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制
2019-02-12曲比伍果
曲比伍果
(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农业农村局,四川昭觉 616150)
猪链球菌病是链球菌属中马链球菌兽疫亚种、马链球菌类马亚种、Lancefield分群中D、E、L群链球菌以及猪链球菌引起猪的疫病的总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脓肿、脑膜炎、关节炎、败血症等症状,其中,猪链球菌是世界性范围内引起该病的最主要的病原体,可引起猪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肺炎、多发性浆膜炎等病理过程,是猪主要的几种细菌性疾病之一,其中,2型猪链球菌感染性最强,还能感染人,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
1 病原
链球菌的种类较多,自然界分布较为广泛。该菌呈圆形或卵圆形,排成链状,有的链长,有的链短,也有个别的单个或成双排列。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多数可见荚膜,不形成芽孢,多数没有鞭毛。对热和常见消毒药抵抗力不强,煮沸即可将其杀死,常用消毒剂在3~5min内可将其杀死,太阳光直射也可将其杀死。
2 流行病学
猪是链球菌的易感动物之一,各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可易感。发病情况与日龄和饲养密度有关,病猪日龄越小、饲养密度越大,发病越急,发病越重,死亡率越高;随日龄的增长,发病减慢,病程延长,死亡率相对降低。该菌还可感染马、牛、绵羊、山羊、鸡、兔、水貂等动物。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病死猪,其他带菌动物也是重要的传染源。仔猪感染的病原多来自母猪,经呼吸道粘膜、受损伤的皮肤等感染。
猪链球菌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在7~10月份发病较多。另外,该病的发生可能与饲养管理不当、圈舍卫生较差、夏季气候炎热、冬季寒冷潮湿、遗传等因素有关。
3 临床症状
3.1 败血症型
该类型多发生于仔猪,成年猪较少见,常爆发。感染猪可突然发病死亡,病程稍长者可见体温升高到41~43℃,眼结膜潮红、流泪,耳朵、颈部和腹下等部位皮肤出现紫色瘀斑,还可出现采食停止、便秘、呼吸困难等症状,个别病例可见多发性关节炎,站立不稳,运动障碍等症状。如不进行有效的治疗常在1~3d内死亡,死前各天然空可流出暗红色血液,病死率较高。
3.2 脑膜炎型
该类型多发生于仔猪,尤其是断乳、去势、转群、气候骤变、伤口感染等条件可诱发该病发生。病猪体温升高到40.5~42.5℃,采食停止,便秘,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转圈、行动不稳、后肢麻痹、倒地者四肢划动、严重者昏迷不醒等。有的病例出现多发性关节炎。急性者几小时或1~2d内死亡,病程长者可出现皮肤水肿。
3.3 关节炎型
该类型病猪四肢关节肿胀,不愿走动,严重的站立不稳。病猪可出现食欲不振、食欲下降、生长迟缓等症状,有的突然恶化死亡。
3.4 淋巴结化脓
该类型病猪的下颌淋巴结化脓最常见,有的病例也侵害咽、耳下、颈部等处的淋巴结。化脓的淋巴结肿胀、压迫有痛感。可出现采食量下降、体温升高,淋巴结脓肿成熟、破溃后,病猪全身症状明显好转,病程为3~5周,一般可恢复正常。
4 病理变化
4.1 败血症型
血液凝固不良,胸腹腔有大量含纤维素的液体,肺脏充血、肿胀,切面流出泡沫样液体。心包积液,心内膜出血。脾脏肿大呈暗红色。胃肠粘膜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肾脏充血、出血。
4.2 脑膜炎型
全身皮肤、粘膜、浆膜和器官组织不同程度的充血、充血。典型特征是脑脊液增多,脑膜充血出血,脑白质和灰质有明显的出血点。
4.3 关节炎型
关节滑膜血管扩张充血,关节内可见黄色胶胨样液体或纤维素性液体。
5 诊断
根据猪链球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即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可进行实验室检查,如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药敏试验、动物接种试验、血清学鉴定、PCR法等进行诊断,为防制提供依据。
6 防治
6.1 免疫接种
患链球菌病的动物自愈后一般不再感染链球菌,因此,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一般在常发季节前进行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6.2 药物治疗
对感染链球菌的猪使用敏感药物、适合的给药途径有助于感染猪的康复。用于本病防治的药物有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土霉素、磺胺类等药物。临床上,还可通过对分离出的链球菌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择较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