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波普艺术的特征及影响

2017-06-30郭野

大观 2017年5期
关键词:特征影响

摘要:随着世界各国文化相互融合,包括文化理论和文化思潮呈现出多元化,波普艺术就是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波普艺术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消费时代的到来,不仅人们的消费思想发生了改变,文化观念也发生着改变。波普艺术就是对艺术形式的一种突破,属于是商业环境中发展的艺术,是通俗化的艺术,同时对当代文化充满了批判色彩。本论文针对波普艺术的特征及影响进行研究。

关键词:波普艺术;特征;影响

引言

波普艺术是有别于高雅艺术,而是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通过艺术处理后,用于表达特有的内涵。解读波普艺术的内在涵义充满了幽默,一些艺术作品看起来简直是荒谬至极。波普艺术发展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达到了顶峰,在该种艺术的设计形式上更多地迎合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同时还更多地考虑到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因此,波普艺术备受欢迎。二十世纪80年代,伴随着文化批判热潮的掀起,波普艺术更多地体现出文化批判的内涵,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所体现。

一、关于“波普艺术”的理解

所谓的“波普艺术”,就是“POP”艺术,即“PopularArt”,属于是有别于高雅艺术的大众化艺术,能够被人们所接受,是具有时尚感的艺术。波普艺术与高雅艺术有所不同,如果说高雅艺术充分了文化底蕴,是一种艺术文化思想的表达,那么,波普艺术是一种现实主义体现[1]。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文化意识不断提升,透过波普艺术就可以深层次地理解社会现实,由此而喜欢波普文化,接受波普文化。在目前的各个领域中,波普艺术都被充分地利用起来,以其艺术写实的特点,迎合了当代人的审美,使人们在观赏波普艺术的时候,能够从社会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产生共鸣。各种表现现代人心理的主题,包括刺激冒险、狡诈、性感、机智等等,都用夸张的手法,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文化批判色彩融入其中,后现代文化色彩也非常浓重,其中能够体现社会的感性思想尤为突出。这种艺术模式由于符合了现代的社会节奏,所以在短时间内就已经超越了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潮流。

二、波普艺术的社会背景

波普艺术是在英国诞生的,逐渐在美国流行并发展起来。二十世纪50年代,波普艺术开始在英国和美国的艺术领域流行。关于这一概念,是英国的艺术评论家劳伦斯·艾洛威在《建筑设计》上所发表的论文《艺术与大众媒体》中提出的。1958年,波普艺术开始成为被社会大众所接收的艺术。作为艺术殿堂的法国,不仅塑造了艺术的世界,而且在艺术创作领域上也走到了世界的前沿,也因此在世界艺术领域中占据着同时地位。但是,法国在艺术创作上,很长时间以来都是在走新现实主义路线[2]。一些艺术创作者对新的艺术表达形式具有很强的接受能力,于是,就在新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手法的基础上,将波普艺术充分利用起来,即为具有政治色彩的波普艺术。应用波普艺术表达现实社会的形态,以美术内容进行表达,使得波普艺术的社会现实性体现出来。法国对于艺术的定位,是以传统艺术为主,并没有完全意义地接纳波普艺术,甚至于存在排斥意向,这也是波普艺术虽然没有纳入到世界艺术殿堂的原因,而是作为一种文化批判形式存在的艺术表达。

三、波普艺术的特征

(一)波普艺术的生活化

波普艺术与高雅艺术有所不同,高雅艺术源自于生活实践,是对生活内容的一种艺术升华,波普艺术则是落实到生活中的艺术,可谓是在生活中开拓的一个新的艺术领域。将波普艺术融合到生活中,以各种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为载体传递出艺术主旨,诸如流行音乐、赛车以各种海报等等,都可以运用波普艺术受到进行设计。将艺术素材取材于社会环境,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而容易解读的艺术作品,通过媒介将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思想传递出来,使得艺术不再是脱离生活的艺术,而是向生活普及的艺术,从设计思想上以及设计风格上来看,则是向后现代艺术转向。波普艺术的创作以拼贴的手法居多,所应用的原材料多为生活用品,一些作品甚至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并不是平面的作品,比如,《包裹帝国国会大厦》是克里斯托在二十世纪90年代设计的,就是非常大的波普艺术作品。

(二)波普艺术的商业化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个国家的文化开始崛起。处于二十世纪80年代,波普艺术伴随着商业潮流而发展,以其独特的藝术形象成为商业中的艺术代表。《到底是什么使得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是一部波普艺术设计的海报,是英国的汉密尔顿在二十世纪50年代所创作的拼贴画[3]。用于拼贴的材料包括各种海报以及当时已经出版过的杂志,其中的内容以及人物都是被公众所熟悉的。经过拼贴之后形成一幅带有波普艺术色彩的画面,发挥着商业作用。这种波普艺术的表达符合了商业特征,而且迎合了公众的视角,是合法的艺术创作形式,而且具有涵延化的艺术性质。

(三)波普艺术的政治化

波普艺术的艺术表达形式有所不同,其中更多地蕴含了文化批判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并非是其他的艺术形式可以准确表达的。主要是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而在国际艺术市场中波普艺术并没有被重视,使得波普艺术逐渐被推向艺术领域的变化,而以政治形态存在,发挥着政治价值逐。二十世纪90年代中国全面改革开放,在中国的艺术市场上出现了带有政治性质的波普艺术,至此,政治波普成为了一个艺术研究领域,其中所含有的政治性的艺术元素尤其受到重视。

四、波普艺术的影响

(一)波普艺术对政治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波普艺术首先是以政治形象出现的,各种波普艺术作品都是以社会政治题材为主要的素材,使得政治文化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幽默而带有浓重的讽刺意味。随着各国政治社会的发展,波普艺术取得了一定的艺术地位,使得波普艺术创作内涵更为丰富。以早期的苏联波普艺术为例。此时所创作的波普艺术是对现实主义文艺作品的仿真,特别是美国与苏联之间存在着政治冲突,而且这种冲突被延伸到文化领域中,美国开始从文化上对苏联进行渗透。波普艺术正是以这种方式传播到苏联。各种抽象性的表现主义艺术作品大量地在苏联社会环境中呈现出来。包括美国日常物品的宣传广告,美国超市所张贴的各种贴图广告等等,都不同程度地起到政治思想传播作用。

波普艺术在苏联传播,主要是在苏联艺术解冻期。此时,苏联要大力发展艺术文化,官方会举办形式多样的艺术展览,但是所塑造的艺术环境使非常宽松的的,对非官方的艺术作品并不产生排斥感。对于有一些充满文化批判色彩的波普艺术,虽然当时被界定为“异端艺术”,却不加以限制[4]。当时的官方艺术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波普艺术更多地体现为商业色彩,但是政治内涵非常丰富,更为深刻,很多的波普艺术家都会创作这种风格的艺术,特别是美国的波普艺术家,都会采用这种文化传播形式起到政治渗透的作用。

(二)波普艺术对社会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从绘画的角度而言,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差异,不止于艺术形态的表达,更多的是在艺术思想的表达。现代艺术创作中,特别具有立体感的现代艺术创作,即便是原材料之间并不存在相关性,经过拼接之后,将这些材料叠放在一起,也会形成整一性的画面,只要是在画面中较为恰当的位置,就可以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能够令人产生同时性的印象。对于这种方式所形成的艺术作品,从不同的视角审视,都可以获得不同的效果,却能够明确所观看的是同一样东西[5]。后现代艺术作品则有所不同,虽然同样是采用了拼接的创作手法,但是,所采用的各种原材料都是独立存在的,不仅保留了物质性,而且还保留了独立性,通过对物质形象的复制,按照某一意图进行拼接,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对于安迪·沃霍尔的各种波普艺术作品,詹姆斯是这样评价的,这种拼接的主要目的是存在着其商业价值,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比如,玛丽莲·梦露的形象逐渐离开了她自有的属性,被媒介所占有,发挥着其货币的价值。这就说明玛丽莲·梦露的艺术形象经过波普艺术处理后,已经发挥了商业价值。史密斯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研究波普艺术,得出结论:如果对美国的波普艺术进行深入研究,就会发现这种艺术充满了叛逆,并不是对大众文化的认可,而是一种反大众的文化行动[6]。正是由于波普艺术具有这种涵延化的效果,因此被用于文学创作中,使得文学作品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对于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进行拼凑之后,就形成了后现代文学作品。

沃霍尔所以创作的艺术作品具有波普艺术表现形式,各种独立性的物体不断重复的排列,表明工业社会中所采用的机械化生产方式,使得大批量的相同物品被生产出来。通过他所创作的作品,就可以对当时的社会进行解读。通过波普艺术作品的传播,大众更能够深入了解社会现象,波普艺术就这样成为社会中的一部分。

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波普艺术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已经不再局限于艺术领域,抓紧向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延伸,并发挥着其文化传播价值,比如,在传媒也中,在商业领域中,在工业领域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波普艺术的影子。这种大众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得生活元素通过波普艺术的塑造之后被放大了。这就说明波普艺术很容易被接受,在生活中得以普及,而且可以在数中生根发酵了。现代的文化呈现出多元化,流行元素越来越多。这些流行元素都与波普艺术密切相关,而且波普艺术也成为流行元素的主要传播载体。波普艺术的创作题材丰富,主要是从大众生活中发掘,是通俗文化的表现形式,可以恰当地将当时社会的变化反映出来。波普艺术与其他的艺术有所不同,其具有讽刺性以为,而且以游戏的形式表达出来。后现代主意的艺术就立足于通俗文化,将社会大众文化与艺术文化相互融合,以通俗文化形式表现出来。目前我们走在大街上,就可以看到艺术设计包装,各种广告艺术,包括流行音乐、宣传海报等等,都是波普艺术的表现形式。

五、结语

综上所述,波普艺术是商业时代的产物,是将艺术通俗化的产物。在对波普艺术的文化内涵表达中,主要是将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充分运用起来进行艺术创作,使得所创作的作品能够切实地反映社会现实。波普艺术有其自身的特征,这些特征与创作时代相辅相成,其中存在着文化批判性,也是一种社会形态的特殊表达方式,充满了讽刺,不仅对文化艺术领域产生了影响,而且对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观念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夏洪波.当代摄影艺术中影像承载媒介比较研究[J].文艺生活,2013(05):272-272.

[2]杨嵩.艺术设计中的美学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2015,31(01):38-39.

[3]熊珂.淺谈艺术设计中美学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4(03):272-272.

[4]邹倚婧.浅析超现实主义绘画之反逻辑性写实艺术符号构成[J].东华大学学报,2012(01):52-53.

[5]郭晓冰.艺术设计中的美学思想[J].大舞台,2014(02):60-62.

[6]赵艳艳.中国当代摄影艺术语言形式发展探析[J].新西部,2014(36):105+97.

作者简介:郭野(1989-),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学历:大学本科(在读研究生)。职称:记者。研究方向:西方艺术史。

猜你喜欢

特征影响
抓特征解方程组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小顽儿系列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