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模式探析

2019-02-12张伟利廖彦富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科技人员科研单位科技

陈 华,张伟利,廖彦富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3)

实施创新型省份发展战略,为科技服务于企业、科技服务于经济、科技服务于社会的长期目标而谋篇布局,为促进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发展描绘了巨大蓝图。通过研究探索创新福建省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途径和模式,能够有效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培育新型科技服务人员,创新科技人员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发展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平台,建立健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因此,迅速寻求提升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具体做法,积极探索相关政府部门和各行业建立的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1 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意义阐析

国际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贸易战的悲观情绪弥漫,美国试图通过抑制中国的科技创新以遏制中国发展,而我国经济也处于增速换挡的转型关键期,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南部沿海的实体经济大部分是从家庭式的小作坊起家,部分企业虽然有自己独立的研发团队,但是容易故步自封,对当前科技的发展现状产生错误的认识,容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陷入不利的地位。这些都需要专业的科技人员对其进行个性化服务,将科技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破除发展难题,提高他们的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从而为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 创新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模式

积极开展优化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相关活动,促进企业新产品开发,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促进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了企业的科研实力和经济效益。具体的实施策略包括向相关企业派遣科技人员、接受企业个性化的委托开发项目以及联合攻关等形式,同时加强专利技术及项目成果的转化对接以及搭建高质高效的专利交流平台。同时,通过加强各类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的交流协作,有助于促进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优化升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与完善。在实施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坚持以政府支持、引导、发展为基本原则,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的服务观念,以企业科技水平提升为根本目的,以构建多元服务载体为有利条件和有力保障,统筹各类科技资源要素,推动科技管理机制不断改进,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服务体系,切合产学研相结合的基本出发点,落实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重大举措,从而实现企业长远发展。

2.1 以科技人员为切入点模式

科技人员是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根本保障,以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核心,增加科技人才资源的有效供给,创新科技人员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培育出较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为服务企业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通过完善科技人员教育培训模式,推动产学研相结合教育体制,培养出具有科学态度与科学贡献精神的科技人才团队,从而进一步优化科技人才结构,提升科技人才质量,尤其是科技管理体制人才和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批高层次科技领军队伍。

2.1.1 标准高、重素质、团队式的科技人员模式 科技人员在入驻企业前,一般会通过选派、考核或者指定等形式来确定科技人员的名单。不管是以哪种形式进入服务企业的行列,都必须有严格标准来规范,对科技人员的自身素质、与企业合作服务过程等方面都要有高度规范标准。科技人员自身必须具备过硬的技术水平,对高新技术有相当的研发兴趣,丰富的服务企业经验等科研实践经历也是科技人员自身素质的一部分,服务人员自身的技术素质水平是作为科技人员的关键素质和服务企业的重要保障。但实际情况上,存在一些问题,部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初衷是权利问题,当做是升迁的跳板,会影响服务企业的效果,这类科技人员的学术和科研能力与价值就有待评估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并不是一个政治任务,是经济和科研行为,目的在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企业经济效益增长提供强大动力。因此,科技人员并不是独自作战,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是一个团队组织,既表现在科技人员自身的团队型,通过科技团队形式服务企业,能够有效增加服务效率,还表现在科技人员与企业内部人员的团队合作,形成服务效率的双倍增长。

2.1.2 层次高、优结构、互动式的科技人员模式 政府、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实验研发中心等提供的科技人员,基本都拥有高等学历与技术职称和知识水平、良好的科研创新能力和较高的学术研发价值。不仅如此,一些单位还会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或者国外的高等科技人才,因此,科技人员的层次水平已经满足了服务企业的高要求,符合企业创新发展的基本要求。另外,科技人员在组成结构上,还有基层经验丰富的实践人员,与其他科技人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协同助力企业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由此可以看出,科技人员在成员结构上主要来源于政府、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实验研发中心等提供的科技人员,基层实践人员和国内外相关专家等,在团队式服务企业模式中,科技人员之间的协作就显得很重要了,能够促进优化科技人员内部知识与水平结构。互动式模式也是优化科技人员结构的重要因素,不仅表现在政府、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实验研发中心等提供的科技人员之间的科技人员互聘行为,即通过双方单位相应职务的互聘方式或者以技术顾问的名义进驻对方单位,参与对方单位有关工作,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还可以表现为企业与企业人员之间的互动学习,有助于企业间合作与交流,推动企业技术研发进程,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获取更大的效益空间;或者表现为企业与政府、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实验研发中心等单位的互动式学习交流,使得企业掌握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过程中的主动权,加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新技术研发,也使得政府、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实验研发中心等单位理清服务企业的思路与方向,从而推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

2.1.3 实验式、探索性、定向式三阶段并存的科技人员模式 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科技人员的科研能力、和意愿之间存在差异,因此,于福建省而言,其服务模式又可进行阶段性的划分。在服务初期,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盲目性、企业对外派科技人员抵触的可能性以及对服务过程中发生问题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应该是一种实验形式的服务模式,科技人员在组成上应该有具备一定经验的高层次技术人员和一部分具有创新意识、但缺乏实践经历的科技人员。在服务中期,通过初期的实验式服务,根据服务的实际,会摸索出一套较为完备的科技人员服务模式,而在科研能力基础较好的企业中,可以直接进入探索性质的阶段,减少不必要的时间。通过前期的试验探索,总结出完善的服务路径后,委派科技特派员定向的入驻企业开展服务,着力提高服务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而在一些拥有先进科技的企业可以直接开展科技特派员模式,能够对其他所服务的企业与科技人员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2 以服务类型为切入点模式

2.2.1 科技政策保障型模式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张武军等提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制度变革提供了明确的导向,即做到对现有法律法规相互冲突、相互交叉的地方进行修改和完善,明晰政府、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实验研发中心等单位、科技人员以及所涉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责任、义务。另外,还要加强奖惩制度的完善,激发相关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也能对不作为的科技人员起到警示作用,有助于剔除滥竽充数的科技人员,优化科技人员结构,提高科技人员队伍质量水平。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中,政府、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实验研发中心等单位负责牵头完善工作业绩认定、技术交易等方面的科技管理办法,相关单位牵头完善以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工作的岗位设置和绩效体系及管理办法,根据2015年8月29日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精神以及《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文件,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以创办企业、技术入股、金融服务等形式来服务企业和促进科技创新发展,从而推动科技政策保障体系的建设完善。

2.2.2 科技项目支撑型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科技人员及其团队通过利用其自身的科研技术优势、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以及雄厚的资金背景,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先进的技术与技术理念,他们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是企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技术研发与引进,对经营出现状况的企业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化指导,同时还可以通过技术或资金入股以及承包等方式,令其与企业成为一体,这样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新技术在初次应用以及后续优化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诸如企业对技术的认识和使用不到位等问题,可以持续性有效地解决企业的经营效益问题。科技人员及其团队带去的不仅表现在某一个技术实体上,还可以表现在一种科技项目上,即科技人员及其团队就某一个新技术产生的研发理念与设计,通过与企业内部自身发展需求相契合,找到该科技项目的接合处,才能对此科技项目展开进一步的实践研发、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根据实地调研,科技人员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中发现,有偿技术服务将成为“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主要模式。有偿服务指的是通过签订合同等契约的方式,对技术人员和企业在技术服务过程中的相关责任和义务进行专门的规定。相关部门应当对有偿技术服务的这种契约形式进行推广,此举有助于进一步规范技术服务市场。

2.2.3 科技产业带动型模式 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具体措施中,各地政府部门为充分发挥科技型企业隐含的巨大潜力和构建区域产业体系,运用产业集群理论,以搭建高科技产业园、科技示范园为主要形式和产业载体,吸纳政府、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实验研发中心等提供的各类科技人员作为产业带动人员,而政府、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实验研发中心等单位则作为产业带动主体,除了提供产业带动人员以外,还可以通过以资金、技术与科研项目、土地、信息、市场等入股经营,结成利益共同体,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也就是科技资源的统筹兼顾,实际上也是一种科技资源配置模式,最终达到科技型企业在地域上的集群效应。这种模式通过多方协作,各取所长,实现了高效的资源配置,因此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通过产业集群的方式也有助于同业交流,互相促进,能够更好的推动产业创新,有助于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而且在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等方面也能够发挥很好的示范作用。此模式能够有效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形成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良好社会环境,可以说科技产业带动模式是最有效益的选择,提升各科技主体的价值,发展与完善区域产业体系,带动企业的持续与快速发展。

2.2.4 科技平台依托型模式 科技平台指的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处理技术对科技资源进行收集和整合,并将专门领域或者多个领域的科研成果以及科研相关信息及时进行传递共享的云信息交流平台。科技平台的建设,使得科技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在政府层面,应当积极开放由其支持建设的各类创新共享平台,如各类政府基金支持的重点实验室、科研流动站以及行业研究中心等。同时,鼓励高校和科研单位与省内外企业进行交流协作,通过联合建立研发中心、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和重点实验室等形式促进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中,各类主体通过科技平台分享资源与成果,相互促进,加快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与创新发展。科技平台建设中,要加强科技平台布局的顶层设计,突出显示福建省每个区域的独特优势,还要结合当地实际,推进科技平台运行服务与健康发展。

2.2.5 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实体新模式 通常意义上的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是指科技人员服务现有的企业,在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探索一种全新的模式。围绕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在科技人员中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即新的企业家。该模式就是让科技人员成为企业家,科技人员有其技术优势,再加上自身的资金、人脉等资源创办企业:其中一种是把技术或者科研项目实体直接应用到新企业生产中;另一种服务型的实体企业,即创办产权归属科技人员或者团队的实体企业,将自身现有的科技资源服务其他现有企业。这种模式更能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投身到服务企业的潮流中,不单是服务企业的推动者,也是服务企业的主体。这类模式有待考证,可能存在制度、市场、理念等方面的限制。

2.3 以企业为切入点模式

2.3.1 企业科技创新的战略化管理 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因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企业科技创新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因此,将企业科技创新上升到战略层面,并使之常态化管理,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首要解决问题。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创新意识渗入企业的方方面面,让创新发展成为公司的重要战略,顶层设计帮助企业制定和完善创新发展规划,拟定重大科技创新措施,在实践中指导企业将各项创新工作贯彻落实,有利于完善企业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在企业各部门单位集中优势资源与要素支持科技创新。

2.3.2 企业员工创新行为的激励机制 这里的员工不仅针对科技人员,同样适用于普通人员,科技创新并不仅仅是科技人员的事,它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一个合理科学的激励机制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和参与动力,可以有效促进创新行为的产生与传播,更好的激发员工参与创新的热情与创造力,通过提高创新活动在员工绩效考核中的影响因子,也有助于带动企业创新效率的增长。给予员工更多工作自主权,为有创新能力的员工提供更多晋升通道,使员工能够更自主地积极参与各项创新活动,能够促进创新行为的有效产生与发展,为提高企业创新效率做出贡献。

2.3.3 企业科研团队体制建设 首先要重视创新团队领军人物的引进与培养,以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为契机,聘请科技方面的相关专家与学者,开办面向企业员工的讲座与培训班,充分发挥其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强大优势;其次要有良好的企业创新氛围,员工间相互交流、共同合作,有助于增强科技创新意识与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机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员工的创新行为,刺激更多的创新性行为发生,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绩效。

2.3.4 企业科技创新研发体系的构建 增加科研创新方面的经费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建设企业技术中心、技术研发实验室等,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自身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利用好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这一契机,构建企业科技创新研发体系,满足其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倡导企业科技创新研发基地与平台建设,与技术市场、科研单位等机构交流合作,实现区域范围内的科技、人员、资金、市场等要素协作发展,达到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目的,推动实现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做好孵化器的发展机制,与时下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相结合,突显企业在社会发展中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以科研项目为引领,能够获得政府等相关部门的优惠与支持政策,以项目为核心,实现科技人员、企业、技术市场为中心的中介服务组织等协同发展,同时科技创新项目有效带动企业员工的科技创新积极性,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效率提升。

2.4 以其他参与主体为切入点模式

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过程中,重点是以科技人员、企业、服务类型为切入点进行分析,除此之外,还涉及到政府、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实验研究中心等,下面仅以政府和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角度进行探讨。

2.4.1 以政府为切入点模式 政府首先要制定出鼓励、支持、促进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政策、制度。通过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为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指明方向和发展道路。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或激励政策,最大程度上使科技人员投入到服务企业的潮流中,企业也能最大范围的吸纳相关科技人才,以技术市场为中心的中介服务机构最大限度的提供技术服务等。通过制定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行业规范或法律条文,对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成果进行保护,也对一些不法行为进行惩戒,有利于形成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良好氛围,发挥科技创新软环境的有效作用。

2.4.2 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为切入点模式

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作为产学研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中的作用不可代替。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当有所侧重,培养一批服务企业的科技人才,是落实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基础,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路径选择,为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注入新鲜力量。以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实验室等形式,发展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的科技水平建设,培育的科技人才把先进技术、先进理念通过服务企业落到实处,用实践行动证明自身的价值,在服务企业过程中丰富科技知识体系,使服务企业达到可持续作用,有助于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长效机制的形成。

猜你喜欢

科技人员科研单位科技
嘉吉(Cargill)进军RAS饲料研发,与美国知名科研单位达成合作
声 明
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 讯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北京科技人才拥有指数全国最高
科技在线
科研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探析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