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技术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学改革与探索

2019-02-14滕万庆任正义肖刚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高等教育

滕万庆 任正义 肖刚

摘    要:以信息技术进步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与挑战。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方法越来越便捷。这种教学环境的变化必然会给未来的高等教育带来新的、深刻的变革。文章分析了新技术快速发展给现代高等教育带来的影响及未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可能的推进方向,介绍了在“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课程教学中尝试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举措。

关键词:新技术时代;课程教学改革;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1-0057-03

一、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特别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方法和手段越来越多、越来越快捷、越来越方便。与此同时,新的知识不断产生,一些已有的知识被不断更新,知识的总量呈爆炸性增长。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人类近30年来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占有史以来积累的科学知识总量的90%。据测算近10年来人类知识的总量每三年翻一番[1]。因此,新科技的发展,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现有教学条件的改善;另一方面,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体制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学生对现有教学内容的不满足,对教学过程的不重视,认为所学的知识不适用等问题也逐步地在课堂教学中显现出来。人们对现行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批评,对未来的教育模式也有许多预测和期待,也在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比如,人们普遍认为现代的教育模式偏重于知识的灌输,不重视知识运用能力的教育,是一种知识积累教育而不是智慧教育、能力教育[2]。有一种观点认为未来的高等教育模式将更加注重体验式教育而不是只停留在概念传授的层面上[3]。慕课式教学、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等也在火热地尝试之中[4]。

总之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的变化,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高等教育新的教学改革无论是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模式上都应该进行积极的探索,以适应新时代、新技术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二、高等教育将要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新时代、新技术的发展给目前高等教育教学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其中首先是对教师的挑战。

一是它对教师原有的教学理念带来了冲击。信息化的引入使教师原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比较注重知识传授,教师无法顾及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以及实践中运用知识效果,其中主要原因是受教学条件的制约。现有的教学手段传授知识的效率低,质量不高。随着科技发展和教学条件改善,一般概念性教学内容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会显著提高。学生不再满足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是对概念性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更关注包括应用和体验在内的,对知识深层次的解读。这就对教师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提出了挑战对现有课堂教学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二是对教师原有的知识体系带来挑战。一般来说,旧的教学体系,在对所学知识点理解深度方面、对教师的要求往往是不够的;知识点的多角度解读和“立体”地应用体验方面,对教师的要求是不到位的。许多教师对所讲授知识的掌握,一般仅停留在对概念的单一角度理解或对基本原理解读的水平上[5]。新技术发展所产生的新知识层出不穷,也使教师原有知识体系在涉猎的范围上有所不足。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融合、多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也需要在教师的知识体系中得以补充和构建。三是对教师原有角色定位带来挑战。在新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由于知识来源的多样性和知识获得的方便快捷,以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逐渐丧失了对学生的吸引力,互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在教师的角色定位中,传道式的、说教式的角色会大幅度减少,而启发者、经验交流者、体验分享人的角色成分会显著增强。四是对教师教育职能和工作重心带来挑战。在新技术快速发展的条件下,教师的未来职能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传授知识的应用、传授应用知识的体验,传授在科学研究中创新或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教师的工作重心也会向一边开展科学技术创新研究,一边传授科学技术知识,传授研究和开发的能力与方法的方向转变。五是对教师原有教学方法和技能带来挑战。六是对教师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带来挑战。在新时代新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以往做的重复性的教学工作将会由人工智能机器来完成,而教师的教学工作则主要集中在具有知识创新特色的工作上。与知识创新相关的教学工作本身就具有更大的挑战性,而未来这类创新性质的工作在教师教学工作中的比例会越来越大。这对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无疑会带来新的更大的挑战。

新时代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现行的高等教育带来了挑战,从表面上看是对教师的挑战,但实际上也是对现行高等教育体制和结构的挑战。新科技发展时代使学生在获取一般的概念性知识方面渠道更多、更方便和更快捷。学生对原有的学校教学体系的依赖度下降,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深度有了新的要求,对不断产生的新知识有了新的知晓、熟知或掌握的渴求。这些都会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这些压力和挑战也必将会传导到高等教育体制的顶层设计层面,倒逼高等教育体制进行调整和改革。

新技术的发展也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一是新技术的发展使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快速地随时查阅几乎所有所需的知识。知识传授的过程越来越方便,传授的效率越来越高。传授知识时可以通过文字、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进行展示。以前讲解比较困难、难以被理解的知识,随着技术的发展,传授起来也变得非常直观和易懂了。二是知识的快速更新使人们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增强,因此人们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对高等教育的依赖度越来越大。高等院校,作为知识产生和传授的一个重要场所,必将有大的用武之地。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仅不会使高等教育的繁荣态势削弱,反而只会使其增强,只不过现行的高等教育要做适当的调整和变革罢了。三是新技术的发展使社会对多层次的教育以及终身教育有了强烈的需求。现代社会,如果人们不及时学习新的知识很快就会感觉到对社会生活的不适应。这些都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利好。

总之,一方面新科技的发展给高等教育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和保障条件。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发展也给现行教学模式存在的合理性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适时地进行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或调整是时代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

三、新技术发展背景下教学改革的工作方向

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教学改革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探索过程,教师的工作重心和工作内容一定会有所调整。为适应这种变革,我们认为应该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探索新的课程教学模式。除了传统的课上教学模式以外,现在一种新的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线上的慕课(MOOC)教学模式正在兴起。这种教学模式虽有一定优势,但目前还不足以取代课堂上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另外,还有一种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也在尝试之中。它是慕课、课程翻转、课堂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总之,在新技术条件下,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主动尝试,发挥优势,适应新教学环境,不断提高教学的时效性,是高等教育未来变革的一个方向。二是要积极探索因材施教的新途径。因材施教是一个早已有之的好的教育理念,但一直以来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贯彻实施,其原因主要是受因材施教的教育成本高和教学效率低的制约。新时代,得益于新的技术发展,得益于知识的个性化传授更灵活、更方便、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使因材施教这一教育理念的充分实施成为可能。三是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在依托新技术发展教学效率显著提高的背景下,学生必然希望所得到的教育层次更深,对每个所学的知识点有更深刻的和多角度的理解。未来的高等教育可能是一种偏于知识应用,或者知识体验类的案例式教育,是增强学习者智慧或启迪学习者创造力的一类教育,它需要有一定的实践教学条件来支撑。未来的高等学校通过教学改革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学习机会。四是积极进行教学体系的多元化结构调整。新技术发展所产生的知识是多样性的,受教育者对各类知识的需求是多样性的,知识应用的层次是多样性的,这就要求未来的教育体制也是多层次的、多元结构的。各种学制结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将是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建立既有课堂教学又有实践教学,既有教师又有一线科研人员参与的、多元化的教学结构体系,是未来教学改革的方向。

总之,高等教育的改革应该与时代的发展相同步、相适应。未来高等教育应该是现有高等教育在结构、教学方式和内容方面上的提升。教育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更倾向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不应该是培养旧知识的拷贝者、领会着或者是旧技能的复现者。

四、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尝试

如何应对新时代新技术的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并没有确切的答案,它仍是一个有待解决和正在探索的问题。这种探索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与科技进步同步发展、完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积累经验和不断推广的过程。

我们针对一门“机械加工工艺”课程,做了一些课改的尝试。“机械加工工藝”课程是一门工科知识入门课程,它对学生工科素质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培养学生机械结构、加工及设计方面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同时它对后续与机械设计相关的专业课程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这次课改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探索。

一是教学中我们明确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特点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容易受现有教学条件的限制或制约。在本次课改中,我们纠正了以往在教学中以教学条件、教师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为中心的错误做法。充分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不再过分迁就现有教学条件的制约。根据学生培养需求,把教学条件改进、教师知识结构调整和教学能力提高列入课程建设内容[6]。二是以学生培养目标为依据,重新梳理和制定课程教学目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制定课程教学目标,就是在教学目标制定中不忘“初心”,充分体现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在重新梳理的过程中,修改教学目标中与培养目标相冲突,或者不相干的内容,淡化教学目标中对课程本身知识点传授目的的描述。强调培养目标需要什么,教学目的就写什么,教师在课上就教什么。避免那种教师会什么,教科书上有什么,教学条件满足什么,教师就教什么的现象出现。三是整改教学文件中“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内容,在整改中做到精准地把握好教学目标的贯彻和落实。在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都应依据教学目标来制定。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着重强调了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精准,并强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相匹配。要精准把握教学目的的本意,将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落到实处。四是积极开展慕课(MOOC)教材的编写和制作。新制作的“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慕课教材近期已经在网上发布,它为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学或选学“机械加工工艺”课程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现在,我们的课改工作有许多还是探索性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我们对高等教育教学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课改的探索还会不断深入地进行,课程教学水平还会进一步提升。

五、结论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和先导地位的,新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和其快速地发展,给现行的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必然会有新的、较大的举措和进展。我们认为新的教育改革动力来自科技的快速发展,来自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来自在新的环境下受教育者,即学生,对现行教育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的不满足,也就是说改革动力来自教学环节中最终的知识传授的实施环节,改革动力的传导成为一种倒逼模式。基于这种认识,为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我们在“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这门课程上做了一些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随着今后教育教学环境的发展和变化,我们的这种探索和尝试还会继续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张利萍,马彦岭.谈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观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2]邢以群,鲁柏祥,施杰,等.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从知识到智慧[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

[3]朱高峰.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发展趋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

[4]郭佳,李光霞.从传输式教学到体验式教学[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5]滕万庆.高校课外创新教学策略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5,(6).

[6]滕万庆,任正义,米伟哲.素质教育下“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4).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改革高等教育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基于PBL模式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经验
浅谈中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