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疾病的种类与防治以及检疫检验方法探究
2019-02-12慕晓平
慕晓平
(山东省栖霞市杨础镇畜牧兽医站,山东栖霞 265300)
0 引言
种猪疾病的种类较为多样化,对疾病的有效识别,可尽早展开疾病的防疫工作,通过科学有效的检疫检验,防治种猪疾病从而获得良好的控制,将种猪疾病扼杀在萌芽阶段,降低疾病的扩展几率,减少种猪疾病的不良反应,可在分门别类的种猪疾病防治当中,了解其对应的检疫检验方式,强化对种猪疾病的控制力度,进而提高养殖效益。
1 种猪疾病的种类与防治的原则
1.1 及时性
种猪的疾病预防应尽早展开,在不同的季节提前发现可能性的疾病隐患,在不良的天气环境下,也能够早早的通过疫苗等进行控制,种猪的饲料转换应有一个循序的过程,避免产生应激,在发现病情后,也能及时寻求兽医帮助,通过科学的方式检疫检验,而不是私自用药,注重经济成本的同时也应考虑到疾病产生的不良后果。
1.2 规律性
疾病的预防不是一日之功,应定期展开疾病分析,对于疾病的控制具有一定的规律分析能力,在管理上注意通风换气,到了疾病多发的季节,应注意提前进行管理上的优化,养殖人员避免带进病菌,进出均着消毒服装,有疾病的防控意识,定时检查种猪,观察中发现问题,尽快做出决策。
2 种猪疾病的种类与防治以及检疫检验方法
2.1 猪口蹄疫
2.1.1 检疫检验要点
体温升高到40℃以上;成年病猪以蹄部水泡为主要特征,口腔粘膜、鼻端、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溃烂;乳猪多表现急性胃肠炎、腹泻、以及心肌炎而突然死亡。
2.1.2 防治
(1)控制:免疫O型口蹄疫灭活油苗,所用疫苗的病毒型必须与该地区流行的口蹄疫病毒型相一致;选用对口蹄疫病毒有效的消毒剂。
(2)预防:后备母猪(4月龄)、生产母猪配种前、产前1个月、断奶后1周龄时肌注猪O型口蹄疫灭活油苗;所有猪只在每年十月份注射口蹄疫灭活苗。
2.2 伪狂犬病
2.2.1 检疫检验要点
公猪睾丸肿胀,萎缩,甚至丧失种用能力;母猪返情率高;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新生仔猪大量死亡,4~6日龄是死亡高峰;病仔猪发热、发抖、流涎、呼吸困难、拉稀、有神经症状;扁桃体有坏死、炎症;肺水肿;肝、脾有直径1~2mm坏死灶,周围有红色晕圈;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
2.2.2 防治
(1)控制
正发伪狂犬病猪场:用gE缺失弱毒苗对全猪群进行紧急预防接种,4周龄内仔猪鼻内接种免疫,4周龄以上猪只肌肉注射;2~4周后所有猪再次加强免疫,并结合消毒、灭鼠、驱杀蚊蝇等全面的兽医卫生措施,以较快控制发病。
伪狂犬病阳性猪场:生产种猪群:用gE缺失弱毒疫苗,肌肉注射,每年3~4次免疫;
引进的后备母猪:用gE缺失弱毒疫苗,肌肉注射,2~4周后,再肌肉注射加强免疫;
仔猪和生长猪:用gE缺失弱毒疫苗,3日龄鼻内接种,4~5周龄鼻内接种加强免疫,9~12周龄肌肉注射免疫。
2.2.2 预防
后备猪:4月龄时用弱毒苗首免,1~2个月后加强免疫;仔猪:断奶后用弱毒苗免疫。
2.3 细小病毒病
2.3.1 检疫检验要点
多见于初产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或产出的弱仔,以产木乃伊胎为主;经产母猪感染后通常不表现繁殖障碍现象,且无神经症状。
2.3.2 防治
防止把带毒猪引入无此病的猪场。引进种猪时,必须检验此病,才能引进;对后备母猪和育成公猪,在配种前一个月免疫注射;在本病流行地区内,可将血清学反应阳性的老母猪放入后备种猪群中,使其受到自然感染而产生自动免疫;因本病发生流产或木乃伊同窝的幸存仔猪,不能留作种用。
2.4 日本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
2.4.1 检疫检验要点
主要在夏季至初秋蚊子孳生季节流行。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为高热、流产、产死胎和公猪睾丸炎。死胎或虚弱的新生仔猪可能出现脑积水等病变。
2.4.2 防治
一旦确诊最好淘汰;做好死胎儿、胎盘及分泌物等的处理;
驱灭蚊虫,注意消灭越冬蚊;在流行地区猪场,在蚊虫开始活动前1~2个月,对4月龄以上至两岁的公母猪,应用乙型脑炎弱毒疫苗进行预防注射,第二年加强免疫一次。
2.5 猪传染性胃肠炎
2.5.1 检疫检验要点
多流行于冬春寒冷季节,即12月至次年3月。大小猪都可发病,特别是24h~7日龄仔猪。病猪呕吐(呕吐物呈酸性)、水泻、明显的脱水和食欲减退。哺乳猪胃内充满凝乳块,粘膜充血。
2.5.2 防治
(1)控制:在疫病流行时,可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弱毒苗作乳前免疫。防止脱水、酸中毒,给发病猪群口服补液盐。使用抗菌药控制继发感染。用卫康、农福、百毒杀带猪消毒,一天一次,连用7d;以后每周1~2次。
(2)预防:给妊娠母猪免疫(产前45d和15d)弱毒苗。肌注免疫效果差。小猪初生前6h应给于足够初乳。若母猪未免疫,乳猪可口服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弱毒苗。二联灭活苗作交巢穴(后海穴)(猪尾根下、肛门上的陷窝中)注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