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少玫治疗多系统萎缩经验

2019-02-12陈少玫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痿证虫类僵蚕

陈 琳,陈少玫

(1.福建中医药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福建 福州 350000;2.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

陈少玫为厦门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临床、教学30余载,擅长中医脑病的治疗,现将其治疗多系统萎缩的经验介绍如下。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原因未明的侵犯锥体外系、锥体系、小脑、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小脑性共济失调、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不全和帕金森综合征等,病因尚未明确。MSA的确诊靠病理组织学证实,病理学标志是在神经胶质细胞浆内发现嗜酸性包涵体[1]。诊断上以临床诊断为主,发病早期易与PD、ILOCA等疾病混淆,鉴别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治疗以对症为主,缺乏特异性方法。

1 病因病机

多系统萎缩可属中医“痿证”、“喑痱”、“眩晕”、“颤证”、“厥证”、“阳痿”、“遗尿”等范畴[2]。陈少玫认为多系统萎缩患者无论起病时以哪种临床表现为主,终归将发展成肢体萎废不用,故将其归属于“痿证”。

《黄帝内经》首先提出了“痿”的概念,并提出了五脏痿论,为后世对痿证病因病机的探索奠定了基础。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曰:“手足不遂者,由体虚腠理开,风气伤于脾胃之经络也。足太阴为脾之经,脾与胃合;足阳明为胃之经,胃为水谷之海也。脾候身之肌肉,主为胃消行水谷之气,以养身体四肢。脾气弱,即肌肉虚,受风邪所侵,故不能为胃通行水谷之气,致四肢肌肉无所禀受。而风邪在经络,搏于阳经,气行则迟,关机缓纵,故令身体手足不遂也。”明确指出脾气虚弱是痿证的内因,感受外邪则是外因,对痿证的病因病机又有了新的理解和拓展[3]。唐代李杲《脾胃论·脾胃胜衰论》曰:“形体劳役则脾病,脾病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 脾既病,则其胃不能独行津液,故亦从而病焉。”亦论述了脾胃气虚致痿。

而当代学者在继承了古代先贤的学术思想,对痿证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完善及发展。邓铁涛[4]教授以“脾胃虚损,五脏相关”作理论指导,认为痿证总因脾胃虚损,大气下陷,延及他脏。曹洪欣[5]认为痿证究其实质,莫过于一个“虚”字。指出痿证主要是由脾胃虚弱、五脏内损、精乏亏损等导致四肢百骸失养而发病,病程迁延难愈。

2 治疗方法

2.1 强调治痿独取阳明

《素问·痿论》云:“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灵枢·根结》曰:“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合折则气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故痿疾者,取之阳明。”从古至今,众多医者将《黄帝内经》中提及的“治痿独取阳明”作为治疗痿证的大纲。明代马莳曰:“然则足痿而不能举者,由于阳明之虚,则治痿独取阳明者,宜也。”认为是阳明虚而致痿,故治当独取阳明。亦有王肯堂曰:“百体中随其不得受水谷气处,则不用而为痿,治痿不独取阳明而何战?”而清代医家陈士铎同认为“痿证居多,自宜专治阳明胃火”。“阳明”即是手足阳明经,《素问·血气形志篇》曰:“夫人之常数……阳明常多气多血。”阐明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唯有气血充足方可充养筋脉肌肉、四肢百骸,使痿证得愈。

从藏象学说之“阳明”即胃和大肠。胃为水谷之海,气血化生之源,胃主受纳腐熟水谷,《素问·玉机真脏论篇》云:“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而脾与胃互为表里,脾主运化,与胃共为“后天之本”。《素问·太阴阳明论》言:“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言明脾病而四肢不用。由此可见,脾胃运健,乃可受纳运化水谷精微至四肢百骸,灌溉四旁,使肌肉得充,筋脉得养,痿证得治。

陈少玫教授强调“治痿独取阳明”,实则是强调是论治脾胃在治疗痿证中的重要性,以补益后天脾胃为治则,辨证施治。然“治痿独取阳明”虽为痿证的治疗大法,但是并非“只取阳明”,需辨证论治,根据具体病情而定。

2.2 配用虫类药效专力洪

痿证日久则痰瘀阻络,脉络不通,故久病脉络瘀阻是病理关键,其观点源于叶天士的“久病入络”理论。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及“初病在经,久痛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

陈少玫教授强调唯有用虫类药方可活其血,通其络,搜其风,脉络通则四肢复用。清代医家吴鞠通评虫类药“以食血之虫,飞者走络中气分,走者走络中血分,可谓无微不入,无坚不破”。清代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对仲景虫类药的运用评价为“拷仲景于劳伤血痹诸法,其通络方法,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著,气可宣通,与攻积除坚,徒入脏腑者有间。”在组方中常加用地龙、僵蚕、蜈蚣等搜风通络。张锡纯言蜈蚣为“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本草纲目》中谓地龙“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诸热,下行故能利小便,…通经络也。而《本经逢原》谓“僵蚕,蚕之病风者也。功专祛风化痰,得乎桑之力也”。

《黄帝内经》关于痿证的治疗记载道:“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顺逆,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而虫类药通脉搜风的作用,正是对其“通”的治法最好的体现。

3 病案举隅

刘某,男,50岁,2017年10月27日初诊。6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不稳,常向左侧偏斜,四肢乏力,双下肢乏力为甚,持物不稳,动作稍迟缓,无头晕头痛,无视物模糊,无肢体抽搐,就诊于广州省某中医院,予对症处理(具体不详),病情稳定后出院。出院后症状进行性加重,并出现言语不清,吞咽呛咳,排便困难,多次于当地医院治疗(具体不详)。1年前就诊于厦门市某医院,确诊为“多系统萎缩”。症见神清,精神倦怠,行走不稳,持物不稳,动作迟缓,言语不清,吞咽呛咳,纳寐差,小便尚可,大便困难。10余年前曾因急性胃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查神志清楚,精神稍疲惫,心、肺、腹查体(-),神经系统示言语不清,动作缓慢,书写速度缓慢,双侧指鼻试验(+),双手轮替动作不协调,双侧跟膝胫试验阳性。四肢肌力4级,肌张力稍高,双侧病理征阴性。舌红苔白腻,脉弦滑。西医诊断为多系统萎缩,胃大部切除术后。中医诊断为痿证,辨证为脾胃虚弱证。治以补中益气,健脾除湿。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用黄芪30g,党参30g,炒白术12g,陈皮10g,升麻6g,炙甘草10g,黄连3g,柴胡6g,当归6g,酒川芎18g,地龙10g,炒僵蚕10g,一条根30g,鸡血藤15g,法半夏10g,竹茹10g。2017年11月3日二诊,服药7剂后,诸症明显缓解,守方再服。2017年11月17日三诊,乏力感明显改善,但偶有肢体震颤,纳食呛咳,寐差,小便尚可,大便排泄困难,舌红苔白腻,脉弦滑。药用黄芪30g,党参30g,炒白术12g,陈皮10g,炙甘草10g,酒川芎15g,地龙10g,炒僵蚕10g,一条根30g,鸡血藤15g,黄连3g,茯苓15g,天麻10g,法半夏10g,白芍30g,生石决明30g。服用7剂后,肢体震颤未再发,后在上方基础上加减服用半年余,诸症明显减轻,获效良好。

4 讨 论

多系统萎缩病程迁延难愈,需鼓励患者积极面对,使患者建立信心。中药改善多系统萎缩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痿证虫类僵蚕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神秘的小罐子
——瓮虫类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
虫类中药不可久服
名老中医陈卫川治疗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经验举隅
僵蚕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
虫类、螨类、线虫类发生规律有什么不同
徐明涟教授运用治痿汤加减辨治重症肌无力验案
虫类、螨类、线虫类形态特征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