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曼曼运用和法治疗儿科疾病验案举隅
2019-02-12谭芯芯徐曼曼
谭芯芯,徐曼曼
(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250011;2.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山东 菏泽 274035)
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治法[1]。其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徐曼曼系菏泽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常用和法治疗小儿疾病疗效较好,现举验案三则如下。
1 感染后咳嗽
张某,男,4岁,2018年7月28号初诊。1个月前患肺炎,经治疗症状好转,仍持续咳嗽3周余,咳嗽常为干咳,偶尔咳出少量白痰,咽部不适,夜间咳嗽明显,无发热、鼻塞、流涕。平素易哭闹,纳食欠佳,大便时有2日1次,小便正常,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否认食物、药物等过敏史。查体精神可,咽部充血,扁桃体I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痰鸣音及干湿性啰音。查血常规、CRP及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无明显异常。于当地医院行胸部CT未见异常。西医诊断为感染后咳嗽。中医诊断为咳嗽,证属肝火犯肺。治以清肺疏肝,理气止咳。药用柴胡9g,黄芩9g,桔梗6g,前胡6g,陈皮6g,炒白术6g,蜜紫菀6g,蜜冬花6g,焦山楂9g,炒神曲6g,桂枝5g,甘草3g。5剂,水煎服,日1剂。并嘱清淡饮食,忌寒凉及辛辣之品。2018年8月1日二诊,咳嗽减轻,尤夜间咳嗽减轻显著,食欲增加。查体示咽部充血,扁桃体I度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舌质淡红苔薄白稍干,脉沉细。上方去桂枝、桔梗,加麦冬6g。5剂,服法同前。2018年8月6日三诊,咳嗽明显减轻,仅偶尔咳嗽。咽部不充血,心肺听诊无异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药用黄芪6g,炒白术6g,陈皮6g,蜜紫菀6g,蜜款冬花6g,焦山楂6g,炒神曲6g,甘草3g。3剂,服法同前,以巩固疗效,随访痊愈。
按语:患儿属感染后咳嗽,先病肺炎喘嗽,病后肺气虚,加之病后易哭闹,肝气郁结,致肺气不降,久咳影响脾胃功能,遂纳食欠佳。《素问·咳论篇》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咳而腹满,不欲饮食。”徐教授认为,感染后咳嗽与肝肺有关,久咳易影响脾胃功能。肝气主升 ,肺气主降,两者相互协调配合,共同调节气机升降,气机条畅则咳止。若肝气郁结,则肺气不降而致咳,若肝郁化火,又可导致木火刑金而咳。方中柴胡、黄芩疏肝解郁泻热,桔梗、前胡一宣一降以复肺气之宣降,陈皮、白术理气健脾,蜜紫苑、蜜款冬花润肺止咳,焦山楂、炒神曲健脾消食开胃,桂枝温通经脉,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肺疏肝、理气止咳之效,故疗效较好。
2 短暂性抽动障碍
江某,男,6岁,2018年2月5号初诊。半年前曾患感冒,治疗好转后便出现以不自主频繁眨眼为主要症状,时有咳嗽清嗓而无痰,吸鼻,症状于入睡后消失。现主要表现为不自主频繁眨眼,干咳无痰吭吭清嗓状,吸鼻。平素纳可,眠不安,时有夜间遗尿,大便可。查体精神可,面部无明显异常改变,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鼻腔无充血、苍白,无鼻痂,鼻甲无肿大,舌尖边红苔白,脉弦,心肺听诊无异常。查血常规及CRP无异常,脑电图无异常改变。西医诊断为短暂性抽动障碍。证属邪郁少阳。治以和解少阳,祛邪扶正,制动止抽。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药用柴胡12g,黄芩9g,党参9g,茯苓9g,姜半夏6g,煅龙骨15g,煅牡蛎15g,桑螵蛸9g,陈皮9g,决明子9g,菊花9g,生地黄9g,合欢花6g,砂仁6g,焦山楂12g,薄荷9g,蝉蜕9g,钩藤12g,甘草3g,大枣3g。中药配方颗粒,共7剂,水冲服,早晚各1包。不打骂及大声训斥孩子,给予安慰和鼓励,心情愉悦,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及作息习惯,不要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产品,不玩刺激性的游戏。宜清淡饮食,同时增强体质,避免感冒。2018年2月13日二诊,眨眼频率及咳嗽清嗓伴吸鼻减轻,睡眠改善,夜间遗尿频率减少,查体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鼻腔无充血、苍白,无鼻痂,鼻甲无肿大,舌质稍红苔白,脉弦。上方去砂仁,合欢花改为合欢皮6g,加牛蒡子9g, 5剂,服法同前。2018年2月20日三诊,症状较前明显减轻,眨眼明显好转,咳嗽清嗓及吸鼻也有明显减轻,已无遗尿。查体面部无明显异常改变,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鼻腔无充血、苍白,无鼻痂,鼻甲无肿大,舌质稍红苔白,脉弦,心肺听诊无异常。守方14剂,随访诸症皆消。
按语:短暂性抽动障碍是指病程较短,通常在1年之内(但不短于4周),出现的一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或(和)发声性抽动[2]。主要临床表现为简单运动抽动,通常局限于头、颈、上肢,少数可出现简单发声抽动[3]。属中医“肝风”、“抽搐”、“瘛疭”、“筋惕肉”等范畴[4]。徐教授认为,病位在肝,与肺、脾、肾关系密切。治疗以疏肝理气,平肝熄风,健脾利湿,滋补肝肾为主。发病初期往往因外感致眼睑充血,眨眼频繁。咽部充血,咽痒,乳蛾肿大,致咳嗽或清嗓。自觉口唇干燥而吮唇等。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又因外感,症状反复或加重。因此,预防及治疗外感尤为重要。方中柴胡、白芍疏肝理气,钩藤、龙骨、牡蛎平肝熄风、制动止抽,党参、茯苓、姜半夏、陈皮健脾利湿,决明子、菊花清肝明目,生地黄清热凉血,合欢皮安神解郁,砂仁理气,焦山楂消食健脾,蝉蜕、薄荷辛散透达、祛风散邪,桑螵蛸固精缩尿止遗,甘草、大枣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祛邪扶正、制动止抽之效,故疗效较好。
3 腹 痛
杨某,女,9岁,2018年7月28号初诊。阵发性腹痛1个月余,常以胃脘部及脐周部位疼痛,遇冷空气及饮食偏凉即腹痛,学习紧张时亦加重。平素纳差,偏食,不爱吃菜,时常鼻塞流涕。大便偏干、常2日1次,小便可。查体瘦,面部表情淡漠,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胃脘部及脐周轻压痛,未及包块,无反跳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查腹部B超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西医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断为腹痛,证属脾虚肝郁。治以健脾调肝,解郁止痛。药用柴胡9g,黄芩9g,枳壳9g,党参9g,炒白术9g,白芍12g,延胡索6g,焦山楂12g,炒麦芽12g,炒神曲6g,桂枝6g,干姜6g,甘草3g,大枣3g。5剂,水煎服,日1剂。并嘱多食蔬菜,注意劳逸结合。2018年8月4日二诊。腹痛减轻,食欲增加,心情愉悦,大便不干、日1次。查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胃脘部及脐周无压痛及反跳痛。舌质稍红苔薄黄,脉细。上方去枳壳、延胡索,加陈皮12g。5剂水煎服,日1剂。2018年8月11日三诊,未再腹痛,纳食增加,大便日1次,不干。为巩固疗效,上方继服5剂,2日1剂,服法同前。
按语:患儿平素纳差、偏食,胃虚弱,遇冷空气及饮食偏凉即腹痛,加之养护不周导致脾胃阳虚。表情淡漠、脉弦又为肝郁表现,虚实夹杂,脾胃阳虚,肝木乘脾,脾虚肝郁。治以健脾调肝,解郁止痛。方中党参、炒白术、甘草健脾益气,柴胡、黄芩清肝平肝,桂枝、干姜温中驱寒,白芍、延胡索、枳壳养血疏肝行气止痛,焦山楂、焦神曲、炒麦芽消食健脾开胃,大枣、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健脾调肝、解郁止痛之效,故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