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天寒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经验

2019-02-12孙景环朱佳琪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辛温方中苦寒

孙景环,黄 姗,朱佳琪

(1.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重庆 402260;2.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1331;3.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中医院,湖北 襄阳 441000)

辛开苦降法又称“苦辛通降”、“寒温并用”法,是基于药物的四气五味,将辛温与苦寒药性截然相反的药物相合配伍,用以宣通降泄、调畅气机、平调寒热、燮理阴阳,常用于升降失常、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痰淤湿热交阻之证。周天寒主任中医师是全国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中医药师承指导老师,擅长应用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疾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辛开苦降法始于《内经》[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首次指明辛味药属阳、能散能行,苦味药为阴、能降能泄。《素问·至真大要论》谓“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阳明之复治以辛温,佐以苦甘,以苦泄之,以苦下之”。依据天地之气淫胜的不同、六气胜复的区别,提出了辛开苦降的治则。张仲景则遵《内经》之旨,创立了以“半夏泻心汤”为代表的诸多辛开苦降方剂[2]。成无己、尤在泾、李东垣、朱丹溪进一步充实了辛开苦降理论。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3]中指出“微苦以清降,微辛以宣通”,“苦寒能清热除湿”,“辛通能开气泄浊”,“辛以开之,苦以降之”,“以苦降其逆,辛通其痹”,将辛开苦降与轻可去实理论相结合,创出多个泻心汤类方,细化提出轻苦微辛法,把辛开苦降法开始用于温热病的治疗。吴鞠通在《温病条辨》[4]中指出“非苦无能胜湿,非辛无能通利邪气”,“苦与辛合,能降能通”的观点,阐述了辛开苦降法的作用机理,创制了辛苦寒、辛苦温、辛苦热、辛苦淡法。

1 辛热苦寒

痞证。周天寒以张仲景的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指出其重点在于调理脾胃气机,用方以干姜、黄连为对药。再有枳实导滞丸治疗湿热食积之痞证中也有同样配方之法,其中用大黄、黄芩、黄连等均为苦寒之品,配苦辛微寒的枳实行气化滞,再加神曲甘辛之性成方。两方用药均为辛热药与苦寒药相反相成配伍而成。

泄泻。治疗用芍药汤,大黄苦寒沉降配有清热燥湿之功的黄芩、黄连。再配肉桂、芍药减少三黄的苦寒之性,温与苦燥相配,相反相成。

腹痛。用大黄附子汤治疗寒积里实之腹痛。方中重用辛热之附子再配合苦寒泻下之大黄,温里散寒、攻下寒积。蛔厥证引起腹痛多用乌梅丸温脏安蛔。方中黄连、黄柏苦寒,细辛、桂枝、干姜、花椒、附子温辛,寒热并用。再加人参、当归、白蜜等辛甘酸苦合用,调肠寒胃热。

胃痛。用左金丸治疗肝火犯胃之胃痛。方中重用黄连苦寒降泄,清泻肝火兼清胃热,使肝火清而不横逆犯胃,胃火降而其气自和。佐以辛热之吴茱萸辛以疏肝、条达肝气,热以佐制黄连之寒,且可和胃降逆,引药入肝,二药合用,肝胃同治,泻火不凉遏,降逆不碍火郁,相反相成,共奏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之功[5]。再有胃气虚寒证用丁香柿蒂汤,方中丁香、生姜温胃散寒,人参甘温益气,柿蒂苦平等都寓温补于降逆之中。

暑湿犯胃。用滑石、石膏、寒水石等苦寒药清解暑热,加官桂温阳化气,使苦寒不至太过。

2 辛凉苦温

如三仁汤。方中白蔻仁辛温可开发中焦湿滞,薏苡仁甘凉益脾渗湿,杏仁苦温宣通上焦肺气。再有保和丸。方中山楂、神曲甘温行气消食,陈皮苦温理气健脾,再配以莱菔子、半夏、茯苓、连翘等共奏消食和胃之功。

3 辛平苦淡

辛平苦淡的配伍也十分重要,其中蚕矢汤中蚕沙辛温和胃,黄连、黄芩、栀子等苦寒清热燥湿,大豆黄卷甘平清热利湿,薏苡仁甘淡健脾利湿,配伍合用体现清热利湿、升清降浊之法。

4 小 结

脾与胃同属中焦,且互为表里,“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用辛开苦降之法,因脾易伤阳而胃易伤阴,辛温散寒配合苦寒清热,才能调节寒热。

猜你喜欢

辛温方中苦寒
观菊赏鹦有怀
“基于心,准于行” 党建与企业发展相融共生
五味子酒助眠
咏棕树
咽干,喝甘桔冰梅饮
苦寒伤阴与坚阴之探讨
苦寒吟
细辛在经方中的应用规律浅析
齐文升辛温法治疗痤疮的思路与方法
辛温走皮法治疗痤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