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强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
2019-02-12王仁强
罗 艳,王仁强
(重庆市中医院脾胃病科,重庆 400021)
王仁强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病有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范畴。《内经》有“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之说,并认为与火有关。“口疮者,由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也有人认为寒邪致病,盖因胃虚谷少,则所胜者肾水之气逆而乘之,反为寒中,脾胃虚寒之火,被迫炎上,作为口疮。更有人认为乃脾气凝滞所致,“口疮者,脾气凝滞,风热加之而然。”
明代戴氏则提出上焦气盛,阳热盛,下虚是指肾阳不足,故上盛下虚致本病。
不同的学说明确提出不同的治疗方法。《景岳全书》称“口疮口苦者,凡三焦内热等证,宜甘露饮;火之甚者,宜凉膈散、元参散主之;胃火甚者,宜竹叶石膏汤、三黄汤主之;若心火肝火之属,宜泻心汤、龙胆泻肝汤……”《丹溪心法》谓:“口疮者脾气凝滞,加之风热而然也,治当以清胃泻火汤主之……上焦虚热者,补中益气汤主之……中焦虚寒者,附子理中汤主之……下焦阴火者,六味地黄汤主之……火衰土虚也,八味丸主之。”
现代医家多认为心脾积热,或脾胃邪热,或阴虚火旺,或阳虚浮火,或肝郁脾虚。病机则认为饮食失宜,郁怒忧伤,情志过极,劳倦过度,脾肾阳虚。诸般原因致火热循经上炎,熏蒸口舌,发为口疮。治疗提出心脾积热证用泻火药清热泻火,脾胃郁热证用清胃散或凉膈散,阴虚火旺证用知柏地黄汤,阳虚浮火证用附子理中汤与八珍汤加减。
王仁强认为本病的特点是反复发作,“久病必虚”,所以病因病机是胃阴不足,阴津不能上乘,虚火上炎,灼伤口膜发为溃疡。在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根据脏腑之间的关系,常有涉及到其它相关脏腑。“舌为心之苗”,“心开窍于舌”,心火亢是阴津不足、心阴亏损所致。阴液不足、阴不养脏才导致心火循经上炎致口舌生疮。顽固不愈则与心肾不交,水不济火又有密切关系,肾阴不足则肾水不济,阴津不能上承于心胃养脏滋润,反复不愈的根本原因。因此,提出阴虚少津,心胃虚火是主要病因。本虚标实始终贯穿于始末,舌质红苔黄或腻,大便干结等是“标”,不同阶段出现的“标”证归纳是因虚致实,如胃津不足、心阴虚,才致虚火上炎。舌无津可养,舌膜无津可润,久则舌干苔黄,这与一般湿热所见之舌苔黄腻从病机上有本质的不同。因此王仁强提出心(胃)虚火是标象,心肾不济是关键,阴虚少津是根本的观点。
2 治疗方法
本病虚实兼杂始终贯穿于中,但因是因虚(阴)致热,临床中出现舌质红,舌疮赤红,舌苔黄腻,大便干结者,一般多认为是其湿热作祟,火热偏盛所致,会用清热泻火法为其主要治疗方法,但他在治疗湿热的标证时常常不用苦寒泻下或清热降火之品。认为苦寒之品故能清热祛湿,但苦能伐胃,寒能伤津。所谓的“热”象与一般疾病所出现的湿热(火)之证病因上有本质不同,所以提出标本兼治要讲究辨明病因,治疗中如见有“湿热”之象,多用淡渗利湿的方法,选用竹叶、竹茹、茵陈、金钱草、玉米须、木通等,既有祛湿又有利水之功,使热邪、湿邪从小便而去,“实火”自降。治疗抓住滋水养阴这一关键,使胃津充、肾水足、心阴养、虚火降。自拟导赤莲子饮。药用生地、木通、竹叶、甘草、莲子、知母、石斛、北沙参、百合、白及、猪苓、山香圆叶、白茅根加减。阴虚少津合用二至丸,舌质红、口疮红赤酌加丹皮清热凉血,大便干结难下酌加火麻仁通腑润便,小便不黄且少加白茅根,溲黄、苔黄腻加金钱草,心烦失眠多梦加珍珠母。全方有养阴生津、淡渗利湿之效。
王仁强尤其注重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药品。每方必用莲子心,专清心经气分之热,清心之力比竹叶大,且有滋养心阴的作用,本品“清热”实则是滋阴降火。“心火”乃虚火,故与本病发病机理相吻合,所以是治疗口疮的要药。
舌疮患者多有口干咽干,口腔不润的症状,山香圆叶有清热利咽,还有生津之功,虽有清热作用但不伤正,有生津之效但不碍湿。珍珠母具有宁心安神,还因其富含多种矿物质,故有极强的收敛生肌之功。白茅根有较好清热利尿作用,清热乃通过利水而致,所以不会伤正,虽利尿但不伤阴,还有生津作用。猪苓富含猪苓多糖,对提高免疫功能有较好作用,久治不愈与免疫功能低下有极大关系,所以用猪苓可起到健脾补益、增强体质的作用。白及既有养血止血之效,还有收敛生肌的作用。王仁强取其养血生肌之功,可使口疮尽快愈合。认为处方配伍中白及可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目前临床医家在外治法中常用珠黄散、锡类散、冰硼散敷于舌疮表面,也有用五倍子磨粉外敷于溃疡面,属阳虚伏火者附子、吴茱萸研末醋调后敷足心,或用蜂胶贴贴于溃疡面以加速修复。王仁强十分注意外治药的综合治疗作用。既有消炎生肌,又有凉血生津之品尤佳,十分推崇本院一名老中医的经验方加工而成的“铁板丹”,为人中白、浙贝母、人参叶、麝香、儿茶、薄荷叶、浮海石、金果榄等21味药组成。《本草纲目》曰:“人中白降相火,清瘀热,盖咸能润下走血故也。今人病口舌诸疮,用之有效,降火之验也。”麝香、儿茶活血止痛,浙贝母化痰祛湿,人参叶、薄荷叶、金果榄益气生津润燥,全方有活血止痛、养阴生津、软坚化痰、敛肌生新功效。每天5~6次用细吸管沾取少许直接吹敷在口疮处,0.5h内不饮水。
另外,他常用山香圆叶煎汤代茶饮,取清润生津利咽之功,保持口腔内津液充沛湿润,可缓解咽干口干的不适,对口疮水肿减退也有较好作用,可消除或抑制口腔中各种细菌的生长,是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的外治法。
3 典型病例
张某,女,57岁。反复口腔溃疡2年余,伴口腔灼热、口干,眠差,二便调。症见口腔可见多个0.3~0.6cm溃疡,舌红苔黄腻,脉细滑。药用陈皮、法半夏、竹叶、木通、丹皮、生地、莲子、知母、青蒿、豆蔻各10g,猪苓、泽兰、夏枯草各15g。7剂,水煎服,日1剂。二诊症状明显改善,溃疡面缩小,守上方7剂后诸症告瘥,黄腻苔已去,间断用莲子、竹叶、丹皮、制鳖甲、石斛、白芍、珍珠母、木通等组方服药月余,随访半年口腔溃疡未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