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布氏杆菌病的防治要点

2019-02-13

兽医导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传染源氏杆菌病牛

牛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疾病,该病往往会导致母牛流产以及不孕症,不仅会对奶牛的生产力造成影响,同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作为一个布氏杆菌病感染较为严重的国家,近年来我国牛布氏杆菌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因而必须加强对此病的重视。本文就牛布氏杆菌病的发病原因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要点,希望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借鉴。

一、发病原因

1.病原。布氏杆菌的形态一般为短杆状或者球杆状,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在70℃或者阳光直射的条件下,该菌10min就会死亡;在腐烂的病料中该菌很快就会丧失活力;采用常规的消毒方式即可将该菌彻底消灭。

2.传染源。病牛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在病牛的生殖器官当中往往存在着大量的病菌,与此同时病牛的乳液、精液以及脓液当中也可见布氏杆菌。如果母牛患病,其死胎、羊水以及分泌的乳液当中也可能含有此菌。

3.传播途径。通常来说,与病牛进行直接接触,或者接触被病牛污染过的带菌饲料、饲喂用品以及圈舍等间接接触都会导致牛布氏杆菌病的传播。如果出现感染,首先会导致个别孕牛流产,接着流产牛的数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弱胎以及死胎率也明显提高。即使对牛群治疗以后,仍然会存在一些隐性病牛,因而还需要做好该病的防控工作,从而有效降低该病再次发生的可能。

二、牛布氏杆菌病的防治要点

1.提高防疫意识。在全社会范围内需要营造一个对牛布氏杆菌病进行科学防控的良好氛围,因而相关主管部门需要做好防治牛布氏杆菌病的宣传教育工作。首先,相关卫生防疫部门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意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做好其辖区内牛布氏杆菌病防控的宣传、教育以及讲解工作,使民众具备更高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其布病防控的责任以及意识。使养殖户能够在养殖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开展各项消毒防疫工作,在确定牛只感染了布氏杆菌病以后,能够进行冷静的处理,同时及时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进而防止该病出现扩散以及蔓延。其次,通过各项宣传教育工作,使养殖户不断完善养殖场的防疫制度,对养牛档案进行科学管理,使养牛管理具备更高的安全性。一旦发现病牛,养殖户需要立即对其进行隔离观察,从而减少其与健康牛群之间的接触。与此同时,养殖户还需要不断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只有穿戴了防护服同时消毒后才可以进入到工作区内,严禁使用来自病区的养殖用具以及饲料等。

2.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需要做好牛群的免疫接种工作。当前较为常见的牛布氏杆菌病的疫苗主要包括S19疫苗、S2疫苗以及M5疫苗。S19疫苗主要适用于6~12月龄的牛只,为了获得更好的防疫效果,可以在初次配种之前为牛只二次加强注射。但是,对于患病牛只、怀孕母牛以及6月龄内的犊牛,不得进行接种。S2疫苗通常用于口服,即使是怀孕母牛也可以使用。M5疫苗通常采用注射或者气雾法进行免疫。

3.对传染源进行有效控制。养殖场内一旦发现患病牛只,必须及时进行隔离检查,与此同时对病牛所残留的胎儿、胎衣以及排泄物等各种污染物进行集中焚烧或者深埋,对病牛污染过的圈舍以及用具等彻底消毒,以防此病出现扩散以及蔓延。

对于引进或者培育的牛只,必须进行连续多次的检测,确保其检疫结果为阴性以后才可混群饲喂。在早期也需对此病进行有效的预防,保证为犊牛喂食无菌乳,在其6月龄以后做好病菌的检查工作,结合检查结果进行分群饲喂。

4.切断传播途径。要做好养殖场内的消毒管理工作,在其所有进出口分别设置消毒池。严禁在养殖场内饲养猫以及犬等其他动物,以防造成此病的交叉感染。每半个月对养殖场进行1次消毒,每半年进行2~4次大规模清洗。在布氏杆菌病的高发期,每天需要对养殖场进行1次消毒。

综上所述,牛布氏杆菌并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不仅会对我国养牛产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因而做好该病的防控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定期对牛群进行免疫接种,有效控制传染源并切断传播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使牛布氏杆菌病获得良好的防疫效果。

猜你喜欢

传染源氏杆菌病牛
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
猪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
浅析牛子宫脱出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点
牛瓣胃阻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秋季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探讨
PCR检测方法在多杀性巴氏杆菌定种中的应用
一例布氏杆菌病并发重型森林脑炎的蒙西医结合护理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因子及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
肺结核疾病慢性传染源的特点和预防治疗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