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分娩接产技术
2019-02-12唐阿英杨永福
唐阿英 杨永福
(昆明市富民县大营街道办兽医科,云南昆明 650400)
1 良种生产母猪的选择
1.1 母猪外貌选择
在生产母猪的选种选育中,要因地制宜,云南地处高海拔、少数民族聚居地,各地区海拔、温差差异明显,生猪生产水平、饲养水平参差不齐。母猪要选择适应性强、耐粗饲、性情温顺,母性及护仔性强、奶水充足、瘦肉率高、饲料报酬率高、无恶食辟。后躯要求宽大,扁圆,肌肉丰富,四肢健壮,奶头对齐,6对以上,匀称,间距适中,排列整齐。
1.2 品种选育
要求遗传性状稳定,品相完整,常见品种有长白、约克、长大、杜洛克等都是优良品种,还有地方上的一些土猪品种,如云南撤坝猪、香猪等。
2 母猪分娩的生理机能
(1)分娩的发生并不是某一特殊因素所致,而是许多因素综合发生作用的结果。
①机械的刺激:怀孕母猪到妊娠末期,胎儿迅速生长,由于胎儿增大,胎水增多,致使子宫过度膨胀,子宫内压不断增高,直接刺激子宫肌的收缩反应,另一方面使子宫肌对雌激素和催产素的敏感性增强,因此产生分娩生理反应。
②催产素:由脑垂体后叶分泌,在怀孕后期,孕酮分泌量减少,雌激素分泌升高,促使母体分娩。
③孕酮:由母体胎盘或黄体产生,在妊娠期内,维持母畜怀孕,能够抑制子宫收缩,分娩前,母畜血液中孕酮下降,抑制子宫收缩的作用因子消除,促进分娩。
④雌激素:由胎盆产生,系怀孕末期逐渐增加,主要作用是使子宫颈、阴道、外阴及骨盆韧带变化为松驰,增加子宫肌的收缩,为母畜分娩做准备。
⑤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及胎儿方面的因素:在子宫内胎儿的刺激作用下,通过神经传导致垂体后叶释放出催产素,增强子宫收缩。
3 决定母猪分娩的因素
(1)认识并了解母猪分娩的生理机能,才能确定科学合理的接产方法。
(2)分娩的过程如何,主要取决于母体和胎儿两个方面,母体取决于自身产力、产道、胎儿则主要指胎位、胎向,胎势及胎儿的大小、活力等。
4 接产技术剖析
(1)查阅母猪配种记录,准确推算母猪预产期,平均114d,并做好接产准备工作。
(2)观察母猪分娩前征兆:生产母猪表现行动迟缓,食欲废绝,站立不安,时起时卧,外阴部水肿、扩大,骨盆腔下垂,叼草做窝,腹部有轻微的阵缩表现,呼吸迫促,乳房充盈,肿大,乳头有乳汁溢出,外阴部可视有新鲜血液样的粘液,羊水破裂,母猪进入实质性分娩状态。
(3)母猪产仔前7d,将待产母猪隔离入产房,单独圈养,圈舍保持干净、清洁,通风良好,有条件的垫些青干草,并用1%二氯异氰尿酸钠粉消毒液作产房场地消毒。
(4)待产母猪的分娩开口期持续约2~12h,当母猪腹部阵缩明显,努责由弱变强,持久有力,持续一定时期又减弱消失,两次阵缩之间有一定间歇,表明母猪开始分娩,约30~50min会产出第一头新生仔猪,接产时,用干毛巾将仔猪身上的粘液擦干净,尤其是口腔、鼻镜上残留物要及时清除,扯断脐带、止血,预留3cm长的脐带断开,同时剪掉仔猪乳牙,并固定乳头,吸吮初乳,母猪每产一只仔猪间隔约5~15min,当超过这个时间,仍未见后续胎儿排出,则施行助产:术者右手臂用0.1%PP消毒,涂润滑液,将手缓慢置入母猪产道,触诊胎儿,准确判断胎儿的胎位、胎向、胎势,感觉胎儿是否存活,再用拇指和食指固定胎儿的口腔或头部、颈部,配合母体腹肌努责,阵缩,缓缓牵引胎儿,助力将胎儿拉出产道;在施术过程中,若胎儿胎位异常,出现头部后仰,左侧卧,横向胎位时,须将胎儿推回母体子宫,矫正胎位,再顺势牵拉胎儿致产道。术者动作要轻缓,不能损伤母体产道,有规律的完成母猪的接产工作。
(5)催产素的应用:有些经产母猪由于膘情过肥,运动不足,产仔困难,初产母猪产道较窄,未充分开放,或胎儿过大,造成产仔时间过长,产出滞缓,易引起胎儿缺氧而窒息死亡,在判断胎位正常的情况下,可注射宫缩素8~10ml,刺激母猪自身的分娩能力。
(6)胎儿排出后,胎衣全部或部分最后排出,母猪站立,开始哺乳仔猪,排出的胎衣应及时掩埋,切勿让产畜吞食,以免诱发母猪“咬死仔猪”的恶习形成。产后给予母猪饲喂少量的麸皮、糖水,补充体能。
(7)母猪产后适当用药:母猪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很大,易引发细菌感染及母猪体况恢复,须向子宫内一次灌注:糖盐水1500ml、鱼腥草200ml,头孢噻呋纳6g,抗菌消炎或在产后日粮中加入中成药蒲公英散100g连用5d,待母猪肉恶露排净,正常采食。
5 母猪产后护理
产后要注意母猪外阴部的清洁,用0.1%氯毒杀溶液清洗外阴部、尾根及后躯,勤换垫草,产后饲喂易消化的饲料,新生仔猪要做到母仔分离,以防母猪压死仔猪。母猪8d以后,恢复正常饲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