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遇冷,金融遇热
2019-02-13郑劼
文AO记者 郑劼
与凛冽车市形成对比的是,2018年,汽车金融行业大步踏入大发展时期。
2018年的汽车市场必将被载入史册,全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781万辆和280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2%和2.8%。狂奔了十年之久的中国汽车市场疲态尽显。
然而,汽车金融行业却是另一番景象。融资租赁划归银保监会、互联网汽车金融持续发酵、网贷业务迎来大规模洗牌、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逐渐渗透到汽车金融行业,再加上车市低速增长导致的金融市场需求启动,汽车金融行业正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
借力汽车金融盘活存量竞争
“中国汽车市场已经由增量竞争转为存量竞争,如何去盘活存量拉动增量,保持汽车市场可持续的发展成为关键,结构性调整成为迫于眉睫的事情。”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认为,“需要大力发展汽车金融,提升消费金融的渗透率来扩大消费。实现盘活存量,提升新车的销量;挖掘消费,扩大消费以及开拓农村市场。2018年我们若干次和传统汽车厂和新创的汽车厂共同在探索,未来的市场形势下,如何建立起一个新兴的流通模式获得更好的未来。”
广州威尔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MIO赖敏茹对此表示认同,她说:“我们研究发现汽车金融有两大特点,汽车金融用得好的品牌,价格下滑速度会减慢。汽车金融的确是一个‘金引擎’,能够帮助我们撬动汽车的消费,并且不单是追求量方面的一个保证,更多是追求质方面的保证。它主要的两大特点:一个是应对价格的竞争反映在三个方面,延缓价格下降的速度,减少价格下降的幅度,以及降低直接降价的伤害。第二是拓宽利润。最后是能够带动其他水平业务的发展。
既然汽车金融已经成为推动汽车销售最重要的工具之一,那么又该如何针对各个细分环节持续利用汽车金融推动行业发展?吉致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李霞指出:“新常态下需要心态的转变,告别只做新车和产品的思维,赋能经销商,发掘更加适用于年轻一代C端客户的金融科技产品。”
90后成汽车金融消费主力
“无论是汽车市场还是汽车金融市场,年轻群体都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一观点得到了行业内各大研究机构的共同认可。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已经由增量竞争转为存量竞争,需要大力发展汽车金融,提升消费金融的渗透率来扩大消费。
2018年11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金融分会联手百融行业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了《汽车融资租赁行业研报》。通过对用户进行画像发现,汽车融资租赁客群趋向于年轻化、低学历、四五线城市。
《研报》显示,汽车融资租赁申请用户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6岁~40岁之间,即80后、90后人群,客户占比达到 78%;其次为41岁~50岁人群,占比达18%。从用户性别来看,借款人以男性为主,大约占到80%;放款人比例中,男、女性放款人数占申请人数的比例相当,分别占48%、46%。从学历来看,申请人学历普遍较低,而教育程度越高,放款比例越高,但整体上主要集中在初中、高中和大专。
2018年11月17日发布的《2018中国汽车金融年鉴》也披露,到2025年,国内市场90后汽车消费占比有望达到54%,成为市场中坚力量,80后降至25%,70后将会降至9%。这意味着,未来十年,90后将逐渐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主力。并且,由于90后对信贷、二手车、新能源车的接受程度较高,将直接带动汽车信贷消费渗透率和直租、以租代购渗透率的不断攀升。受此影响,中国汽车金融实验室预测,2018年汽车信贷渗透率达到43%。
2018年年底,尼尔森中国也发布了《2018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报告》,针对90后的这个备受关注的新生力军,专门加大了其调查样本量,并专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显示,相比70后、80后,90后对二手车、网络购车、直租性融资租赁、新能源汽车、共享汽车的接受度更高;同时,90后的汽车信贷率近半,呈现逐年攀升趋势,已然成为信贷消费的主力军。
作为汽车金融企业代表,长安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红钧也深有感触,他说道:“前十个月,长安汽车金融的贷款放贷客户,80后 超 过75%,90后35%,95后 是10%。2018年,年轻人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客户群体,年轻化趋势已经汽车金融行业的重要特征。”
线上+线下打造生态闭环
惨淡的市场形势下,汽车经销商在2018年深陷卖店、退网、转型的泥沼中。庞大集团多次通过“卖店”和股权转让出售旗下资产,甚至被爆陷入资金链危机;亚夏汽车在5月份“卖壳”后,花了185亿并购中公教育,朝着非学历职业就业培训服务转变。部分快速扩张的二手车、新零售、电商等线下体验店也感受到压力:人人车关闭城市业务数量达两成,大白汽车大规模优化店面布局,易鑫也在收缩加盟店的规模。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互联网公司、传统车商、互金平台及汽车金融资产端平台开始全速加码汽车金融。2018年8月30日,银保监会公开了最新的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名单,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国银行业共有机构4571家。《年鉴》显示,这4000多家机构按类别分有22类,其中有17类在玩消费金融、汽车金融。
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监管的趋严,使得汽车金融行业加速进入洗牌期。《2018中国汽车金融年鉴》指出,随着汽车市场由“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感觉到新车贷款业务“天花板”的汽车金融公司积极转型,或尝试做多品牌业务,或把目光瞄上二手车金融。
不过,在多品牌业务上,除上汽通用金融、奇瑞徽银金融等,其他家业务量都不大或并不积极拓展多品牌业务。各家在二手车金融业务上虽表现得跃跃欲试,但限于渠道窄(大多数为本品牌的授权经销商)、监管严、产品不灵活等因素,大多成绩平平。
拓展服务范围转型出行服务、延伸汽车金融服务链条,显然更能发挥汽车金融公司的优势,增加利润点和客户粘性。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平台也在致力于向出行金融服务商、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提供商发展与转型。各玩家都在积极涉足汽车交易、联通线上线下,为用户提供选车、销售、金融、售后维修、保险等全流程服务,打造汽车金融生态闭环以构建竞争壁垒。如上汽通用金融要从“传统汽车金融服务商”向“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提供商”转型;灿谷也要做“客户全生命周期开发”。
面对日益加剧的竞争,银行选择发力布局汽车金融全产业链,如光大银行、中信银行等大银行选择围绕汽车产业链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来谋求收益;宁波通商银行、九江银行、北京银行等城商行更多是深耕某些汽车金融领域和区域市场;以微众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银行也瞄准了汽车金融市场。
尼尔森中国区汽车业务高级总监武晓萍发布的《2018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报告》显示,4S店仍是购车主流渠道,90后汽车信贷率近半,三线及以下城市群体更青睐传统银行信贷。
争相布局低线城市
“渠道下沉”是2018汽车市场的关键词,堪称各大厂商和金融机构攻坚市场的重头戏。
主机厂商方面,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一二线城市汽车保有量趋于饱和,三、四线及以下低等级城市开始成为大多数主机厂商的“角斗场”,“千县万乡”成为汽车市场新的销量增长点。上汽、北汽、长安、东风、广汽等国内一线主机厂都纷纷成立了各种形态的“新渠道部门”,开启了渠道下沉的网点布局战略,以求提高销量、扩大市场份额。
从消费者贷款购车可选择的渠道来看,不同于一、二线城市主要以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为主,三、四、五线城市越往下4S店布局越少、更多是一些汽贸店和二网车行,银行、汽车金融公司虽在加快业务拓展,但基于成本、风险等多方面因素较难将业务进一步下沉覆盖,这正给了融资租赁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参与者机会。
相对于传统的分期购车交易,以租代购等分期购车,以更低的首付和灵活的分期方式,主打很多3-5线城市,适应的用户群体相对传统平台交易用户更次级,提供的车辆也更为低端化,覆盖的用户群体更广。融资租赁公司、汽车电商、互联网金融平台、P2P平台、消费金融公司等都在强势介入三、四、五线市场汽车金融业务。
与此同时,毛豆新车、大搜车、花生好车、妙优车等汽车新零售,致力于建线下店;瓜子二手车、人人车、优信二手车等二手车电商,不约而同地选择放弃以往热衷的“广告战”,开始加速“线上+线下”的业态融合,掀起了重资产布局线下业务的新热潮;灿谷、长安新生、美利车金融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崛起;比亚迪汽车金融、华晨东亚、广汽汇理、北汽新能源、什马出行在新能源汽车金融领域“跃跃欲试”。
科技助推行业升级
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金融科技已渗透到汽车金融行业各环节。
具体来说,如何利用科技力量赋能汽车金融各个环节?《中国汽车金融》主编王丹妮介绍,利用科技手段优化产品定价、简化业务流程、识别优质客户、提高风控能力等,都可以大大改善服务品质、提升消费者购车体验,从而实现汽车金融产品全面化、多元化和个性化,助推汽车金融转型升级。在这些方面,作为实践者的各大金融机构有着深刻体会。
作为合资企业代表,华晨东亚汽车金融有限公司CEO高骏提到:“我们为中国客户量身打造了金融APP,在APP的基础之上,全力打造数字化平台,将客户获取信息、申请贷款、查询流程以及贷后服务等纳入一站式服务系统。”
长安新生(深圳)金融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霍宇南则坦言,智能化审批系统的应用、AI系统应用、人脸识别还有微表情识别正在变革汽车金融行业。他说:“告别以往纸质审批的繁琐程序,科技给汽车金融带来崭新的面貌。此外,运营、风控系统的打造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对行业的推动。”
长久集团金融系统总裁王立新则分享了针对B端的科技助力风控的手段。通过云图,长久金融能够大量抓取工商注册信息整合资源,收集行业法人报告,形成一个基于个别单品的客户信息,提升获客效率、降低获客成本。
此外,广汽汇理从2017年就开始大力推动数字化建设,陆续推出了E站专享、快审通、微信自助贷后服务等多项线上便捷服务;通过产品创新、授信流程优化、运用科学风险量化模型及大数据策略等举措,平安银行汽车金融业务整体系统自动化审批占比达67%,其中二手车业务自动化审批率达59%;中国银行利用实时分析、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内外部数据,通过对客户、账户和渠道的综合分析,对客户画像体系、线上化分期申请系统、智能化的自动审批系统等方面进行完善。各种成功案例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