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茶饮料发展现状和趋势

2019-02-14罗龙新

中国茶叶 2019年1期
关键词:茶饮料奶茶饮料

罗龙新

深圳市深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518115

一、国际茶饮料发展现状

根据市场调查公司Innova Database 的研究,2016年全球茶饮料市场规模达到3 700 万t,比2011年增长了40%。亚洲市场占72%、北美市场占15%、欧洲市场占9%,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茶饮料市场规模非常小,这些地区仅占4%。预计到2021年将达到4 500万t。另据德国Statista公司的预测,至2021年,全球茶饮料市场估计价值约443亿美元(图1)。

图1 国际茶饮料市场规模预测

据市场调查公司欧睿国际的最新研究,2017年国际上前十大茶饮料销售国家和地区的茶饮料销售量达到3 003.50 万t,销售额达到404.40 亿美元(表1)。亚洲是全球即饮茶市场的中心,亚太地区即饮茶消费占全球72%的份额。其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饮料生产国和消费国,2017年茶饮料消费量达到1 335.6万t,其次是日本;印度尼西亚和越南是目前茶饮料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

亚太地区的瓶装茶饮料起源于日本。1981年3月,伊藤园公司在日本首家开发和销售罐装乌龙茶饮料,兴起了“乌龙茶”的热潮,带动了日本罐装乌龙茶饮料的发展。1985年2月,伊藤园成功开发销售罐装绿茶饮料,再次兴起绿茶饮料的流行。根据日本“全国清凉饮料联合会”(Japan Soft Drink Association)的数据,2016年日本茶饮料销售量达到612.2 万t,占日本软饮料市场份额的28.34%,市场份额占第一位。在茶饮料品类中,绿茶饮料生产量最大,其余依次是混合茶、红茶和乌龙茶。日本乌龙茶饮料从2001年后销量开始下降。1989年2月,伊藤园公司开发推出“Oi Ocha”品牌罐装绿茶饮料产品后,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绿茶饮料在1998年后呈现高速增长。目前,日本茶饮料市场上“伊藤园(Itoen)”“三得利(Suntory)”“麒麟(Kirin)”等品牌基本垄断了大部分市场。日本茶饮料市场已形成了冰茶、水果茶、混合茶(草本、谷物和茶)、奶茶、无糖茶饮料、抹茶饮料、功能性健康茶饮料等品种丰富、个性鲜明的茶饮料系列。人均茶饮料消费量从2013年的38 L 增长至2017年的52.2 L。

表1 2017年茶饮料前十大市场(年零售额及零售量排序)

美国的茶饮料起步于1987年,美国斯奈普(Snapple)开发推出玻璃瓶柠檬茶饮料,带动了美国新一代健康、天然饮料发展的热潮,各大饮料公司纷纷跟随。根据美国茶叶协会的数据,2017年美国茶饮料销量达到17 亿加仑(约342.32 万t),销售额约60 亿美元,约占茶叶市场份额的45.7%。主要茶饮料品牌有:斯奈普(Snapple)、亚历山大(Alexander Real Tea)、亚利桑那(Arizona)、金峰(Gold Peak)、诚实茶(Honest Tea)、乔茶(Joe Tea)、立顿(Lipton Brisk)和雀巢(Nestea)等。美国茶饮料市场上,冰茶品种依然占统治地位,新一代的无糖茶饮料、抹茶饮料、草本茶饮料、含汽茶饮料、康普茶饮料也层出不穷,人均茶饮料消费量从2013年的7.8 L增长至2017年的17.4 L。

除此之外,茶饮料在意大利、德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盛行。而传统的茶叶消费大国英国则显得非常保守,2013—2017年,人均茶饮料消费量仅从0.1 L 增加至0.2 L。根据市场调查公司Innova Database 的研究数据,2014—2015年,根据年度各饮料公司发布冰茶新品饮料的数量统计,国际上,排名前五位的茶饮料公司分别是:联合利华、伊藤园(Itoen)、可口可乐、亚利桑那(Arizona)和BPW(可口可乐与雀巢合资公司Beverage Partners Worldwide);发布最多冰茶新产品的前五位品牌是:立顿(Lipton)、伊藤园、亚利桑那、雀巢茶(Nestea)、诚实茶(Honest Tea)。

二、中国茶饮料发展现状

中国大陆茶饮料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最早台湾的饮料公司进入大陆投资,开发推出了罐装冬瓜茶、柠檬茶饮料等,国内的一些小饮料公司也推出了乌龙茶等饮料。1990年,中国有30多家饮料公司生产茶饮料,品种达到40多个,但都没有获得成功。1993年“旭日升”公司隆重推出罐装冰茶产品,在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下,茶饮料开始被消费者所认识和逐渐接受。随后,我国台湾的统一、康师傅,大陆的娃哈哈及日本的三得利等公司开始试水茶饮料。1997年,全国有40多家饮料公司生产茶饮料,推出产品60多个,年产量20万t左右。进入2000年后,经过大约10年的缓慢发展,中国的茶饮料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每年增长率达到20%以上。据欧睿国际公司对特定中国市场的研究报告表明,2017年中国茶饮料市场总零售额为1 181.77亿元,总零售量为1 442.3万t,(由于发布报告的时间不同,这个数据与欧睿国际公布的表1数据略有不同),中国茶饮料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居世界第一,茶饮料销量约占全国软饮料总量的8%(2017年全国软饮料生产量约18 051.23万t)。欧睿国际的数据表明,中国大陆人均茶饮料消费量仅10.4 kg,低于日本(52.5 kg)、我国香港(31.8 kg)、美国(17.4 kg)的人均消费量。

中国大陆茶饮料经过20 多年的高速发展,至2014年达到顶峰,销售量达到1 624 万t,销售额达到1 245.63 亿元(图2)。已经形成了品种丰富的冰茶、茶汤(纯茶)、复合茶饮料、果汁(果味)茶饮料、奶茶(奶味)、碳酸茶饮料和其他风味茶饮料等几十个品种,其中以冰茶、水果茶、茉莉花茶和奶茶品种为主。市场形成了以“康师傅”“统一”“娃哈哈”“农夫山泉”“三得利”“立顿”“雀巢”等十多家国际和国内品牌竞争的格局。据中国质量协会的调查数据,2016年中国消费者对各类饮料的偏好度,茶饮料为16%,仅次于包装水和植物蛋白饮料。但从2015年起,中国饮料行业进入调整期,生产量和消费量略有下降。由于受到水饮料、功能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的冲击,茶饮料销量也明显下滑。与2014年比较,2017年茶饮料销售额下降5.1%,销售量下降11.2%。

另外,以“香飘飘”为代表的杯装固体奶茶在2005年异军突起,引领了固体奶茶的消费市场,“优乐美”“香约”“立顿”3 个品牌紧随其后。这4 个品牌在国内冲调类食品奶茶行业中的份额已超过80%,总销售额约40 多亿元人民币。其中,香飘飘市场份额接近60%。据欧睿国际的最新研究,2013—2017年,热饮市场规模从1 022.7亿元上升至1 251.1亿元。据香飘飘公司年报显示,2017年香飘飘杯装奶茶年销售额就达到26.4亿元,较上年增长10.46%。

从2000年开始,从台湾引进的现调“珍珠奶茶”“泡沫奶茶”在大陆地区兴起,然而10 多年以来,市场一直不温不火。直至2010年左右,一种全新概念的“新式茶饮”店模式在沿海地区的大中城市蓬勃发展。这种概念新颖、装修时尚、口味独特、好喝好玩的新式茶饮迅速吸引了80后、90 后和00 后年轻消费者。“新式茶饮店”以连锁店、加盟店的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从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甚至三、四线城市蔓延,个别品牌的连锁店甚至发展至5 000家以上的规模。中国奶茶专业县——广西平南县,从2000年开始,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店4 万多家,每年果糖、白砂糖用量超8万t,茶叶2.1万t,使用杯子27亿个。近几年,新式茶饮如火如荼,各式各样的茶饮店层出不穷。据《2018—2023年中国茶饮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2017年底中国现调饮品的门店达到44 万家,比2016年新增3 万家,门店年度增长率为7%。根据中信证券的数据,新中式茶饮的潜在市场规模为400 亿~500 亿元。一些行业人士估计,中国的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 000亿元人民币。

三、年轻茶叶消费者和饮料创新

无论是瓶装茶饮料,还是杯装固体奶茶、现调茶饮料,其目标消费者都是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在国外,这群消费者被称为“千禧一代”,国内称为“80 后、90 后和00 后”。据相关资料显示,在中国,千禧一代约有4.15 亿人,占中国总人口的31%,而随着他们的平均年收入从2014年的5 900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1.3万美元,他们将主导未来10年的消费格局。在欧美国家,研究机构研究认为,千禧一代消费者具有某些特性:他们随互联网一起长大(They grew up with the internet)、他们喜欢透明(They like transparency)、他们喜欢移动设备(They love their mobile devices)、即时满足(Instant gratification)、他们追求平等(They are into equality)、现实超越幻想(Reality over fantasy)等。由于千禧一代消费者的特性,从而促使食品和饮料市场和消费发生巨大的变革,出现新的消费趋势。如纯净的饮料——清洁标签(Clean label),可持续生产(Sustainable manufacturing),自然加工、透明性(Processing the natural way,transparency),品味新体验、多样性(Tastes for new experiences,variety and availability),弹性素食者效应(The“flexitarian”effect),无任何添加和非转基因 (Free from for artificial ingredients and GMOs),低糖、健康和福利(Low sugar,health and wellness),添加功能成分(Added functional ingredients),真正 的链 接(Creating a “real”link)等。新的消费趋势迫使食品和饮料公司进一步创新,以迎合和引领市场。据XTC World Innovation Panorama 2017年统计,2012—2014年欧盟食品和饮料公司的创新类型中,营销类占27%,其次是工艺、产品和组织各占20%。而欧盟食品和饮料公司的创新驱动力来自于消费者对食品或饮料带来的“快乐”“健康”“方便”等新诉求(图3)。

图2 2003—2017年中国茶饮料的发展

在国内市场,年轻一代的消费理念和观念与国外千禧一代明显不同,90后、00后的消费者受互联网的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影响更加深重,饮品的消费进入了“看脸”“颜值”“粉丝”等的时代,这导致了国内茶饮料公司更加注重营销创新和包装的创新,产品“卖萌”“好玩”“易传播”才能吸引年轻消费者。

图3 欧洲食品饮料创新驱动力(2015—2016年)

四、茶叶精深加工产品在茶饮料中的应用

国内外茶饮料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茶饮料原料的开发和应用。以速溶茶、茶浓缩汁为代表的茶饮料原料在过去20 多年中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10年前,速溶茶、茶浓缩汁产品广泛地被应用于瓶装茶饮料、杯装固体奶茶和餐饮现调水果茶、奶茶的制作。为此,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专门组织制定了QB/T 4067—2010《食品工业用——速溶茶》、QB/T 4068—2010《食品工业用——茶浓缩汁》两项轻工业标准,于2010年11月2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11年3月1日起执行。

目前,国内已有10 多家专业生产速溶茶和浓缩汁的公司,为饮料公司提供速溶茶或浓缩汁原料,速溶茶和浓缩汁的生产技术研究和开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逆流连续萃取技术、茶香气萃取和回收技术、膜分离技术、冷冻干燥技术、薄膜蒸发技术、瞬时高温灭菌技术、无菌包装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等先进的加工工艺和技术被开发应用于速溶茶或浓缩汁的生产,极大地提高了速溶茶的风味品质。现国内已经开发生产了100 多种不同产地、茶类、特性(如冷溶性、密度、特征成分含量)和用途的速溶茶和浓缩汁产品,中国成为速溶茶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

中国生产的速溶茶还大量出口至世界各地。根据市场调研公司Innova Market Insights 的研究,全球运动营养品、膳食补充剂、纯净饮料(清洁标签)的增长促进速溶茶需求的增长(图4)。

图4 速溶茶在欧美的主要应用领域

进入2010年以后,各大饮料公司已经不满足于速溶茶或浓缩汁的风味,开始以“现泡”“原叶”“直接萃取”的概念推广瓶装茶饮料,逐渐采用茶叶直接萃取制作瓶装茶饮料的模式,从而对茶叶原料的来源、香气、滋味、安全性和价格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传统制茶工艺和技术的改进与创新。滋味醇厚不苦涩,特征香气突出和稳定,能与花、果香味协调,价格适中,安全性好的茶叶原料开发成为制茶工业的新课题。目前,国内生产的茉莉花茶、绿茶、乌龙茶、红茶及进口的印度红茶、斯里兰卡红茶等大宗茶类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茶饮料制作,每年的用量15万~20万t。

新式茶饮的崛起,大量的茶叶原料也被应用于现调茶饮的制作。进口的锡兰红茶、印度红茶以滋味浓烈、香气纯正、汤色艳丽而受到奶茶商家的特别青睐。随后是从台湾引进的四季春乌龙茶、红玉红茶等,以滋味醇厚、香气饱满而受到现调水果茶饮料商家的特别青睐。

五、茶饮料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茶叶饮品市场,传统的杯、壶、热水冲泡饮用方式依然占主导地位,方便、快捷、健康、美味、时尚的瓶装茶饮料、杯装茶饮和现调新式茶饮,将成为年轻一代消费者首选的饮料。中国茶饮料经历了冰茶、奶茶、水果茶3 代产品的流行之后,消费者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新的茶品类、小品类茶,以及新概念、新包装的无糖茶饮料预计将成为瓶装茶饮料新的增长点,有望在多年的徘徊后得到重大突破。杯装奶茶预计稳步发展,增加健康概念的杯装茶产品有望升级加速。而目前风潮正劲的现调新式茶饮的增长空间巨大,新品牌不断涌现,将成为茶叶消费的第三个主要渠道。对于传统的制茶工业,随着茶饮料消费的增长对茶叶初精制原料的需求也将稳定增长,而速溶茶等深加工产品增长空间有限。有技术含量、品质风味独特、有故事、有概念的茶叶产品将会被广泛地应用于茶饮料开发。

猜你喜欢

茶饮料奶茶饮料
“0卡0糖”饮料真的健康吗?
饮料换装
小编与奶茶的日常
我国茶饮料及其标准的现状与思考
地下奶茶店
分发饮料
茶饮料能当茶喝吗?
同样是奶茶
少喝饮料
茶饮料满意度:“王老吉”居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