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波普艺术与中国当代雕塑

2019-02-12薛晓

神州·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波普艺术

薛晓

摘要:具有艳俗波普风格的中国当代雕塑作品的出现有助于当代雕塑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地位的提升和价值的认同。这些作品记录了时代精神文化的一个侧面,也构成了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最为根本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波普艺术;拼贴挪用;艳俗艺术

一、中国当代雕塑的时代背景

自从20世纪初中国第一批雕塑家把西方的雕塑体系带入国内,中国学院雕塑对西方雕塑的造型方法、理论研究、思维方式包括教学教具等一切都是全盘接受的态度。如果说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是匆匆忙忙将学到手的西方古典雕塑样式与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相结合,解决雕塑的政治,宣传和教化功能,那么八十年代则是中国雕塑从简单的苏式雕塑回归到西方开辟的雕塑语言本体上去,对西方现代主义雕塑语言快速吸收的过程。

由于经济、科技和文化观念的进步,艺术家们开始放弃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造型方式,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以及后来的那些大师们的艺术,已经把写实技巧塑造到了难以逾越的高峰,后人很难再超越同时也没有必要去重复,创新和表现当代是艺术的出路,其形式语言和表达方式已经突破了概念对雕塑限定的条条框框。雕塑由先前的雕和塑作为基础,发展到不雕也不塑;以前静止不动的雕塑,现在加入能动的装置;由需要雕塑家塑造加工的造型,出现了现成品的堆砌;由能触摸得到的实体,出现了虚拟视觉模拟技术。雕塑家们发现了许多新的材料可以使用,即使是先前已经存在的材料,重新拿出来使用似乎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21世纪的中国雕塑观念在跨学科的影响下,其概念趋于更宽泛模糊。雕塑本体也在被解构,各种艺术思潮和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带来的雕塑表达主题以及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已不是原有意义上的雕和塑,而是三维立体空间艺术了。

二、波普艺术对中国当代雕塑的影响

西方艺术进入1970年代以后,艺术题材由现代主义的精英文化和脱俗性转向对现实社会和世俗问题的关注,打破了艺术和生活界限,消解精英文化严肃和神圣的话语权,拉近了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距离。西方的波普艺术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而中国当代波普、艳俗等雕塑艺术,就是在这一大的文化背景下于“85新潮”后从西方全面引进的。这种风格的作品一般表现的内容是时尚化、流行化的一些俗事,这些年出现的最明显的就是着力刻画与表现各种欲望、欲求的主题,往往造型夸张,色彩艳丽。在西方艺术史上,安迪·沃霍尔的可乐罐头、奥登伯格的巨型工业物品的仿真雕塑、以及杰夫·昆斯对消费品复制,实际上都是对于一种商品的视觉表现。

杰夫昆斯艳俗作品通过给塑料镀银模仿古典雕像反讽资产阶级附庸风雅的趣味,后现代波普形式对世俗化和日常性颜色的运用被青年雕塑家大量的采用,“罗氏兄弟”的作品就是其中之一。在作品中常常使用民间年画的颜色,作品《欢迎世界名牌》运用了中国年画中的福娃的形象,与代表西方亚文化的“汉堡”结合在一起,颜色做了统一的调整,使用品红、土黄、蓝等年画中的传统用色,这些颜色使人在文化心理上认同了民族认同感,喜气洋洋却又艳丽浮华的颜色增强了视觉的戏谬感,将趣味与艳俗、民间与世界混搭在一起,如此民族民间的色彩效果反而增强了作品的矛盾,突出了文化的反讽意味。艳俗颜色的躁动状态更适表现与社会现实相关的题材,像刘力国在90年代中期的作品主要是将中国传统代表高雅的古代瓷瓶与恶俗的身体臀部组合在一起,他的观念主要是制造一种中国式的波普艺术,对90年代正在形成的消费社会的文化进行批判,同时也对时髦的西方波普文化在中国变成一种农民式的低俗波普进行反讽。而李占洋是在90年代末开始进行这类雕塑创作的,这与他个人经历与喜好息息相关,他更关注现代都市的变迁以及在这一过程里中国人生活方式的转变。他将不同叙事情节的瞬间以一种舞台剧的方式组合到一起,吸收了民间彩塑和大足石刻中“地狱变相”的手法,描绘的是當代社会中的文明与冲突,各种矛盾的集合体。在波普艺术的影响下,色彩通常用艳俗的手法来表现,这种艳俗在很多时候是一种反讽,模仿则是对现实的反讽。

2000年以后的中国雕塑呈现出一种卡通与戏谑的倾向,雕塑家更习惯用一种轻松的、诙谐的方式去传达自我的观念与呈现社会的现实。由于大众流行文化、消费文化、娱乐文化的进一步深化,对于视觉图像的拼贴、挪用、转换,成为当代雕塑家创作的重要手段。让人目不暇接的广告、商标、封面女郎、影星、动漫等丰硕的视觉图像均作为波普艺术元素搬上艺术舞台,迎合了人们的消费心理,受到大众的欢迎。陈文令的雕塑就是受这类波普艺术影响的代表,从早期的《幸福生活系列》作者把人与猪以各种方式结合,这种夸张的造型、拟人化的形象、光洁艳丽的色彩都是卡通化波普雕塑的典型特点。以一种幽默、调侃与讽刺的方式,反映了消费社会与商业文化的物欲与奢腐的社会现实。“陈文令的‘猪系列作品在主体上有过三次主要的变化:幸福生活、英勇奋斗和物神。物质生活的不断张扬,使其合法性成为幸福生活的唯一准则,而人们的精神生活被贬低。”近期的作品则更多以一种触目惊心或夸张的场景,更具有戏谑性。如他的作品《你看到的未必是真实》,则是把视野从地域性的文化问题引向国际性的金融案例,作品中被顶到墙上的“牛人”则是华尔街“金牛”雕塑和“庞氏”金融骗子的结合体。以及那个夸张的如爆炸产生的蘑菇云般的牛屁都是以一种戏谑性的暗讽的方式把国际社会的重要事件以及事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状呈现于观者面前。

具有艳俗波普风格的中国当代雕塑作品的出现有助于当代雕塑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地位的提升和价值的认同。这些作品记录了时代精神文化的一个侧面,也构成了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最为根本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邹跃进.艳俗艺术的语境与定位.当代艺术.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

[2]卞俊鑫.试论中国当代艳俗艺术的批判性特征.安徽文学,2009.6

[3]黄丹麾.二战以后的西方雕塑艺术走向概论.西北美术,2001.1

猜你喜欢

波普艺术
浅析《布里洛的盒子》的美学意义及沃霍尔的艺术观
波普艺术的特征及影响
浅谈波普艺术对现代商业插画的影响
波普艺术对美术平面设计与儿童绘画的影响
安迪·沃霍尔波普艺术中的商业性
浅析波普艺术与大众文化的相互影响及融合
丝网印刷在平面设计应用中的优势
论艺术衍生品的特征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