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探讨

2019-02-12谢小敏

求知导刊 2019年41期
关键词:渗透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摘 要: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出现了很大的转变。语文教学除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外,还承担着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语文教材中很多知识点都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与精神素养,对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实现语文教材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1-0012-02

引言

在我国历史中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随着历史的变迁一直流传下来并在国人的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发现语文教学中涉及很多传统文化知识,他们逐渐认识到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等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转变课堂模式,帮助学生尽快吸收课堂知识,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文化不断传承,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一、强调课前预习,积极分享文化资料

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该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很多课文内容涉及学生的知识盲区,只有通过课前预习,学生才能对文章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才能及时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在进行有关于传统文化的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搜集课文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也能够及时复习查到的资料,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安塞腰鼓》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安塞腰鼓这种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行收集关于安塞腰鼓的资料,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明白安塞腰鼓的来源、历史发展故事以及艺术风格,让学生在开始上课前就对安塞腰鼓这种艺术形式表现的磅礴气势产生共鸣。在亲自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明白我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除了搜集跟课文有关的资料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搜集我国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程,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在课堂开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搜索到的知识,通过同学之间的分享能够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学生能够了解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识。最后,教师再将学生搜集到的这些资料进行整合,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课堂内容的调整。学生在课前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可以使课堂教师开展得更加顺利,教师教学难度会大大降低,学生能够快速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及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二、将传统文化与传统风俗节日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文化很多都与我国传统的节日风俗有所联系,尤其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古诗都涉及传统节日,如中秋节、端午节等重大节日。所以教师在进行这部分文章教学时可以将教学内容与传统节日风俗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体会到传统节日风俗的魅力,感受到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中秋佳节作者苏轼孤身在外的场景。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文章涉及的节日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内心感情。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在中秋节,中秋节自古以来就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此时的作者却独自待在庙中。在阐述完文章背景后,学生就能够体会到因为没有与家人团聚的作者此时心中是充满了孤独寂寞的。

三、强调文化实践,在实践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不是单一的艺术概念,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落实在真实学习生活中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优秀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建立开放的语文教学模式,创造多样的教学渠道,让学生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不仅能够成为文化知识的继承者,还能够成为文化知识的传承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过去的文化知识。对于不正确的,要及时抛弃;对于优秀的,要延续下去。只有在这样自主分析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够进一步获得思想上的进步。

初中语文涉及很多文言文,尤其以《论语》十二章、《孟子》二章这类文章为主。这两本书属于“四书”,凭借书中传递的各种做人、治国的道理流传于世。在进行这些文言文教学时,教师要强调文章中的思想文化。比如,《论语》十二章中就要求学生学会“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些道理,在学生掌握这些学习的道理之后,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将这些思想充分应用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学会主动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他人的帮助解决自己无法攻克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得到有效提升。这些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很强,如果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背诵这些文言文是沒有意义的,一定要在学习生活中充分应用这些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

四、丰富传统文化知识,拓宽文化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使用的教学工具越来越多,这使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一本小小的教材。在语文考试中,书中照搬的考核内容越来越少,更多的是考核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考核学生积累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学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泛,教学内容也越来越新颖。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进行教学内容上的创新,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向学生拓展更多的课外语文资料,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储备大量的语文知识。教师在进行课本内容的教学时要将优秀的传统元素结合起来。

初中语文教材与低年级语文教材不同,有很多文言文与古诗。文言文与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在开展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进行内容上的拓展,使学生吸收更多的课外知识。例如,在学习《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时,教师不仅可以向学生讲述其背景与含义,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同一时期李白写的其他诗,让学生通过分析阅读这些诗体会当时李白的生活背景与内心情感。学生能够对李白的个人生平和文学特色有更好的把握,在以后的语文考试中,学生在没有教师的帮助下也能够独立地进行诗歌鉴赏。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适当举办传统文化交流活动,如诗歌背诵大赛等,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使学生能够通过这些活动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结语

总而言之,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经历了历史的变迁,结合了先辈的智慧结晶而流传下来的,对于培养人的精神修养与行为方式有积极的影响,值得与语文教学进行融合。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教学方式上的创新,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郭菊翠.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措施分析[J].名师在线,2019(21):55-56.

作者简介:谢小敏(1981.12—),女,江苏姜堰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渗透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