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渔”的现代版
——广西玉林市老促会开展“五老户”后代培训纪实
2019-02-14□林嵘
□林 嵘
“授之以渔”现代版,在玉林大地播下了红色的种子、绿色的经济、金色的希望。
2019 年9 月初,安静了一个多月的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又开始热闹起来,校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新生入学。学校大门口人来车往,刚停稳的一辆中巴车上,走下一位身体硬朗的老者,与同车到达的新生搬弄行李。
“你看,这位老爷爷带着孙子上学呢。”
“不,他是玉林市老促会的罗维鸿理事长,专门送老区‘五老户’后代到我们学校学习的”,校领导边向其他同学介绍,边迎上前去紧紧握着罗维鸿的手,“辛苦了,谢谢您”。
老促会的同志送学生上学的场景,在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和广西工贸高级技校多年来一直上演。
一项特别的机制
玉林市是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李明瑞的故乡,全市有老区乡镇70 个,占全市乡镇总数 的63.4%; 老 区 村854 个,人口471.2 万,占全市总人口的68.2%。
老区困难,困在技术,难在教育。只有实施智力扶贫,授之以渔,才能扶在根本上,帮在点子上。
2003 年至2004 年,在玉林市开展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之后,玉林市老促会组织人员下县、下乡镇调研,提出了《关于建立革命老区建设长效机制的建议》。很快,玉林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建立革命老区建设长效机制的决定》,每年从市财政安排200 万元以上的资金作为老区建设专项资金。其中,20 万元被指定用于培训老党员、老堡垒户、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老烈属等“五老户”后代,全免他们的学费、生活费、办证费等费用。
喜讯传来,“五老户”后代奔走相告,纷纷报名。2008 年7月4 日,第一期职业技能培训班在广西工贸高级技校开班,一名市委常委主持开班仪式。原计划招生60 名,结果应者云集,最终招生70 多名。学校把最大的教室腾出来提供给“五老户”后代,这些学生顺利拿到国家通过考核发给的职业技术等级证。后来,这个班被称为培训革命后代“大班”,成为该校40 周年校庆的一大亮点和永恒的记忆。
一个创新型的扶贫联盟
在玉林,培养革命后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各部门各单位的担当。创新性的载体“会校扶贫联盟”应运而生。玉林市老促会分别与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和广西工贸高级技校建立“五老户”后代培训基地,共同挑起培训大任,打造“授之以渔”的现代版、智力扶贫的升级版。
浓浓的大爱洒向老区,融进育人培训的技校课堂。
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市县老促会送学员入学,参加开学典礼,体验入学的第一课、第一餐;与学员谈心励志。
市老促会罗维鸿理事长,年年跟车送学员上学,并与校方对接好、交代好、安排好。学校老师把“五老户”后代当成自己的儿女,似严父慈母呵护他们,生活关心、教学用心、指导精心,常常加班加点给他们“开小灶”,补课辅导。
特别的课程设置献给特别的学生。
根据老区的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老区需要什么专业,就开设什么专业,把农村最热门、老区最需要的电工修理、服装缝纫、种养等实用性专业一一开设起来。2015 年以后,又增加烹饪、电商、幼师、企业管理等共10 多个专业。
新时代新作为,“长短结合”实施3 年的学历教育,打牢文化基础,提升教育质量,让“五老户”后代学习更上一层楼。
一代新人行稳走远
春华秋实。12 个年头过去了,老区 “五老户”后代带着光荣与梦想,带着父老乡亲的热切期盼,一批批的走进校门,又带着鲜红的“证书”和扎实技艺走出校门,走上社会。
从2008 年至今,玉林市老促会携手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和广西工贸高级技校,共培训738 名“五老户”后代,以100%的合格率谱写了老区历史新篇章,唱响了智力扶贫之歌、青年创业之歌。
在广东东莞、佛山、珠海的几个大企业,有来自桂东南老区的小伙子小姑娘。当初因文化低无技术无证书,领的是最低档次的工资。经过回乡的一番修炼后,拿到了证书学到了技术,再回工厂重操旧业,同一个车间、同一样工种,工资比“无证”前翻了一番。
在桂东南老区,活跃着从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和广西工贸高级技校培养出来的“五老户”后代。学有所成后,他们选择回到家乡,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老区服务,与老乡同行。
——他们引领老区群众与科研单位合作,引进新技术、新品种,试种优质高产水稻“桂育9 号”获得成功,每亩比普通水稻增产100-150 公斤、增收400-500 元。
——他们种淮山、鸡骨草、牛大力、橘红,搞科学种养深加工,搞服装设计,办服装文化艺术节。在玉林,蜚声中外的华南最大的中药专属区和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中国南方药都,日产50 万条裤子、够一个小国穿一年的世界裤都,还有全国声名远播的禽畜生产基地、百香果生产基地、荔枝之乡、沙田柚之乡.....都有“五老户”后代创业创新的身影。
——他们在家门口、公路边摆摊设店,用学到的烹饪、修理、电商、美容等技艺,创造社会财富,创造美丽的人生。
——他们报考公务员、幼师、应聘企业管理,从“蓝领”走向“白领”,从体力型走上技术型、智力型的就业岗位。
邹四海是广西工贸高级技校2009 年第一届电工修理培训班的学员。一走出校门,就到一家公司打工。他勤奋好学,边干边学,学会了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一年后,他独当一面,以自己的名字开办了四海水电安装公司,靠着过硬的技术、良好的服务赢得用户的信赖,企业越做越大,一年创造出近百万的产值。之后再开一家公司,将员工增加到50 人。现在,他有了票子、建了房子、买了车子、娶了妻子、有了孩子。
从小有着企业家梦想、来自朱锡昂烈士故乡的刘先明,参加广西工贸技校2008 年第一期的培训后如虎添翼,一到商海就把在学校学到的本领尽致发挥。他瞄准城市进行风貌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和几个朋友办起了恒通商贸公司,专营建材等热销商品,分工合作,把公司弄得有条有理,生意顺风顺水,年产值超千万元。他也和邹四海一样,在事业兴旺中有了自己的美满家庭。两位校友说起自己创业历程时异口同声:“没有老促会帮助我们学本事,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智力扶贫见成效。全市在“十二五”脱贫45万人的基础上,2016—2018 年,再脱贫30.2 万人,其中老区脱贫24 万人。陆川县、兴业县脱贫摘帽。全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连续三年居广西第一。
今日玉林老区风景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