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计算机辅助审计在通信行业的应用
2019-02-14康慧秦
康慧秦,吴 江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西安 710000)
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了经济效应很高的方法,被广泛的运用在各个领域,而在通信公司的营运和管理形式上也积极运用了该技术,从而发生了巨大变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另一方面,信息化程度越高,信息系统的规模也就越大,相应的效能也就越复杂,处理的业务量也越大,凭借着过去的传统审计方式和方法并不能满足新形势之下的审计工作相关要求,进而制造出新的审计问题。所以,采用科技方式提升审计的效果和效率逐渐成为审计革新的重要议题。怎样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充分发挥出计算机的优越性等,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今后审计工作努力的方向。
1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内涵
1.1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含义
宏观层面看,计算机辅助审计指的是信息技术环境下发展的审计技术方法的总称;而从微观层面看,计算机辅助审计则是涵盖了对于计算机产生电子数据审计和对于信息系统本身的审计。究其影响则是化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审计对象客体的影响,一方面则是对于审计自身的影响。
计算机的辅助审计能够对审计单位的财务或者是业务信息系统之中的大量信息加以处理、加工。比如要求展开数据的查询、应用、归总以及分析等运作,而在审计的效果和效率上则是狠甩传统人工审计一大截。除此之外,审计业务本身来说,能够兑现审计的计划生成、过程实施管控、办公自动化、辅助生成内容和报告以及审计的结果自动归档等,这能够帮助积累和应用审计的成果和经验。
1.2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过程
计算机审计的大致过程和传统的审计一样,一样存在着三个阶段,依次是审计准备阶段、设计实施阶段和审计终结阶段。审计准备阶段是要采集数据、清理和转换还有验证信息;审计实施阶段则是分析、验证和查实问题;第三阶段是审计终结阶段,是形成审计报告的阶段。
2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优势
2.1 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审计内容、审计时间上的优势
传统的审计是手工的,运用纸质的会计报表、账簿、凭证等作为对象,展开就地审计,而被审计的单位则是要求将数据移动到审计专属地;但是在很多方面都不方便,例如送审,所有的资料的提供、运送还有保管等都不便利,造成审计单位的成本高、时间长,也就影响了审计的效率。如果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话,那么被审计企业仅仅需要提供纸质的报表和账务方面的电子数据,交由审计部门运用计算机加以辅助审计,尤其要对违规的问题或者是调查的事项注意,仔细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记下来,而后对比原始资料加以审计,如此能够提升工作效率,进而拓展了审计的面。
2.2 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审计计算上的优势
传统的审计工作,总是会有着反杂量大的计算工作,同时一旦在人工计算过程中,有一丁点的疏忽都会出现问题。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一切的计算过程都是提前设置好的运算程序,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同时计算的速度又快又准确。
2.3 在审计过程中的优势
在传统审计过程中,假若想要找出某一类别的问题,就要求从有关的凭证和账册里一点一点的找出,并且手写记录下来,比较容易出现错误或者是遗漏;假若仅仅只有某一方面的一些内容时,应当在账本里找出有关的凭证或者是数据,这就像大海捞针,很麻烦。审计小组需要在审计的过程中,进行分工协作,所有的人都只是应对部分账册,那么审计的账并不完整。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则是每个人面对的都是完整的一套账,甚至还有多年的账,如此的审计优点多多,如全面、细致和准确。对应着同类别的问题,只要展开筛选,那就只要几分钟就可以在整套账务中快速的找出与之有关的凭证,并且给予对应的记录。
2.4 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上的优势
底稿是审计的工作重心,传统的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都是手写。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GRP-审易软件里能够完整的给出一整套的工作底稿,同时这些底稿可以通过EXCEL 表格制作,能够自我更正和编制。所有的底稿都有着自动取数、自动计算的效果,能够自动的将相关的审计单位的账、表里的有关数据一一填到工作底稿里,从而极大的省下了编辑的时间,如此运作的更为规范和系统。
2.5 在与财务软件的衔接上的优势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市面上出现了诸多财务软件,这之中运用得比较多的是用友、新大中等,大部分的单位都会运用财务软件。作为一名审计,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熟悉市面上所有的财务软件,那么在此基础上的审计人员,对于企业的审计仅仅只能依靠报表、凭证等加以审计,相较而言审计工作过于被动。如今运用GRP-审易软件之后,只需要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导入到软件之中,那么审计人员也就牢靠的掌握到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资料,进而积极的展开审计工作[1]。
3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
计算机信息系统运用之下,能够让各个层面协助审计人员展开审计工作,对于审计风险的评价、分析性复审、会计信息测试以及审计文书管理等工作都涵盖在内。
3.1 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风险
所有运用会计电算化的被审计单位,审计人员第一需要对于内控风险加以评测,从而保证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管的相应程度,从而降低实质性的测试范围。一旦内控的风险比较大,那么审计人员需要增大实质性的测试范畴,对于实质性的测试程序予以强化。相反,在内控风险比较低的时候,能够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2 分析性复核
透过分析性复核,能够对于不寻常的项目加以捕捉,比如,运用审计软件找出某一阶段的某一项目的费用猛然大幅度的增加状况。现在的审计工作需要面临大部分的审计数据分析,假若只是运用手工操作是无法完成的,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则能够及时、客观的处理分析性复核工作,而审计人员能够准确的找到相关的分析结果。
3.3 进行会计数据测试
审计数据测试表达的是审计人员要在实质性测试之中让会计数据输入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之中,检测到被审计单位的手工控制和程序加以管控。而这之中的会计数据测试涵盖了诸多内容,例如运用已经处置过的会计数据加以测试,而审计人员则是将测试之前对会计数据输入加以预测其被审计的结果,而后将会计数据输入到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归结出实际的结果,从而比对出预测和实际的结果,展开差异性分析调查。而在正常操作中对于测试的环境加以模拟,而审计人员根据已知的条件加以展开系列买卖,从而在正常营运中展开模拟测试环境,让正常运作的数据结果符合预期,在这之中找到区别,寻觅出审计线索[2]。
3.4 制作审计文书,加强审计文书管理
审计工作中会形成大量的各类审计文书,审计人员可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审计文书管理。先利用计算机软件将审计实施方案、取证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文书制作成模板,形成审计文书模板库。在审计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各种模板编制审计文书,在审计过程的各个阶段,将各种审计文书先后输人到计算机中,在下一阶段的审计工作中,可以调用前一阶段的审计文书。这样既提髙了审计效率和质量,又保证了审计文书的规范一致。
3.5 促进审计工作的标准化
审前调査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处理处罚阶段构成了审计工作流程的全过程。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充分利用使审计人员能够较快地按照标准的审计程序开展工作,降低审计风险,提髙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从根本上体现了审计工作的依法行政行为[3]。审计人员可以在审计软件的关键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按照不同控制点设定不同的权限,在未执行前一控制点的情况下,无法进入下一步操作程序。这样做可以使审计责任明晰化,使审计质量更加标准化。
4 通信行业计算机辅助审计案例
4.1 盗用积分
通信运营商一般都会运用积分保持和顾客的联系。顾客能够运用积分商城兑换一些产品和服务,如此也吸引了部分不法分子。在一次审计业务之中,审计人员综合运用数据提取相关的数据,而后从后台数据库之中找到了所有人工形式整理的积分记录,而后运用审计软件之中的筛选职能,找出了一个月之中,公司的一个员工调整了多个顾客的积分,调整的频率过勤,从而产生了千万级别的积分增长。如此多的积分迅速的转化为积分商城之中的充值卡,而且立即完成了充值,这给单位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审计人员也对这一账号的地址加以追踪,通过追溯,很快确定了其网络地址,进而发现是不法分子运用代理商账号管理中存在的漏洞,进入到代理商的终端展开积分调整和兑换充值卡行为[4]。
整个审计过程之中,审计人员需要对于异常的数据加以筛选,而后运用网络技术找寻作案定位路径,最后则是通知有关部门冻结相关的未使用积分以及时挽回损失,从而在整体上帮助侦破案件和弥补漏洞,给予了信息上的支持。
4.2 套取佣金
某单位的发展业务在佣金上只会对实体店面的营运代理商进行发放,而公司内部的员工不可以得到佣金,审计人员有次在审计中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加工处置了有关的业务数据,从而发现代理商某月得到的佣金存在异常状况。区别于以往各个月份存在的佣金获取曲线上有着较大的不同,同时该月该代理商也没有开展多少活动,所以审计人员也就对于这个代理商名下的一切用户的明细所有业务往来都加以审查,尤其是对发展人、发展渠道还有佣金数额加以分析,并没有找到问题。而在审计人员将公司的员工名单和业务系统上的使用者发展人加以数据分析和匹配分析,从而发现诸多的使用发展人都是公司的内部员工,将自己的名字挂靠到代理商的名下套取公司的佣金,从而让公司的成本有所增加。如此就对被审计单位的流失款项加以追讨,从而有效的减少了企业的成本损失[5]。
5 结束语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让审计人员手工操作查阅原始资料找寻线索的历史结束掉,革新了审计形式。一边降低了审计工作的强度,一边又提升了审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相应的质量和效果。针对通信行业,信息化趋势来势汹汹,变化速度日新月异,而计算机辅助审计则是应对信息化挑战的利器,运用它才能够站稳脚跟,避免出现国有资产的流失,保持企业的健康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