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学徒制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19-02-12颜红
颜红
[摘 要]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校企合作形态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现代职业教育与传统学徒教学充分结合,是有效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新途径。而对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来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应用和涉及范围十分广泛,社会和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也逐步趋向于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必须要改革和创新,将培养技能型计算机人才作为教学的基础标准。在此浅谈现代学徒制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
校企合作是实行现代学徒制的基础,其打破了职业教育与工作就业之间的障碍,学生可以一边在学校进行理论化、知识化的课程学习,一边进入企业,跟随师傅掌握实际操作的流程和技术。而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造就了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既满足了相关专业企业的需求,又保证了学校教育的高效性和完整度,同时还会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这就是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效果。所以在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施行现代学徒制,是当前社会背景下的迫切需求,是高职学校和教师革新教学的必然途径。
一、课程设计——实现现代学徒制与实践课程结合
(一)建立学徒班级制
要實现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现代学徒制,首先要求院校能深化与企业的合作模式,从而建立专业化的学徒班级,然后根据现代企业对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技能需求,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IT运维技能的专向输出,将桌面控制、网络安全、机房管理以及服务器运维等多项任务进行模块化、分离化,开展综合扩展专项研究的学习形态,保证学生的技能完整性和专精度,培养网络运维工程师、服务器工程师、计算机网络安全工程师等具有职业方向的高素质人才。
(二)开启证书必修制
如今企业对学生证书的要求越来越明显,因此必须要将ITSS工程师的认证考试内容加入课程中,一方面扩展学生的实践技能,帮助学生具备最新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能通过考试和认证书,为学生的上岗资质扩展深度和广度,保证学生有能力迅速适应以后的工作。
(三)课程与实训结合
课程内容是为学生就业服务,而实训内容则是模拟就业的工作状态,所以课程内容必须要充分结合实训内容,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能真实有效地适用于工作,同时还应扩展学习一些职场能力,比如,在社交、合作、管理、应对等方面,能让学生在工作中如鱼得水,进一步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另外还应控制课堂教学的课时数,至少有一半课时要让学生接受师傅的实际指导。
二、教学环境——创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线上线下结合
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徒制会缩短正常授课课时,所以通过增加网络课程,可以补充学生在知识性内容学习中的不足,扩展学生的自学时间和能力;而在企业实训的过程中,通过信息平台,学生能与师傅产生更多的交流,可以实时解决学生的疑惑和问题,促进师徒之间的关系。
(二)课程实训同步
学生所学习的课程要依据实训内容开展,而实训也要根据学生的课程而设计方案,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就要以《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内容为核心,进而设计由浅入深的实训步骤,完成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衔接。
(二)校企合作深化
就目前来看,校企合作仍处于浅层阶段,学校借助企业的实训,帮助企业输送应用型实践人才,但在现代企业中,对人才的需求不仅限于此,所以企业应与学校深化合作,建立专门的人才孵化基地,通过选拔人才加入创新实验室或管理培训基地,为企业提供创新型技术人才和素质型管理人才,彻底满足企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
三、测试评价——改变学生考量标准以及审视方式
(一)修正考量标准
传统的学生考量主要以考试为主,但是学习成绩并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能力,尤其在现代学徒制开展的情况下,应加入学生师傅的考察和评定,通过学校考试与实训考察的双重考量,总结学生的不足,进而做出相应的弥补和专项培训,帮助学生完善能力,成为符合工作要求和学校标准的学生。
(二)调整审视方式
传统的学生考查以学期为单位,长期间隔的考核往往会让学生懈怠,从而放松学习的认真度和紧张感,所以学校应该将审视学生的时间间隔缩短,改为每个工作周期考量一次,以不断激励学生努力进步。
综上所述,在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施行现代学徒制,教师就必须要从以上三个方向做出教学改革,由此实现现代学徒制在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杨美浓.现代学徒制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20).
[2]朱玉凤.计算机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农业网络信息,2015(12).
[作者单位]
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赵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