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后穴位埋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巩固治疗中的应用

2019-02-12许南华姬俊强王海军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羊肠线毫针腰椎间盘

许南华,姬俊强,苏 聪,王海军

(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晋中03061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以后在外力作用下或单纯在强大外力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以腰痛并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1],好发于20~50岁的青壮年,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的发病特点,仍困扰着我们。研究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率国内为5%~19%,国外为5%~11%,无论是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该病治疗后的复发率均较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2]。中医学并没有明确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名称,多将其归于痹证、腰腿痛、腰痛、腿股风等范畴。近年来针刺疗法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方法的一种,不仅在解除神经根压迫,消除神经根炎症,调节免疫功能,增强关节稳定性等方面疗效显著,并且通过毫针对人体经络穴位的刺激,可以达到活血化瘀、疏经通络,改善微循环的目的,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临床针刺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针刺治疗本病虽然短期内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但从长远来看随着治疗性刺激作用的逐渐减弱、消失,部分尚未完全消除的致病因素又重新活跃,从而导致疾病的反复发作,针刺治疗后患者往往在数月或几年内反复就诊,增加患者痛苦,而针刺治疗后利用穴位埋线的方法加以巩固治疗的患者,治疗疗程结束后再次就诊的情况明显减少,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增强疗效,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1 操作方法

针刺治疗:选择0.35×75 mm的一次性针灸针分别针刺双侧肾俞、腰三横突、大肠俞、命门、腰阳关、委中,局部关节病变者取阿是穴;坐骨神经痛者选用0.35 mm×100 mm的一次性针灸针深刺患侧秩边穴;下肢疼痛、麻木者循经局部取穴,1次/d,6次/w,1 w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穴位埋线治疗:于针刺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穴位埋线,患者取卧位,对施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后,选择 0.5~1.0 cm 的 00号羊肠线装入 9号一次性埋线针,分别于受累关节横突处及天枢、足三里行穴位埋线,嘱3 d勿湿水,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定期随访,不适随诊。

2 作用优势

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刺法灸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将医用羊肠线植入相应的腧穴当中,通过羊肠线对腧穴的长期、持续性刺激作用,从而提高腧穴的兴奋性和传导性,达到良性、双向性调节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3]。张景岳提出:“久远之疾,其气必深,针不深则隐伏,病不能及,留不久则固结不能散也。”针后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即在患者普通针刺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行穴位埋线治疗,以加强、巩固疗效,减少患者就诊次数。

2.1 穴位埋线的“速效性”

在针刺的基础上运用穴位埋线治疗,通过植入深部的羊肠线增强对穴位的深层刺激发挥埋线速效作用,以催发经气,增强针感,使气至病所;同时利用埋线针具进行少量刺血,以疏通经络、活血祛瘀,《素问·三部九候论》中记载“血去则经隧通矣”,通则不痛。穴位埋线通过强刺激和少量刺血的方式,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激发经气、调整阴阳,发挥“速效”作用,同时还能够弥补单纯依靠针刺治疗引起的“耐受反应”。

2.2 穴位埋线的“续效性”

《灵枢》中提到“久病者……深内而久留之”,埋线疗法通过植入体内的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持久刺激穴位产生续效作用,使疾病所在部位较长时间内依靠这种良性刺激不断得到治疗和调整,同时增强患者自身免疫调节功能,弥补普通针刺留针时间短、易复发的缺点,充分发挥穴位埋线疗法“续效性”特点,起到“既病防变”的疗效。

2.3 针线结合,避免“耐受性”

在实际的临床治疗当中,我们发现持续2周以上的针刺治疗会导致患者产生“耐受性”,使机体对毫针刺激敏感性减弱,治疗效果下降,甚至会产生耐受抵抗。研究表明,连续反复的毫针刺激能够促使脑电释放大量的多肽从而引起“耐受”,使针刺的疗效逐渐减弱[4]。针刺与穴位埋线相结合治疗的方法,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既充分利用了针刺与穴位埋线即时性、速效性、续效性的治疗特点和优势,又有效的避免了长期采用单一方法对机体刺激产生的机体耐受,从而使疗效最大化,达到满意效果。

3 典型病例

患者宁某,男,77岁,2017年3月29日复诊。主诉:患者于5年前劳累后出现腰部困痛不适、活动僵硬,伴右下肢放射痛,放射至小腿外侧,休息后可缓解,5年间上述症状间断出现,劳累及受凉后加重,曾于2016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当时予毫针针刺治疗2 w后症状明显改善。半月前患者劳累后再次出现腰背部疼痛、腰部活动受限,平卧翻身困难,伴右下肢放射痛,放射至小腿外侧,行走困难,门诊针刺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查腰椎核磁示:L3/4、L4/5椎间盘膨出伴椎管狭窄,今为求进一步治疗,再次入院。中医诊断:痹证(腰痛病),肝肾亏虚。西医诊断:L3/4、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入院后予普通针刺治疗,1次/d,6次/w,1 w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同时于针刺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行穴位埋线巩固治疗,出院前嘱患者避风寒,慎起居,勿劳累,注意保暖,不适随诊,定期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语:该患者为老年男性,劳累后发病,且病程时间长,反复迁延不愈,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骨失于濡养所致。《普济方·身体门》中提出:“少阴肾之经也,属腰腿而主于骨,足厥阴肝经也,肉血而主于筋。若二脏俱虚……腰腿疼痛,筋脉挛急,不得屈伸也”。督脉为“阳脉之海”,取命门、腰阳关总督一身阳气;“腰为肾之府”,膀胱与肾相表里,取膀胱经双侧肾俞、大肠俞及患侧秩边、委中穴,诸穴合用,共凑通阳补肾,强健腰膝之功。根据脊柱的生理特点及解剖位置,第三腰椎横突为腰椎活动的中心,同时也是腰痛的好发部位,局部取腰三横突以稳定腰椎,缓解疼痛。穴位埋线取受累L3、L4、L5横突局部埋线治疗;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通过植入人体内的羊肠线持续刺激双侧足三里、天枢穴,以固本培元,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同时天枢穴埋线可缓解腹部肌肉紧张度,减轻腰椎压力。

4 结语

“针后埋线”巩固疗法能够有效的规避单纯毫针或穴位埋线刺激引起的“耐受性”,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治疗次数、缩短了治疗周期、延长了疗效持续时间、增强了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治疗效果显著,疾病复发率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长期影响深远。同时穴位埋线还具有起效迅速、毒副作用小、安全简便易操作的特点,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各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甚至各种疑难病症的治疗与巩固,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羊肠线毫针腰椎间盘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羊肠线穴位埋穴治疗妊娠呕吐63例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穴位埋线疗法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理
高分子聚合物(PGLA线)—穴位埋线的新希望※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基于无菌术的毫针持针钳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