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流行病学和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2019-02-13张吉录
张吉录
(山东省禹城市畜牧兽医局,山东禹城 251200)
非洲猪疫简称ASF,是一种传染性极高的传染病,猪疫临床表现特征为高热、内脏出血、呼吸慢性、记性障碍等,是目前动物疾病中死亡率较高的一种[1]。世界卫生组织将非洲猪疫列为世界法定报告动物疫病之一,非洲猪疫在我国动物疫病中位居一类。目前,非洲猪疫治疗中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必须加强非洲猪疫的临床诊断与预防。一下就对非洲猪疫的流行病学和诊断方法进行详细研究综述。
1 非洲猪疫流行病学
1.1 临床病学发病特征
非洲猪疫的临床发病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前期发病呈现出流行性特点,并且早期表现温和。(2)病猪年龄普遍小,在猪仔群体中非洲猪疫常见,并且猪仔发病急。(3)非洲猪疫易与其他猪类疾病发生感染现象。例如猪蓝耳病、猪肺疫、猪丹毒等疾病。
1.2 病毒基因型
目前,我国流行的猪疫的基因型主要为基因2群,只有不到26%的病猪为基因1群猪疫,但是,我国原有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为基因1群,由此可以得知,我国猪疫的基因型发生了变化[2]。
1.3 猪瘟病毒主要宿主
我国猪瘟的主要宿主为种猪。当前,我国已经可以实现母猪带毒人工复制模型,这种母猪可以携带猪毒高达750d,并且可以永久带毒,带毒母猪体内的血液含毒量高达105~106PFU/ml[3]。
1.4 猪瘟免疫
目前,猪场中一些免疫的猪依旧会得猪瘟,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种猪存在交叉感染的情况、种猪带毒,其生下的猪仔形成免疫耐受。另外,还可能是因为猪群中发生混合感染,这些猪病都会影响猪的疫苗免疫效果。
2 猪瘟诊断方法
2.1 临床症状诊断
(1)最急性形猪瘟。如果猪没有任何发病症状突然间猝死,此时可以诊断为最急性形猪瘟。(2)急性型。如果猪的提问忽然上升至42℃,持续高温3~5d后,体温迅速下降,并且猪伴有食欲不振、咳嗽、呼吸急促、眼和鼻子有脓液分泌等症状。(3)亚急性猪瘟。亚急性猪瘟的潜伏期较长,如果此时猪体温没有明显变化,但是一直高于40.5℃,小猪死的较多,此时可以诊断为亚急性猪瘟。(4)慢性型猪瘟。如果猪的体温一直在39.5~40.5℃之间徘徊,并且猪的皮肤开始坏死、关节变得肿胀,这种情况下猪死亡率不高[4]。另外,在慢性型期间,怀孕母猪可能会流产或者是死胎。
2.2 病理变化诊断
如果猪的耳部、鼻部、腹下部,四肢等部位出现明显的紫色斑块,此时可以诊断为急性型和亚急性型。此时猪还会出现胸水、腹水量增多、脾脏肿大、淋巴结肿大出血、膀胱出血等病理变化。慢性型猪瘟的病理变化为:(1)消瘦;(2)淋巴结肿大;(3)部分脏器出现纤维素性炎。
2.3 实验室诊断
猪瘟实验室诊断主要有以下几种诊断费方法:(1)病毒分离诊断法;(2)红细胞吸附试验诊断法;(3)交叉免疫试验诊断法;(4)直接免疫荧光试验诊断法;(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法;(6)分子生物学检测诊断法。近几年,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有便携式荧光检测设备广泛应用于猪瘟检测中,大大提高了朱文的检测效率与质量。
3 预防措施
在日常饲养猪的时候,应加强冬季饲养管理。猪饲养员应保证冬季猪舍的温度,让猪舍温度维持在标准恒温状态下。另外,饲养员还应及时对猪舍进行通风处理。每一个猪舍都应设置通风窗,通风窗应设置在地面以上一米以上,需要注意的是,猪舍通风最好在中午进行,午间时刻温度较高,不利于猪支原体病毒的传播。除了通风处理之外,饲养员还应加强饲料营养,让猪在每个发育成长阶段可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获取生长的所需营养。在喂食饲料的时候,如果饲料出现发霉、潮湿等现象,应禁止喂食,选择新鲜的饲料重新喂食。除此之外,饲养员还应合理控制猪舍的饲养密度,如果猪舍密度过大,空气质量会下降,增加病毒传播的速度。最后,饲养员应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这种饲养模式不仅可以降低猪病毒的传播速度,还可以有效避免其他猪病的发生。
4 结语
综上所述,非洲猪瘟对猪的健康危害很大,因此,猪饲养员必须加大猪瘟的预防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大猪瘟诊断方法的研究与推进,将更多有效、先进的猪瘟诊断检测技术应用于猪瘟实际检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