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风沙区造林技术
2019-02-13李晓芳
李晓芳
(运城市林业局,山西 运城 044000)
油松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和用材林树种之一,在华北地区尤其是在山西晋中以北地区生长良好。油松抗寒能力较强,能耐-25℃的低温;抗旱能力也较强,在年降水300mm 的地区也能正常生长;对土壤养分条件要求不严,从土壤中吸收氮素及灰分元素的数量比其他树种少,根系能伸入岩石缝隙,利用成土母质层内分解出来的养分,即使在比较贫瘠的以花岗岩、片麻岩、沙岩等母岩上生成的风化土壤上也能生长。特别是在风沙区的固定半固定沙地或流动沙丘边缘地带生长良好。油松为深根性树种,主根明显,侧根伸展较广,根系生长有较大的可塑性,在深厚沙土及多裂隙母岩的山地土壤上形成深根系,主根深可达3.0m 以下;吸收根群多分布在地表30cm~40cm 土层内,吸收根上有菌根菌共生,对促进树木生长十分有利;生长速度中等,幼苗期生长虽慢,但从第5 年以后高生长加速,一直可以维持到30a 左右的时间。
1 造林地的选择
1.1 立地类型的选择
油松除在其自然分布范围内造林外,从各地的生产实践看,选择沙地造林很有前途。沙地栽植油松已被国内外经验所证实,据有关资料,在有粘土间层的平沙地上营造的林分,35a 生油松林平均高达13.10m,平均胸径25cm。如朔州市平鲁林场在风沙区营造的8.0a 生油松林,高生长达到2.0m 以上。山西雁门关以外的地区大部分属于风沙区,既有固定沙地,又有半固定沙地,均适宜营造油松林。因此,从立地条件类型选择,油松是广大的风沙区比较理想的造林树种之一。
从造林地的地形部位来讲,阴坡、半阴坡是最理想的造林地。因为无论在风沙区,还是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分分布的一般规律是阴坡、半阴坡高于阳坡、半阳坡。据实测,阴坡土壤含水量要比阳坡高4个百分点,阴坡土壤含水量在正常年份为13%,而阳坡含水量仅有9.0%。半阴坡与半阳坡土壤含水量的分布规律,也大致与阴坡半阴坡相同。山西省杨树林区1980 年在阴坡栽植的油松,至今高生长为4.80m,而在阳坡栽植的油松,高生长仅有2.60m,两者相差2.20m,差距十分明显。这种差别主要是与造林地的水分有关。因此,从造林地的地形部位讲,应选择阴坡半阴坡作为造林地。
1.2 土壤类型的选择
土壤类型的选择,是营造油松林的重要因素之一。油松具有发达的根系,蒸腾强度较低,较耐土壤干旱。根据山西省杨树林区多年的生产实践,油松造林成活率高和生长快,应选择森林棕壤、褐色土及黑垆土作为造林地。另根据油松生长要求土壤通气状况良好,应选轻质沙壤土作为造林地。若选择其他类型的土壤作为造林地,则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通气状况。
2 整地形式
油松造林的整地方法有多种多样,但主要取决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自改革开放以来,各地依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积累了营造油松林的不同整地方式经验。现将最常用的几种方式介绍如下。
2.1 水平阶整地
水平阶整地,也叫做水平条带整地,主要应用于石质山区。具体方法:根据石质山区土石混杂、坡面高低起伏、灌木片状群生的特点,采取带长3.0m、宽50cm、深30cm 的规格整地。条带与条带之间距离平均为1.50m 左右,呈品字形排列。整地时应将杂草石块捡净,整地深度必须达到30cm 以上。
2.2 带状整地
带状整地就是在已固定的、坡面比较平缓或较长且平的沙梁上的一种整地形式。具体做法是:带宽1.0m~3.0m,带向与主风向垂直,带间留1.0m~2.0m宽的原生植被作保护带。平缓的沙梁带状整地要求平整,坡度较陡的地方带状整地要按等高线整地。带长不等,宜长则长、宜短则短,因地制宜。
2.3 水平沟整地
水平沟整地主要是在风大、干旱的黄土丘陵区采用。具体做法是:在预先规划好的植树行上开沟,沟的上口70cm~80cm,沟的下底宽50cm~60cm,沟深50cm 左右,沟底要平,沟的二沿两侧要拍光砸实。水平沟的长度一般在3.0m 左右为宜,如超过3.0m 以上,应在沟中间留埂,以避免沟底不平雨水横流。
2.4 鱼鳞坑整地
鱼鳞坑整地方式,主要用于地形支离破碎的石质山区。大鱼鳞坑长1.20m、宽60cm、深30cm,每坑栽植苗木2 株;小鱼鳞坑长60cm、宽40cm、深30cm,每坑栽植苗木1 株。不论采用哪种鱼鳞坑,但苗木必须栽植在鱼鳞坑的中央。
3 造林方法
油松造林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即播种造林和植苗造林。播种造林首先要选用品质优良、发芽率高、无病虫害的种子。其次是最好在头年整好地上进行,播种时开挖20cm 左右的小穴,每穴下种10 粒左右。如采用随整地随播种,应掌握播种穴的破土面不要太大,土块要打碎,覆土选用湿土。播种造林省工、幼林生长好,但用种量大、鸟兽为害严重、出苗率不稳定,在当今营林中基本不同用。植苗造林虽投资投工量大,但成活率高、后期树木生长快,是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植苗造林要把握好以下技术环节:①选用顶芽饱满、根系发达、叶色浓绿、高径比例合适的苗木造林,以2.0a 生或换床苗为主。②造林前打泥浆或蘸根。打泥浆要在起苗后立即进行,使泥浆均匀地黏裹在苗木根系,保护苗木。蘸根是将ABT 生根粉、根宝等植物生长激素按要求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将苗木放进溶液中浸泡,一是起到保护苗木的作用,二是能促进根系生根。③栽植以穴植为主,方法主要有直壁靠边栽植、窄缝栽植、穴坑中央栽植、人造小阴坡栽植等。前两种方法适用裸根苗,后者适用带母土苗。不论何种方法,都应做到随运苗随栽植,苗木根系舒展不窝根,分层填湿土和适当采取防寒防旱措施。④壮苗每穴栽1 株,苗木质量较差者每穴可栽2株,但要留出一定的株间距离,为日后适时间苗和抚育创造条件。⑤雨季造林要掌握好雨情,在雨季前期或透雨过后栽植,最晚不能超过7 月下旬,以确保苗木成活和安全越冬。
4 抚育管理
林地松土除草主要在幼林期间进行,一方面是防止杂草与幼树争夺土壤水分,另一方面是可以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促进幼林生长发育。松土除草要连续进行3 年,每年2 次~3 次,并以春季为主,直到幼树生长高度超过杂草层的高度为止。
4.1 间苗定植
播种造林用种量大,会形成丛生现象。油松丛幼苗期对不良环境有抵抗作用,对幼林生长有利。但3.0a~4.0a 后,丛生各植株对不良环境的抵抗作用就变成互相争夺土壤养分、光照及水分,对生长不利。对丛生植株间苗定株,可分两次进行。在第3.0a~4.0a进行第1 次间苗定株,每穴留苗2 株~3 株;第二次间苗定株在第6.0a~7.0a 时进行,每穴留健壮苗木1 株。
4.2 间伐
油松林郁闭后开始分化,需通过间伐措施调整密度,促其继续生长。间伐一般在9.0a~10a 时进行第1 次,每公顷保留3 000 株左右。到第20a 时进行第2次间伐,每公顷保留1 950 株左右。当油松林的作用以防护为主要目的时,间伐后的密度可适当大些,保留株数也可适当多些,但应以不影响树木生长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