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条山林区国家华山松良种基地建设方略探讨
2019-02-12原庆峰
原庆峰
(山西省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侯马 043000)
近年来,林业种苗用量急剧增长、供不应求,导致劣质种苗充斥市场,种苗质量良莠不齐,亟待规范。为了提高生态建设质量,充分发挥林木良种稳定的遗传品质和优良的家系性状,夯实良种在造林绿化中的基础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山西省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国家华山松良种基地应运而生。
1 基地概况
该基地始建于2012 年,位于阳城县横河镇紫院村,由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横河林场管理。现有面积235.40hm2,下辖母树林基地、良种繁育示范区、良种选育基地3 个片区。基地海拔1 350m~1 700m,属于低中山温和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湿润,阳光充足,为华山松适生区。
该基地建立以来,坚持种子园建设的总体方向不变,精心实践“扩规模、强管理、提质量、增效益”的发展思路,重抓精细管理,主抓结构调整,创新方法、精准发力,推动基地发展步入正轨,达到了年产良种2 500 余kg、苗木150 余万株的水平。
2 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树种结构单一
华山松一品独大的单一树种结构与“品种多样化、质量标准化”需求已相去甚远,亟需推行树种结构调整和实行精细化管理。
2.2 良种产量较低
基地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林分密度大,影响花原基分化、花粉传播,降低了母树结实量。良种产量无法满足生产需要及质量需要,急需升级换代。
2.3 技术力量薄弱
基地地处偏远山区、信息闭塞、经济落后,引进人才困难,技术力量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地建设成效,局限了基地的发展。
3 发展举措
3.1 精细管理
精细管理是发展之本、效益之源。2019 年为了实现母树林基地尽快向种子园转型,基地采取分区管理、个体管理、抚育管理、空地补植、综合治理等多种措施强化华山松母树林管理,促进母树林由群体管理向个体管理过渡,由粗放管理向科学管理、精细管理转化,全面提升母树林基地管理水平。
3.1.1 适地适树、分区施策,推进科学管理
根据林分因子及功能类型,划分A-Z 区、截顶区、补植区、苗木培育区等若干类型区,设界桩、树标牌,做到分区施策、因势利导,开展母树林分区管理;根据适地适树的原理,模拟针叶林天然更新,开展以优树单育、良种对比试验为载体的林下育苗,既起到自然庇荫、节省消毒、节约土地的作用,又疏松改良了林下土壤,促进了母树生长,最大限度地保持种子原生地的优势及种苗优良性状;根据适树适地的要求,开展了选优、单采单育、优树嫁接、种子园建设,培育栓皮栎、华山松、辽东栎等多种乡土良种,强化了母树林基地树种结构调整。
3.1.2 精确调查、因树施策,强化个体管理
开展全林调查选定优良母树,进行逐株标号、采集资料、制定策略、完善档案,做到因树施策、分株管理。根据母树个体差异,实施不同的抚育措施。对高、冠生长失调的,实施截顶矮化措施,控制树高生长,促进树冠伸展;对树冠过密的,进行分层疏枝,去掉徒长枝、重叠枝、弱枝枯枝,形成层次分明的冠形,促进通风透光,使营养向有效枝干集聚,促进结实量的提高;对冠干比过小的,进行修枝,清理枯死、濒死及影响采种母树生长和结实的枝条,调整枝下高至最佳状态;对母树营养不良的,进行生物施肥,对保留母树进行环形放射状开沟,将粉碎木屑、杂草埋入沟内,施入腐熟剂,促进木屑分解,以达到精准施肥的目的。同时,结合施肥进行径流整地、表土入根,增加林地土壤肥力及雨水截留能力,促进母树生长。
3.1.3 抚造并举、综合治理,促进精细管理
采取疏伐、割灌和林窗补植的方式,逐步调整母树林密度至合理状态(每公顷300 株~375 株),伐除林中非目的树种、劣质树、枯立木、病虫木及影响母树生长的其他树木,清理影响采种母树生长和结实的灌木,对林中空地及较大林窗进行补植,扩大母树营养空间,提高良种产量。采取的措施:一是结合抚育剩余物综合利用,开展生产步道升级和侵蚀沟治理等林地综合治理。二是生产步道升级。将用于生产服务的林中小路进行台阶式平整,用段木铺设边框,用木片、木屑、松针、松球填充踏平,以利于行走。这样,既利用了抚育剩余物,又增加了基地景观和文化内涵。三是侵蚀沟治理。用抚育剩余枝干、灌木按一定规格打带堆集于侵蚀沟内,起到拦截雨水、保持水土的作用。每隔10m 堆集一条带,带与沟心垂直,呈水平状,宽1.50m、高1.0m,长度因沟宽而定。
3.1.4 建制建档、常态巡查,强化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领导机构、管护责任制度,完善管护设施及相关台账,确保各项措施高效落实。建立管护联站、防火点,督促专职管护员加强巡查,确保全林管护、全效管理。建立电子档案、纸质档案,确保资料完备。建立宣传拓展机制,推动文化进基地、康养进基地、科普进基地,确保基地持续发展。
3.2 树种结构调整
树种结构调整是基础,是“永续发展”、“适地适树”等林草核心理念的延伸。为了夯实这个基础,该基地从造林终端出发,兼顾工程需求、地域优势、适应原则,明确栓皮栎为树种调整对象,辽东栎、五角枫等乡土树种作为补充。
3.2.1 树种调整理由
栓皮栎作为造林先锋树种在该基地范围内分布广泛,具有其他树种无法取代的生物学特性。抗风、抗旱、耐火、耐瘠薄,适应性强,在酸性、中性及钙质土壤均能正常生长;根深叶茂、根系发达,萌芽力强,能先于其他树种成林郁闭、发挥功能;遍布全国,适应范围广,在海拔500m~2 000m 范围均有分布;易于繁殖,经济价值大,果实可食用、酿酒、饲料,可提制烤胶、活性炭,树可绿化,可用材,更可作为工业原料。
选择栓皮栎作为调整对象,能为当地造林绿化提供优质种苗,更可开发利用其附加的经济价值,为基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2.2 具体措施
一是制定了实施方案及技术路线,明确了以母树林建设为基础,以优树选育为重点,通过单采单育、单采单接,繁育优质种苗,建立实生种子园、无性系种子园的发展路线;二是新建栓皮栎母树林,精选母树、强化管理;三是开展栓皮栎选优树、单采单育及砧木圃建设,为建立栓皮栎种子园做准备。
3.2.3 发展远景
一是拓展多用途选优、多目标建园,充分发挥栓皮栎造林先锋树种和可食用酿酒、加工饲料、提制栲胶软木的作用,使种子园的发展更具潜力;二是以栓皮栎为主,逐步引入辽东栎、五角枫、栾树、山茱萸等适应性较强的乡土树种,开展选优、繁育工作,建立多树种种子园,做到多品种齐头并进、多用途协调推进、多性状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良种在生产、经济领域的增效作用。
4 科技支撑
多次邀请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教授李伟到基地指导工作。破解定位不准、目标不明、技术粗放、措施不力等制约基地发展的瓶颈,确立从选优开始,建立子代测定林、良种繁育圃、良种示范林,逐步建立初级种子园的发展方向;确立目标多样化、管理精细化、发展长远化的定位,为基地转型发展、持续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积极联系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专家指导基地具体工作。从选优、种质资源收集、嫁接、子代测定等各个环节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学习培训,培养技术人员,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5 小结
经过6 年多的建设发展,基地已建成一个集生产、科研、繁育于一体的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不仅通过了华山松、辽东栎省级林木良种审定,而且荣获了中国第七届花博会“观赏苗木类金奖”、山西省“乡土珍贵树种繁育科技进步奖”。目前,华山松良种已经成为展示林局种苗产业发展成就、提高林局种苗产业知名度重要品种。基地种苗辐射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河北、辽宁、京津等省区,涉及育苗、造林、绿化等诸多行业,使基地的发展潜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