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2019-02-13刘婷婷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33期
关键词:空腹血糖糖尿病

刘婷婷

(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162850)

2型糖尿病即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具有难以根治、并发症多的特点。老年人群为该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在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的社会背景下,我国该疾病患者的发病数量不断增加,据统计,平均每10人中就有1人患有2型糖尿病,不仅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也造成了较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1]。因此,探索治疗该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案十分必要。本研究对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拜糖平、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进行评价,并分析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旨在为日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1 0 4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于2 0 1 7 年10月~2018年9月在我院初次确诊。应用单双号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例数相等。A组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38~70岁,平均(56.1±4.8)岁。B组中,男、女各26例,年龄39~68岁,平均(56.9±4.4)岁。对两组各项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均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在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开展。

1.2 方法

A、B两组患者均接受饮食控制、体育锻炼等生活干预。A组在生活干预的基础上口服拜糖平(国药准字H19990205;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每次50 mg,每日3次。B组在生活干预的基础上口服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20023370;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每次0.25 g,每日3次。两组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分别检测和统计分析A、B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另比较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数据分析

应用SPSS 25.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描述为,t检验差异;计数资料:描述为n(%),x2检验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糖水平

A、B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统计学处理均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A组、B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比较;mmol/L;n=52)

表1 A组、B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比较;mmol/L;n=52)

组别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组 10.8±1.2 6.0±1.3 15.3±2.8 8.8±1.4 B组 10.9±1.5 6.3±1.4 15.6±2.7 8.7±1.6 t 0.325 0.981 0.482 0.294 P 0.746 0.330 0.631 0.770

2.2 药物不良反应

A、B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学处理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A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我国临床常用药物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伴随着新药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进入新世纪以来,临床上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不断增多。拜糖平和二甲双胍为现阶段临床上应用相对较多的两种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但关于两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尚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基于上述现状,本研究对上述两种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由上文结果部分内容可知,两种药物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状况,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

拜糖平为葡萄糖抑制剂,药理研究证实其可对人体内多种糖类的分解进行抑制,延缓机体对糖类的吸收,降糖效果较好[2]。二甲双胍为双胍类降糖药物,药理研究证实其主要通过加强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率,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摄取来发挥调节血糖的功效,也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3-4]。两种药物单一应用,配合生活干预,作用机制不会受到明显干扰。因此,不良反应均较少。

综上所述,拜糖平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对患者实施治疗。

猜你喜欢

空腹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糖尿病知识问答
采血为何要空腹
糖尿病知识问答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空腹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