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早熟玉米品种并单5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9-02-12段运平刘守渠任小燕王定仙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父本母本抗病性

郭 峰,段运平,刘守渠,任小燕,王定仙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山西太谷030800)

玉米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由于其产量高,栽培简便,投入成本相对较低,雨热同步,便于机械操作等原因,在我国北方地区得到广泛种植。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中部,气候干旱,光照充分,昼夜温差大,比较适宜玉米的生长,是我国玉米主产省份之一[1]。2015年山西省玉米播种面积为167 hm2,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45%[2]。2016—2017年,受到国家玉米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影响,玉米面积有所调减[3]。

山西省春播特早熟玉米区玉米播种面积约为2.7 万 hm2,平均单产 2 500~3 000 kg/hm2[4]。近年来,随着育种技术的提高和玉米种质资源的不断引进和改良,玉米种植区域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冷凉区不断发展,特早熟玉米生产潜力逐步增加。但目前推广的特早熟玉米品种中,大部分品种品质差、产量低、抗病性不强[5-6]。因此,选育一个同时具备高产、优质、早熟、抗病、耐低温灌浆等特点的玉米杂交种成为育种的首要目标[7]。

并单56特早熟玉米品种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该品种于2017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20170005),山西春播特早熟玉米Ⅱ区生育期121 d左右,比对照并单16早3d。适宜种植密度为6.0万~7.5万株/hm2。一般产量为7 500~9 750 kg/hm2。

1 选育经过

1.1 杂交种选育

该品种是以自选系H11-30作母本、2011-387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经鉴定试验、品比试验、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于2017年由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1.2 母本选育

母本H11-30是由德国杂交种与自选自交系204-311杂交,经过7代自交选育而成。幼苗第1叶叶鞘呈紫色,尖端为圆到匙形,叶缘紫色,颖壳绿带紫色,花药粉色,花丝绿色。株高190 cm,穗位高80 cm,果穗筒形,穗行14行,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粉色。抗倒、抗病性好。

世代系谱:德国杂交种×自选系204-311(2008年夏)→F1自交(2008年冬)→S1自交(2009年夏)→S1-1自交(2009年冬)→S1-1-2自交(2010年夏)→S1-1-2-1自交(2010年冬)→S1-1-2-1-1自交(2011年夏)→S1-1-2-1-1-1自交(2011年冬)→S7(性状稳定)。

1.3 父本选育

父本2011-387是用自选系WD38-2-1与自交系202-185杂交,经过7代自交选育而成。该系具有花粉量大、散粉期长、配合力高的特点。幼苗第1叶叶鞘呈紫色,尖端为匙形,叶缘紫色,颖壳绿色,花药黄色,花丝绿色。株高180 cm,穗位高75 cm,果穗微锥形,穗行数为12~14行,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穗轴红色。

世代系谱:WD38-2-1×202-185(2008年夏)→F1自交(2008年冬)→S1自交(2009年夏)→S1-3自交(2009年冬)→S1-3-2自交(2010年夏)→S1-3-2-1自交(2010年冬)→S1-3-2-1-1(2011年夏)→S1-3-2-1-1-1(2011年冬)→S7性状稳定。

2 产量表现及农艺性状

2.1 产量表现

通过2015—2017年在山西省的五寨、岢岚、忻州等地以及黑龙江佳木斯、鹤岗、鸡西等地布点试验,并单56玉米产量高于当地对照品种并单16、德美亚3号,最高产量记录达到11 250 kg/hm2。并单56主要表现为茎秆中等、株型清秀耐密植、根系发达抗倒伏能力强、抗病、活秆成熟、果穗大小均匀,结实封顶性好、籽粒商品性优良。

2014,2015年参加山西春播特早熟玉米Ⅱ区区域试验,其中,2014年公顷产量为10 516.5 kg,比对照并单16增产为12.3%;2015年公顷产量为10 075.5 kg,比对照并单16增产9.7%;2 a平均公顷产量为10 296.0 kg,比对照增产11.0%。2016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10 879.5 kg,比对照增产15.1%,增产点率为100%。

2.2 农艺性状表现

幼苗第1叶叶鞘紫色,叶尖端尖形,叶缘紫色。株型紧凑,总叶片数19片,株高251 cm,穗位高82 cm,雄穗主轴与分枝角度中,侧枝姿态较直,一级分枝3~5个,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8~10cm,花药黄色,颖壳绿色,花丝绿色。果穗锥型,穗轴红色,穗长18.9 cm,穗行14~16行,行粒数38粒,籽粒黄色,粒型偏马齿型,籽粒顶端黄色,百粒质量35.4 g,出籽率85.9%。植株保绿,活秆成熟,株型紧凑,耐密植,穗位低,出籽率高,品质好。

3 品种特征特性

该品种需要≥10℃活动积温约 2 200℃。2014,2015年经山西农业大学抗病性接种鉴定,感丝黑穗病,中抗大斑病,抗穗腐病和茎腐病。2016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容重744 g/L,粗蛋白8.78%,粗脂肪3.86%,粗淀粉74.21%。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秋翻整地、合理施肥

一般以施22.5~45.0 t/hm2农家肥为宜。并结合秋翻、整地,秋翻深度15~30 cm;播种前结合整地施复合肥450~750kg/hm2作底肥(最佳施肥量为:氮 450.3kg/hm2、磷 151.95kg/hm2、钾 51.15kg/hm2)[8]。

4.2 适时播种、收获

一般地区在5月上旬左右播种,个别冷凉地区在5月中旬左右播种,晋中及相应地区麦田复播可以在6月下旬播种。尽量采用机械播种,当玉米籽粒乳线黑色层达到3/4以下时为收获适期。收获后及时退除苞叶,摊薄晾晒。

4.3 因地制宜、群体合理

在一定的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下玉米品种都有其最合理的群体密度,超过或低于合理密度则会减产[9-12]。并单56玉米品种在山西春播早熟Ⅱ区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密度以6.75~8.00万株/hm2为宜;干旱丘陵地区一般以5万~6万株/hm2为宜。黑龙江及新疆春播特早熟区最高密度可以种到9万~10万株/hm2。

4.4 加强水肥管理

大喇叭口期根据玉米长势,一般结合灌水或雨前追施尿素300~450 kg/hm2,对于土壤质地较差、砂砾较多、跑肥跑水较重的地块,可以结合追施尿素再适当补追225~450 kg/hm2复合肥。

4.5 病虫害防治

由于并单56玉米品种感丝黑穗,主要防治方法是用种衣剂拌种以及轮作倒茬减轻次年病害。地下害虫可以采用高效氯氰菊酯和毒死蜱混合液灌根处理;玉米螟和黏虫防治方法是在玉米苗期至抽雄前的幼虫1~2龄期采用50%辛硫磷乳油、50%甲胺磷乳油1 000倍或25%快杀灵1 050~1 200 mL对水600 kg进行喷雾防治[13]。

4.6 繁、制种技术要点

制种田父母本的种植行比为1∶5;留苗密度为7.5万~9.0万株/hm2(含父本),母本种植5~7 d后种植父本,母本在抽雄前摸苞带1~2片叶去雄,在父本全部散粉时把母本行里不能正常抽丝的小株、弱株一次性割除,以去雄彻底、干净[14]。

5 小结

特早熟玉米生长阶段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比例不协调,营养生长期短,营养体过小,产量低。第二,低温环境下灌浆差,灌浆时间短,籽粒小,品质差,影响成熟。第三,生长期后期雨水多、温度低,使得特早熟玉米发生病害比较严重[15]。因此,耐低温灌浆、生育期、产量、品质、抗病性等因素一直以来都是制约特早熟玉米育种和生产发展的限制条件[16]。并单56特早熟玉米新品种的选育,从种质资源的改良利用入手[17],引进德国、法国、新西兰、俄罗斯特早熟种质和国内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种质资源选育自交系,选育组合以耐低温灌浆、抗病性、品质、产量为选育目标。多点异地鉴定可以增强选择的概率[18-20],每年组配组合在黑龙江省鹤岗、佳木斯以及山西省五寨、右玉等地多点鉴定均取得了理想效果。

猜你喜欢

父本母本抗病性
木薯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14基因在木薯抗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三种土壤灭菌剂对香石竹母本栽培的影响
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秧与施肥方式对其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母本不同种植密度对制种饲用甜高粱大马力效益的影响
植物免疫蛋白对有机栽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及抗病性的影响
杂交水稻秋制短组合父本栽培管理技术
棉花杂交制种中如何管好用好父本
五个杂交水稻大穗型父本制种特性研究
杂交水稻母本抛栽高产制种技术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