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措施

2019-02-12

兽医导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疾病防治圈舍母猪

陈 彦

(信宜市东镇街道畜牧兽医水产站,广东信宜 525300)

1 前言

随着市场对猪肉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生猪养殖行业迎来的良好的发展机遇。在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养殖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养殖规模化的实现,对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工作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生猪进行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才能保证生猪的健康,提高猪肉的品质与安全性,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促进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

2 生猪饲养管理工作要点

在生猪养殖工作中,生猪饲养管理工作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生猪品种的选择

在生猪饲养管理工作中,为了保证生猪质量,需要选择合适的生猪品种,目前我国的生猪品种主要分为本地品种、引进品种以及改良品种。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选择繁殖能力强、性成熟早、耐粗饲的生猪品种,保证生猪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与此同时,还要考虑生猪品种的肉质与生长速度。由于改良品种的个体更大、瘦肉率更高,能够满足市场对于生猪品质的要求,适合规模饲养。

2.2 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

为了保证生猪养殖能够有良好的饲养环境,需要选择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光照良好的位置建设圈舍,并保证圈舍具有清洁的环境与良好的通风条件。在母猪的圈舍中,需要配备产床与保温箱,并采取必要的保暖与通风措施,保证圈舍内的温度适宜。与此同时,养殖场中的养殖区应与生活区隔离,并修建消毒池、化粪池、隔离室等设施,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避免受到各类污染源的影响,并定期对圈舍进行清洁与消毒。

2.3 保证饲料营养价值

在生猪饲养过程中,只有选择营养丰富的饲料,才能保证生猪的健康生长,因此,养殖人员需要为生猪选择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等物质。在饲料的配制过程中,需要保证营养物质配比均衡,如果饲养瘦肉型生猪,对饲料的营养价值有更高的要求,需要为其提供更高品质的饲料。在生猪饲料中,需要含有足够的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常量元素包括钙、磷、钾、纳、硫、镁等元素,而微量元素包括铁、铜、钴、锌、锰,碘、硒等元素,在微量元素中,铁、铜、钴三种元素会对机体的造血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为了保证饲料中含有充足的维生素,应尽量为生猪提供青绿饲料,并采取生喂的方式,这是由于将青绿饲料煮熟会造成70%的营养流失,并且可能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玉米、稻谷、麦麸等作为生猪饲料,并适量添加糠类等粗饲料。

2.4 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在生猪饲养工作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猪群采取正对性的管理措施:首先,对于育肥猪的管理,需要供应充足的清洁饮用水,采取必要的防暑及保温措施,保证圈舍内的温度适宜,还要保持良好的通风与光照条件。与此同时,还要定期对育肥猪使用左旋咪唑、丙硫咪唑药物进行驱虫,消灭其体内的寄生虫,使其保持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其次,对于母猪的管理,需要在其怀孕初期30d内采取必要的保胎措施,防止母猪流产。为怀孕母猪提供新鲜的饮用水与饲料,并保持环境安静,防止对怀孕母猪产生机械性刺激。在怀孕后期的25d,需要重视对早产、难产、死胎的预防,适当增加日粮中精饲料的比例,尽量选择青绿多汁的饲料。母猪临产时需要采取产前护理措施,产前1周对圈舍进行彻底的清理与消毒,随时观察母猪状态。母猪生产后,需要通过注射抗生素和冲洗阴道的方式对阴道炎进行预防与治疗。再次,对于仔猪的管理,需要在其出生后尽早喂足初乳,采用固定奶头的方式,保证仔猪出生后2~4h有足够的初乳供应。在仔猪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在7日龄时诱食,保证其在15日龄是能够进食饲料。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采取必要的保暖措施,并保证环境卫生,防止出现仔猪腹泻。

3 生猪疾病防治措施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为了避免各类疾病对生猪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需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提高生猪健康水平,具体的疾病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保持健康的养殖环境

为了有效的降低生猪感染疾病的概率,需要保持健康的养殖环境。在建设养殖场所的过程中,需要对内部布局进行详细的规划,保证不同功能区域布局的合理性,并严格控制养殖数量与养殖密度,并根据生猪的生长周期对其进行分栏饲养。与此同时,在养殖场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在进入圈舍前需要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并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污染工具,避免对圈舍内的环境造成污染,为生猪的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3.2 做好疫病监测工作

在我国的生猪养殖行业中,大部分养殖户没有充分重视疫病监测工作,只有一小部分会对猪群采取疫病监测措施,不利于对生猪疫病的防治。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养殖户的管理,对猪群采取疫病监测措施,对养殖场中的所有生猪进行定期疫病监测工作,一旦在监测中发现有生猪感染疫病,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防止疫病的进一步传播。

3.3 采取完善的消毒措施

在生猪疫病的防治工作中,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是必要的疾病预防措施,只有对生猪养殖环境采取完善的消毒措施,才能有效的降低生猪感染疫病的概率[5]。因此,养殖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对圈舍以及养殖用具进行彻底的清洁与消毒,并选择不同的消毒药剂交替使用,避免环境中的细菌及病毒产生耐药性。与此同时,还要禁止与养殖工作无关的人员进入圈舍,避免他们将外界的病原体带入圈舍中,导致生猪感染疫病。

3.4 严格执行疫病免疫程序

为了提高生猪对常见疫病的免疫力,需要严格执行免疫程序,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对疫病进行免疫。因此,在生猪的生长过程中,必须重视疫病免疫工作,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免疫措施:第一,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为生猪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生猪对这些疫病的免疫力,防止这些疫病在猪群中发生并传播。第二,对于猪瘟、猪口蹄疫等疫病,需要采取强制接种疫苗的措施。第三,如果附近的养殖场发生疫情,需要采取紧急防疫措施,接种相应的疫苗。

4 结语

随着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养殖规模与数量进一步增加,对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具体的养殖工作中,我们必须把握生猪饲养管理工作要点,提高生猪养殖水平,保证猪肉质量。与此同时,还要对生猪养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疫病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有效的降低疫病对生猪健康的影响,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促进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疾病防治圈舍母猪
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圈舍养羊日常管理技术要点
冬季发酵床与加温舍养猪环境观察
卫生服务模式在二甲医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