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公交:5G交流低时延

2019-02-13王兰

汽车观察 2019年1期
关键词:湘江智能网公交

文AO记者 王兰

长沙市开放道路智慧公交线路的试运行,意味着“智慧公交”项目从理论实验正式迈向应用实践。

2018年12月28日,下着小雨的长沙有些阴冷,但湖南湘江新区正迎来一批特殊的乘客,他们热情高涨,正在开心地体验智慧公交车。当然,《汽车观察》记者也属于该批热情乘客之一。

“起步、转弯、停靠,一气呵成。”在这辆没有司机参与驾驶操作的智能驾驶公交车车箱内,不时爆发出大家开心的笑声,温暖着寒冷的空气。

“未来,智能驾驶公交车将大大降低我们的劳动强度,也使公交运行更安全、更高效。”连续25年交通零事故的长沙7路公交车驾驶员吴晓红这样对《汽车观察》说。

当天,吴晓红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长沙市的“首乘荣誉市民”,她接过湖南湘江新区智慧公交示范线的“首乘证”,凭证上车,代表长沙市的公交车司机试乘智慧公交。

那么,开放道路上的智慧公交试乘体验如何?智慧公交对湖南湘江新区又有哪些战略意义?

车路云协同赢得认可

当天上午,包括《汽车观察》记者在内的众多试乘者,期待又喜悦地快步踏上智慧公交车,开启试乘之旅。

关门、起动、提速,智慧公交稳稳地从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出发了。“起步与司机驾驶的公交车差别不大。”一位试乘人员话音刚落,智慧公交突然一个急刹车,顿时,全车人哄堂大笑。原来一辆白色小轿车超车,被智慧公交感知到并采取紧急制动措施。“请大家扶好。因为是开放道路首发,车辆属于测试阶段,也是这辆车第一次面对开放、复杂路面环境的应对能力。”技术人员提醒说。

“智慧公交车对红绿灯、道路两侧障碍物识别精准,我没有试乘担忧。虽然刹车时有明显的惯性,有一些突然,但在车辆测试阶段,相信测试成熟后试乘感觉会好很多。” 老司机吴晓红给出专业的试乘评价。

自动驾驶到来后,会担心被失业吗?吴晓红思考了一下说:“目前,还不担心。智慧公交车现在还不能完全代替驾驶员,它只是协助驾驶员降低劳动强度。我希望智慧公交车能早日来到身边。”

首乘人员们还在热烈地讨论着智能驾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转眼间,从测试区出发,沿智慧公交线路行驶,在驾驶员不操控方向盘的情况下,成功通过红绿灯路口、转弯、停靠的智慧公交车已经到达了目的地。

意犹未尽的人们下车后,未马上离开,继续向工作人员提问。“智慧公交车与红绿灯有一个信号交互,当红灯亮时,它会自动停车。驾驶员作为安全员,监督整辆车的运行状态,在可能出现突发情况时,才会介入。” 技术人员这样说。

湖南湘江新区智慧公交示范线为全国首个开放式智慧公交项目,全长7.8公里,起点为为望江路与学士路交汇处,经望江路、学士路、莲坪大道、含浦大道抵达学信广场终点站,沿途停靠11个站点,双向总计22个站点。一期计划投放4辆中车电动智能驾驶公交试运行,其中2辆公交车由中车电动基于L3级自动驾驶智能系统前装集成生产,2辆由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基于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智能系统后装改造。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将作为第三方管理机构,负责项目日常管理。依托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该项目将打造集研发“车-路-云”应用于一体的智慧公交全国示范线、I-BUS产业孵化、零部件实车测试数据及品牌宣传四大平台,逐步建立智慧公交行业标准,形成成熟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输出并向全省示范推广。

据了解,目前,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内及智慧公交示范线7.8公里开放道路已实现5G信号全覆盖,在基于5G的车路协同及车车协同的V2X应用场景下,智慧公交及其他智能网联汽车能做到与红绿灯系统及其他车辆之间的无障碍“交流”,5G网络的全覆盖确保了车路及车车之间“交流”的低时延,能够帮助驾驶员规避危险,提升驾驶效率,也可以将数据上行传输以供智能网联汽车实现进一步的数据融合和协同控制。借助5G网络能力,可深入探索车路云系统解决方案,推动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发展。

可见,从封闭环境测试走向开放环境试运行,是对智能网联技术的先进性、成熟性、稳定性以及和周边交通环境融合性的考验,湖南湘江新区智慧公交示范线首次开放道路试运行赢得了首批乘客们的一致认可。

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新高地

“开放道路智慧公交示范线试运行”对于长沙甚至湖南而言意味着什么?

“这条‘智慧公交’线路是面向未来智能交通的车路协同示范线路,具有安全可靠、技术领先、智能运营等特点。”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将行业内最先进的智能、网联、高精度地图等资源集成到线路做示范,实现了研发、生产、测试、应用、推广的一体化发展。同时,依托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的测试平台及自主研发的智慧公交数据监控和运营平台,在安全规范和调度运营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智慧公交”是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车联网等先进技术和理念,不断应用和研发最前沿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让“人、车、物、路、客”全要素互联互通,实现“互联网+公交”有效渗透和深度融合的全新产品。而长沙市开放道路智慧公交线路的发布,意味着“智慧公交”项目从理论实验正式迈向应用实践,标志着长沙在科技交通智能制造和创新应用等方面走在了最前列。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李焱博士说:“目前,主要考虑车辆的安全性;未来,我们会不断优化智能驾驶技术,逐步实现安全、舒适与高效运营相结合的目标。”

李焱进一步分析说:“与封闭测试区测试车辆的基本稳定性不同,开放道路的测试是全面检测车辆在实际道路中遇到行人、障碍物、突发情况时的系统响应和车辆性能。未来,我们根据车辆测试数据对车辆安全进行深入分析,实现对软件系统的不断优化。因为智能不仅体现在车辆平稳、安全运行的一方面,还体现在为乘客出行塑造新体验的更多方面。”

据悉,该“智慧公交”项目开发主要分为制造与改造、批量测试和应用推广三个阶段推进。

同时,在湖南湘江新区智慧公交示范线首发仪式现场,还举行了“湖南湘江人工智能学院”授牌仪式。

据了解,“湘江人工智能学院”是由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倡导发起和协调推动,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有限公司、百度、湖南移动等有关高校、企业合作设立,按照 “一院四分院一基地”的模式建设,强化区校企联动,整合资源开展人工智能领域新工科建设试点,通过改革专业课程、实施跨学科培养、开展综合实习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生活能力,培养输出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较强、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复合型、应用型、实用型人工智能产业人才,为加速湖南湘江新区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推动新区乃至长沙、湖南人工智能产业率先发展、强势崛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可见,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湖南湘江新区深刻把握未来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以测试区为切入点,着力以场景示范为牵引,以创新研发为驱动,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行业联盟为纽带,以政策法规为突破,以产业集聚为目标,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创新、突破、应用和产业化,致力于把湘江新区、湘江智谷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和产业化高地。

目前,一大批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加速集聚和快速成长,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有限公司、百度、腾讯、京东、德国大陆、猎豹移动、湘江地平线人工智能研究院、中车新能源汽车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院等已入驻或签约。

未来,湖南湘江新区将在2019年建成100公里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片区,率先建成首条智慧高速示范线,全面探索智能驾驶出租车、物流车、环卫车以及智慧停车场等应用场景落地;2020年将打造“基于5G互联的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出行生态示范片区”。

另外,在测试区内,与会嘉宾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集群测试场观摩“全球最多自动驾驶车型亮相长沙”静态展示、移动5G网络演示。此次测试区亮相车型为百度Apollo开放平台下的20多款智能车型,这也是继百度提出助力长沙打造“自动驾驶之城”后首次将Apollo开放平台的多种智能车型带到长沙。

无疑,从封闭道路到开放道路甚至未来更多的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湖南湘江新区正用实际行动,抢占“智能”先机。他们正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中发展最快、前景最广阔的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内快速行动,跑出属于“长沙”特色的加速度,以此推动长沙人工智能产业“换道超车”。

猜你喜欢

湘江智能网公交
交通运输部:扩大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应用
《智能网联汽车城市发展指南》即将发布
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政策研究
湘江魂
智能网联汽车前方防碰撞辅助系统的设计
红三十四师浴血奋战湘江之侧
湘江渡
等公交
公交Ⅱ个股表现
湘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