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州地区平菇栽培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2019-02-13赵光辉方洪枫吴汉琼郑英姿

食用菌 2019年5期
关键词:培养料平菇出菇

赵光辉 方洪枫 陈 剑 林 原 吴汉琼 郑英姿

(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0)

近年来,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为中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循环农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平菇栽培周期短、见效快、栽培管理简单,近年来栽培规模逐渐扩大,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17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为3712万t,产值2721.92亿元,其中全国平菇总产量546.39万t,较2016年增长1.54%。平菇主要以秋冬季栽培,冬、春两季出菇为主,北方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发生较少,进入春季,随着气温的升高,病虫害频发,成为影响该时期平菇产品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理平菇病害,成为春季平菇栽培的重心,笔者列举了平菇栽培易发生的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要点,以供平菇栽培者参考。

1 黄菇病

病原菌为假单孢杆菌,该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低温、低湿条件下一般不会发生。当棚内温度达到15℃以上时,如果出菇地方通风不畅,菇体长期处于高湿状态或菌盖表面长时间保持有水膜,病原菌就会在菌盖表面大量繁殖,从而引发该病发生,随着温度升高,病害会越发严重。菇体感病后,多数先从菌盖开始出现淡黄色或铁锈状黄斑点,并会扩大蔓延,病斑会变成黄褐色并产生褐色黏液,并散发难闻臭味。感病菇体生长缓慢,菇质发脆,失去正常平菇口感,商品价值降低。另外,该病还可通过菌丝感染整个菌袋,导致菌袋不出菇或出菇量减少;一旦处理不及时,菌袋还易被绿霉、青霉等感染,出现“绿袋头”,造成菌袋彻底报废。

防治措施:(1)喷水方法不当是引发该病的常见原因。喷水一定要选用清洁水源,喷水时要喷雾状水,采取勤喷、轻喷的方法。

(2)加强通风,保证棚内空气新鲜、无异味,无通风死角,每次喷水后要适当加大通风,避免菇体长时间处于高湿状态。

(3)及早发现并清除病菇,同时注意出菇场地清洁,及时清理病残菇体,将菇根、死菇等清理干净,消除病原菌滋生源。

(4)药物预防,利用药剂如黄腐消、万菌消、保清等药剂,每隔7 d对出菇场地清洁消毒,可有效预防黄菇病的发生。

2 核桃肉状菌病

核桃肉状菌又名狄氏裸囊菌,菌落初为白色,后转为黄白色,有时形成浓密的菌丝束。子囊果有一团疏松交错的菌丝组成,初为奶油色,老熟后红褐色,菌体形状不规则,表面有网状皱纹似核桃仁,直径1~4 cm,有时超过4 cm,群生。在平菇菌丝生长阶段和出菇期均会感染,主要表现:平菇出菇袋两端出现核桃仁或菜花状的子实体,初为浅黄色至奶油色,老熟后呈浅褐色,菌肉致密,轻者减产,重者绝产。核桃肉状菌丝白色粗壮,侵染初期无法与平菇菌丝区别,如果核桃肉状菌在平菇发菌期间已存在于培养料内,袋内虽已发满白色菌丝,但很难出菇,掰开袋子,可闻到一股刺鼻的漂白粉味。核桃肉状菌是一种常见的土生霉菌,菌种带菌,培养料带该菌,污水、空气中的菌丝碎片、害虫等都可传播此病。此病多发生在发酵料栽培平菇后期,培养料中含土较多、头潮菇后菌袋内营养不足、菌丝活力下降、发菌期菌袋受热和二潮菇后袋内温度较高(春季出菇袋温15℃以上)等都容易引发该病。

防治措施:(1)优化栽培环境。出菇结束后将菇棚清理干净,对菇棚地面、墙壁、棚顶及棚外周围喷洒食用菌场地消毒剂,将老菇房地面表土层3~4 cm铲去,并且选夏季晴天掀掉棚膜日光暴晒。核桃肉状菌发生严重的菇棚不宜连种。

(2)预防菌种带病。培养料严格按要求灭菌,接种前对菌种全面检查,避免在发生过核桃肉状菌的菇棚内接种。

(3)出菇期预防。保持菇棚内空气畅通,避免高温高湿;春季出菇期,菇棚应采取降温措施,袋温低于15℃,病害发生较轻。

(4)棚内平菇胡桃肉状菌发生后,应及时将发病袋用薄膜包裹移出棚外(不能随处扔),远离菇棚深埋,防止病菌孢子传播;并用食用菌场地消毒剂或石灰水喷洒病区,防治病害扩散。

3 枝霉菌被病

在出过一潮菇后的料面上,出现白色的气生状菌被,且生长旺盛,发病料面不再有新菇长出,在有菇的病区内,病菌菌丝能侵入子实体菌柄或菌盖,使子实体长满白色的病菌菌丝,受害子实体菌柄呈水渍状软腐现象,严重时子实体倒伏腐烂。

防治措施:培养料进行堆积发酵,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菇,降低出菇棚空气相对湿度,加强通风,料面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4 细菌性腐烂病

发病初期在菌盖和菌柄上出现淡黄色水渍状病斑。高湿条件下菌斑发展迅速,最终呈淡黄色水渍状腐烂,并散发恶臭。

防治措施:改善出菇棚环境,加强通风,降低湿度,发现病菇及时摘除,喷洒抗生素类杀菌剂。

5 细菌性褐斑病

病原菌存在于水中,在平菇子实体表面出现不规则的黄色病斑,尤其在湿度高的环境中繁殖迅速,在高温高湿时,特别在菌盖凹陷处及菌盖表面长时间有水膜时该病发生概率大。

防治措施:合理调控出菇棚内温度和湿度,防止料面和子实体表面出现积水,每次喷水后适当加强通风,发现病菇,及时清除。

6 长脚菇病

平菇子实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0~20℃,温度低,平菇生长慢,子实体菌盖厚,颜色深,品质好;当外界温度超过15℃,平菇子实体生长明显加快,同时需氧量明显增加,此时若通风较少,二氧化碳累积,较易发生平菇长脚菇。

防治方法:长脚菇一旦发生,是平菇出菇棚缺氧的最直接表现,成熟子实体已较难改变,幼小子实体可通过加大通风,适当增强光照和降低湿度,将出菇棚二氧化碳浓度降至0.01%以下。

7 平菇药害

子实体或周边农田喷洒有机磷类农药后,菌盖停止生长,边缘形成一条黑边并翻卷,严重影响商品性状。

防治措施:平菇出菇棚尽量搭建在农田上风向,避免在平菇子实体及周边农田喷洒有机磷类特别是敌敌畏等农药,尽量选用隔离、诱杀等物理措施进行虫害防治。药害一旦发生,难以改变,宜将平菇子实体全部采尽,尽快促进下潮出菇。

平菇栽培过程中病害的发生,主要由环境的高温、高湿及通风不良造成,春季平菇管理要点在于创造平菇子实体生长适宜的环境,防重于治,做好出菇棚的环境卫生,通过温度、湿度、通风的合理协调,促进平菇子实体的健康生长。

猜你喜欢

培养料平菇出菇
临清市平菇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平菇种植记
草菇出菇为何怪
平菇菌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不同含水量培养料栽培银耳期间料理化性状分析及对银耳质量影响初探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袋料香菇阴雨季节出菇管理技术要点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