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永定河流域建设水源涵养林技术措施
2019-02-13弓旭红
程 艳 弓旭红
(1.山西省造林局,山西 太原 030012;2.吕梁市兴县国土资源局,山西 兴县 033600)
山西永定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北部东侧,流域面积19 400km2,行政区划涉及忻州市、朔州市、大同市。山西省境内的桑干河、洋河和壶流河等,是永定河流域上游重要水源地和主要生态区域,承担着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不仅维系地区生态安全,而且保障下游水源清洁。流域内由于立地条件差,风沙、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土地沙化严重,森林质量不高,林草植被覆盖率低,水源涵养能力差,加之年降水少且多集中在夏季,河流大多属季节性河流,雨季水土流失十分严重。2000 年以来,永定河流域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水土流失有所缓解,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地区,立地条件差,治理难度大、任务艰巨,流域整体生态依然脆弱。按照《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要求,结合山西实际,通过营造水源涵养林,恢复和重建主要河流源头和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提高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功能,极为迫切。
1 自然气候条件
山西省境内永定河流域地处背风的内蒙古高原内陆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风大沙多,干旱少雨;夏季雨热同期,降水集中,但多暴雨和雷阵雨,历时较短;秋季北方冷空气加强,凉爽而早霜,降水显著减少;冬季西北风盛行,严寒少雪。该区域水资源天然不足,年降水量仅有400mm 左右,年内、年际变化大,年降水量的70%集中在7 月-8 月份,形成“十年九旱、年年春旱”的气候。降水和气温区域分配不平衡,降水由山地向盆地递减,迎风坡大于背风坡,降水量等值线与山脉走向基本一致;气温中部盆地高,两侧山地低,并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
2 造林立地条件
水源涵养林工程主要布局在较大河流源头山区地带,涉及桑干河、恢河、御河、源子河、壶流河、南洋河等6 条永定河干流。该区域海拔高,气候变化明显,地形地貌复杂,沟壑纵横,流域内山丘体上部和中下部阳坡立地条件差,水分不足,表层覆盖薄层黄土,植被少,土地生产力低,沙化严重;山体中下部和阴坡土层较厚,肥力较高。
3 水源涵养林工程措施
3.1 人工造林措施(人工造林、伐桩嫁接、萌芽更新)
3.1.1 栽植树种
水源涵养林的造林树种,应具备根量多、根域广、冠幅大、成林后林冠层郁闭度高、林内枯枝落叶丰富、长寿且生长稳定、抗性强等特点的乡土树种。同时要考虑主栽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以形成混交复层林结构,还要选择一定比例深根性树种,加强土壤固持能力。按上述标准,流域内水源涵养林树种应选择侧柏、油松、樟子松、刺槐、火炬、山杨、白榆、旱柳等乔木树种和山杏、紫穗槐、文冠果、茶条槭、丁香、金银花等灌木树种。有林地的改造,应选择当地的适生树种,如油松、杜松、侧柏、樟子松、小叶杨等。
栽植密度:2.0m×3.0m 或者2.0m×6.0m,每公顷1 650 株或者825 株。
苗木规格:苗高30cm,容器苗和阔叶裸根大苗。
配置方式:混交(针阔、乔灌、块状、带状)。
常见造林模式:油松+樟子松(白桦、榆)水源涵养林,杜松+侧柏水源涵养林,落叶松+云杉水源涵养林,油松更替小叶杨水源涵养林和小叶杨或刺槐生物沟水源涵养林模式。
油松、樟子松、白桦和榆是流域内广泛分布的树种,天然油松在海拔1 500m 以上常与樟子松、白桦、榆混交,形成典型的油松、樟子松(桦、榆)混交林。在海拔1 500m~1 800m 立地营造油松、樟子松(白桦、榆)水源涵养混交林,能够形成稳定的森林群落,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采用行间或带状混交,混栽比例1∶1,株行距2.0m×3.0m,品字形排列,水平沟整地。
杜松和侧柏适于海拔1 000m 左右的石灰岩山地栗钙土以及黄土地。杜松为深根性树种,主侧根发达,喜光,耐旱、耐寒,适应性强,有良好的水源涵养功能。侧柏为浅根性树种,喜光,耐旱、耐寒,适应性强。深根、浅根树种相互配置,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杜松和侧柏带状混交,4 行为1 带,混交比例1∶1,株行距2.0m×3.0m,品字形排列,水平沟整地。
华北落叶松、云杉是本流域内分布较广的树种,天然植被中常常伴生,造林后前期云杉生长缓慢,而落叶松生长迅速,恰好适应云杉喜冷、湿、阴的习性。华北落叶松根系较深,云杉为浅根树种,从水分结构与土壤营养结构上达到了相对平衡,采用该造林模式,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适于山地阴坡、半阴坡,在山地棕壤、山地灰棕壤及淋溶褐土生长,垂直栽培在海拔1 400m~2 500m,年降水量在400mm 以上区域均能正常生长。带状混交,4 行为1 带,混栽比例1∶1,株行距2.0m×3.0m,品字形排列,水平沟整地。
油松更替小叶杨林适于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营造的小叶杨林区。林地土壤类型为淡栗钙土,利用小叶杨树冠遮阴大的特征,油松幼苗需要阴湿、温差小的环境,可以改善油松小气候环境。油松栽植方式采用水平沟整地、品字形排列,株行距2.0m×3.0m。
3.1.2 杨树伐桩嫁接技术
接穗选择省杨树林局研究并繁育的杨树新品种,具有速生、抗旱、抗病等特性。在每年春季树液流动前,将嫁接对象(小叶杨或群众杨)锯掉,伐桩高5.0cm左右,将嫁接部位削平,然后利用劈接法嫁接事先准备好的新品种接穗,并用塑料布捆绑。每个伐桩嫁接2个接穗,位置在根桩两端,然后将伐桩用土埋住。6 月-7 月插穗成活后,解掉塑料布,剪除伐桩上萌发出的萌条。根据新品种萌条生长情况,当年7 月-8 月或第二年春要对新植株进行修剪,并逐年加强抚育管理。
3.1.3 杨树萌芽更新技术
每年春季树液流动之前,将杨树(小叶杨、群众杨)锯掉,再劈伐桩,采取根桩更新或根蘖更新的办法,让其自然萌发。6 月,每个伐桩(根)保留2 株~3 株健壮萌条,剩余萌条全部剪掉,并用土进行埋桩处理。更新以后要加强抚育管理。
3.2 封山育林(包括生物围栏和机械围栏)
对于立地条件差、宜造成水土流失的低效林或有更新条件,但由于人为干扰因素造成的林地覆盖度低的林分,每年要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
3.2.1 生物围栏封育
生物围栏是用带刺的乔灌木作屏障阻碍牲畜危害。与其他封育措施相比,生物围栏在不过多占用土地,却有相同保护作用的同时,又可增加森林覆被率,发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多种功能与效益,形成良好的微域生态环境。
树种选择得当与否是生物围栏营建成败的关键。应尽量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易于更新繁殖而牲畜不易啃食的带刺乡土树种,如沙棘、柠条锦鸡儿、沙枣、刺玫、白刺等。树种配置要合理,要营造乔灌结合、高矮搭配的混交林带,可起到保护和防护的双重作用。林带宽度一般5.0m,栽6 行~8 行,灌木纯林0.50m×1.0m 或1.0m×1.0m;乔灌株间混交林,行距2.0.m~3.0m,乔木株距3.0m,每2 株乔木间栽植2 株灌木,乔灌木呈品字型配置,做到高低搭配、错落有致。
3.2.2 机械围栏封育
选择村庄周边牲畜活动频繁、人为破坏可能性大的地段设置围栏。围栏规格: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高1.80m,横断面为正方形,边长10cm×10cm,桩间距5.0m,地下埋深30cm,桩中埋设3 根冷拔钢丝。在地面以上沿桩固定七线铁丝网(网格断面20cm×20cm),水泥桩白蓝色相间,白色和蓝色宽度均为2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