谈技巧,配合专家做好相关访谈事宜。

(六)做好专家进校考察工作是重点

专家进校考察是审核评估工作的主要环节,是专家感受和客观评价参评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的重要手段,是学校学习交流、深化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良好机遇,也是树立学校新形象的关键。参评学校要树立“学习心,开放态”,正确对待专家进校考察工作。在严格遵守评估纪律的前提下,根据专家多样化的考察方式及学校自身特点,选派得力人员,周密部署会议安排、考察引导、资料调阅等工作,积极配合专家完成现场考察工作,树立学校良好形象。

(七)遵守评估纪律是准绳

审核评估从三个层面维护评估工作的严肃性、公正性。一是领导不迎送、不宴请、不接见,二是专家组不组织学生现场考试,三是不召开汇报大会、不组织师生文艺演出、不宣传、不造声势、不送礼物、不超标规格安排住宿等。作为参评学校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越“红线”,在充分尊重专家的前提下,热情、周到地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不超标接待,不造势宣传;在专家进校期间建立评估工作反馈机制,注意相关舆情,主动收集意见、建议和师生反映的问题;与各部门配合,协调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

四、结语

审核评估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具有审核评估范围立体化、自评内容写实化、评估手段信息化、考察方式多样化、评估过程规范化等基本特点,它将在引导高校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华东.以审核评估助推本科教学工作跃上新台阶[J].中国高等教育,2015(18):39-41.

[2] 朱长江,贺占魁,叶飞. 审核评估: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催化剂——华中师范大学对评建工作的认识与应对[J]. 中国大学教学,2014(6):71-73.

[3] 李志义,朱泓,刘志军.审核评估范围结构及内涵解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3(9):74-78.

[4] 李亚娟,神显豪.审核评估背景下大学生学习素质教育刍探[J].大学教育,2017(1):41-42.

[5] 李明枝.论审核评估视角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构[J].北京教育,2015(Z1):103-105.

[6] 昌庆钟.审核评估与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四个转变[J].中国大学教学,2013(7):75-78.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内涵式发展
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问题及策略研究
试论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影响
从倒逼机制视角探索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途径
推进内涵式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内涵式发展思路探索
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内涵式发展与创新转型探讨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应用型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高校智库建设对学术评价体系改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