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头林场近自然育林方式探讨

2019-02-12

山西林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育林林场树种

张 静

(山西省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侯马 043000)

所谓近自然育林,就是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依托现有自然条件,运用自然力量,使森林自然趋向于发展的形态,同时进行科学合理的人为干预,促进森林健康发育。近自然育林的特点是遵循森林自然发展规律,又要通过人工干预实现优于自然生长的目标。近自然育林的核心思想是,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方面要保持森林的自然结构,另一方面开展适合人类社会需要的林业经营活动。森林经营活动以不破坏森林资源的正常生长规律为前提,森林的自然生长规律一旦遭受破坏,则必然会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经营活动的失败。

1 研究区域概况

台头林场隶于山西省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地处中条山东端、阳城县境内,行政区划涉及东冶、蟒河、凤城3 个乡(镇)、48 个行政村,森林覆盖率达86%,森林蓄积量达545 436m3。境内有铁山河、石圈河、涧河、获泽河、江河、龙门河、沁河等7 条流经河流,最高海拔1 772m,最低处为纸百滩沁河口海拔537m。

林场区域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多为西北风,夏季多为东南风;年平均气温11.7℃;年平均降水量600mm~700mm,大多集中在7 月-9 月;早霜期一般在10 月中旬,晚霜期3 月中旬,无霜期182d。林场经营面积19 170.80hm2,其中有林地17 487.20hm2、疏林地12.07hm2、灌木林地793.20hm2、未成林造林地146.80hm2、其他林地731.50hm2。林场有天然次生林16 510.40hm2,蓄积457 282m3,主要以栓皮栎为主,其次是橿子木、辽东栎以及少量的侧柏、杨、白腊和漆等;有人工林2 660.40hm2,蓄积88 154m3,树种为油松、华山松。灌木类主要有荆条、黄栌、黄刺玫、连翘、胡枝子、虎榛子、绣线菊、荚迷、忍冬、山桃、山杏、丁香等;草类主要有蒿类、禾本科、菊科等。

2 近自然育林原则

第一,育林树种选择时优先选择乡土树种或在当地生长多年且生长状况良好的外来引进树种,从而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以上述树种造林的林地,在遭遇干旱、冰冻、病虫害等灾害时,可以降低森林发生大面积严重性损坏概率。近自然育林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替换目标区域的全部树种或者植入新树种;另一种是保持目标区域树种不变,调整树种比例,方法是通过间伐方式完成。

第二,不断提高森林结构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种类多样性。通过近自然育林培养得到的森林,对病虫害、干旱、冰冻、洪涝等自然灾害的抗性有显著提高,具有极高的生态稳定性。近几年全球气候逐年发生变化,山西省自然灾害也时有发生,从而更加凸显近自然育林在保持生态稳定性方面的优势。人工林树种组成结构与自然森林结构越是接近,各树种之间以及乔灌草之间的种间关系越是和谐,同时还会大大提高林业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第三,避免过多对森林生态系统采取人工干预措施,以自然界的自我调节机制为主体。近自然育林的核心是,人工干预与森林自然发展的方向保持一致,因为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经过长期与自然界斗争而逐渐形成的,人工干预很难完全替代。近自然育林并非完全杜绝人工干预,但是不允许对林分进行逆势而动的暴力改造,不能违背森林自然发展规律,应尽可能保持整个区域内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性和更新性。

可持续采伐利用是近自然育林的根本目的,而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十分必要。密度过大会加剧树木之间的竞争力度,从而导致枯立木数量增加,大大降低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水平和生态功能的发挥。森林生长发育过程需要不断伐除病弱多余的树木,但同时还要考虑森林的整体保护,符合生态系统的其他保护功能。如近自然育林在采伐方式的选择上,择伐对森林干扰最轻,皆伐则会对森林造成严重的干扰,因此应尽可能选择择伐方式。森林更新的原则是,在不影响天然更新的基础上,适当采取人工更新,综合考虑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独特性和美观性,保护好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保护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目标树培养技术要点

目标树可以有多种,常见的目标树为生态目标树和经济目标树两种,其中经济目标树的培育在台头林场应用更为广泛。目标树的培育可快速构建森林骨架,更好地保存优质种源,且投入少、管理难度小,长期效益良好。森林经营在目标树的培育过程中,应当按照以下技术要求操作。

3.1 合理选择目标树

目标树选择,首先要考虑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及造林设计规划;其次要求目标树树形优美,树干通直,生长势旺盛,自然寿命较长,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选择目标树的最佳时期为人工林树木胸径15cm 左右、天然林树木胸径20cm 左右;符合森林规划要求且满足生长阶段的优质树木,均可作为目标树。台头林场常见的目标树有栓皮栎、油松、橿子木、辽东栎、侧柏、杨、白腊、漆等。

3.2 目标树的密度

台头林场以油松、侧柏等一般针叶树种作为目标树的森林,密度通常在每公顷140 株左右;小叶杨、山杨、栓皮栎、辽东栎等阔叶树种,密度控制在每公顷80 株~100 株之间;针阔混交林,密度为每公顷100 株~120 株。目标树应尽可能分布均匀,过密或者过疏都不利于其健康生长。

3.3 目标树的生长空间

不同的目标树生长所需空间不同,主要取决于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一般规律是,目标树为阳性树种时,生长空间应适当增大;目标树为耐阴性树种时,可适当缩小其生长空间;目标树为中庸性树种时,保持正常生长空间即可。在抚育过程中,目标树的生态空间由目标树及其周边树木的年生长速度和经营间隔期决定,计算公式为:目标树经营期内生长空间=(目标树侧枝年生长占据空间长度+周边树木侧枝年生长占据空间长度)×经营间隔期。

3.4 目标树的枝条修剪

目标树确定后,首先要开始前期抚育工作,枝条修剪是抚育的重点。一般情况下,油松、华北落叶松、侧柏等针叶树种修剪高度小于或等于1/2 当前树高,辽东栎、栓皮栎等阔叶树高度小于或等于1/3 当前树高。此外,在目标树修剪过程中,应尽可能斜剪、避免平剪,修剪过程中不可撕裂树皮。

3.5 目标树建群更新

目标树第二次建群的时间通常为终伐前20 年,此时大多数目标树已经完成初级阶段生长,具备了自我更新能力,要加强更新层的抚育管理工作。油松、侧柏等目标树自我更新能力差,在更新阶段要定期进行人工割灌,可有效促进目标树的天然更新。目标树自我更新过程中,如果出现非目标树树种,要及时进行清除。目标树二次建群以针阔混交林为最佳,同时要考虑阳性树种与阴性树种的合理搭配。

3.6 目标树采伐

目标树完成自我更新之后,生长高度和胸径满足采伐标准时,可对整个区域进行有计划地分批采伐。同龄林造林面积较大时,应分年度制定采伐计划,采伐应优先选择核心区域,依次外延进行,切忌破坏天然更新的幼树。

猜你喜欢

育林林场树种
邓育林作品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林场起火了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水利工程与生态效益探析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林场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