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国防意识培养的现状与策略

2019-02-12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军训国防军事

李 艳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75)

0 引言

我国颁布的 《兵役法》 经过 1984,1998,2009,2011 年的多次修正,从法律上规定了大学生进行军事训练的必要性。 从开始的军训试点到要求大学生接受军训,学习军事理论课,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扬革命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强化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有的研究者还认为,军训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培养国防后备人才。

从各种文献资料看,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大学生对国防意识的认识不到位,对国防、国家安全认识淡薄,对国防教育课程重视不够。主要原因在于和平环境失去了国防教育的“警惕性”,多元价值观弱化了国防意识的重要性, 内容单调屏蔽了国防教育的趣味性等。有人分析影响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因素,认为高校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 身边同学及老师对国家安全的关注度、社会氛围、个体对国防类媒体信息的关注度4 个因素对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具有显著影响[1]。 为此,高校要加强网络、讲座的作用,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主题活动,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营造国防教育氛围,建立国防教育长效机制等。

当前,我国高校每年都开展国防教育,大部分学生喜欢、爱好国防知识,并有一定的兴趣,在宣传、学习时能主动学习国防知识,尽管宣传和普及时间很短,仍然吸引了部分学生的注意,但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公共资源较为匮乏, 很难在高校形成国防教育的气候,更难以形成浓重氛围。 为此,本文通过对几所高校从事国防教育课的教师及国防教育方面的负责人进行了访谈, 了解了目前大学生国防意识培养的现状, 并对目前大学生国防意识培养存在的障碍进行探讨, 希望能构建大学生国防意识提升的策略, 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1 高校对大学生国防意识培养的现状

1.1 国防教育路径拓宽不易

高校国防教育主要局限于课堂和军训, 教育的渠道比较单一[2]。 没有结合高校的实际开拓多种教育路径,在建立的各种微信群、QQ 群、公众号等网络上,缺少国防知识的渗透,一些重要的节日(如建军节、国庆节)也鲜有举办国防教育活动,图书馆订阅的军事期刊、军事书籍、军事画册数量很少。

1.2 国防知识课程体系散乱

高校对国防知识没有进行系统考虑, 课程设置不系统,没有形成体系。 教师着重传授国防知识,不注重教学计划的完整性, 学生学习没有计划性、组织性、连续性,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3]。 大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是被动的,以获得学分为目标。由于认识不到位, 教育渠道单一, 知识与现实之间还有差距,大学生虽然对国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缺少了解国防知识的主动性, 难以形成良好的国防知识学习氛围。

1.3 国防教育合力形成较难

国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军队、高校通力合作,如政府应出台相关的制度、要求、标准等,高校应设置相关的课程,军队应指导学生的军训工作。目前,由于各个单位、部门在认识上不统一、职责上不明确,整体性不协调[4],国防教育难以齐抓共管,成立的相关机构形同虚设,无法形成合力。

1.4 国防教育平台搭建困难

国防教育的平台可以是网络, 也可以是松散的机构,因政府、军队、高校之间缺少沟通,没有搭建成“工作联动、课程活动、教育互动、资源共用”的“四用”国防教育平台。此外,高校没有组织自身的资源,如组建军事爱好者协会、国防教育协会、举办军事竞赛等[5],构建社区、家庭、高校集信息、教育、学习“三位一体”的校内国防教育平台,形成系统化的国防教育信息平台。

1.5 国防教育队伍建设乏力

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师资较为缺乏,没有专职的军事理论课、军训课的教师或教官,一般由辅导员、思政教师兼任。 由于教师的国防知识和理论靠的是现学现卖,不专业的授课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由于学生对军训和国防知识的学习都是阶段性的, 没有固定的编制、教师、经费,师资缺乏,课时不多,效果不好。

1.6 国防教育机制建立不畅

高校与政府、社会组织、军队之间的联动机制没有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或联合办公制度无法达成,与社会组织进行国防教育合作的机制不稳定, 在相关职责不清的情况下实施国防教育的机制难以长效,加上缺乏相应的载体和平台, 没有建立运行机制的保障制度,无法整合相应的功能。

2 大学生国防意识培养存在的障碍

高校国防教育要有效落实, 应在时间上突破集中教育的模式,内容上突破零星式教育方式,针对大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2.1 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清

大学生认为国防建设很重要, 但认为国防建设与自己的关系不大,对国防建设的认识局限于军事、战争等方面,没有意识到国防建设与自身的关系。对国家、民族的发展与国防的关系认识不够,对国家的安全问题不够重视。 大学生不熟悉国际形势,对于一些国际热点、敏感问题,平时关注不够,有时关注过度。 由于对国防建设缺乏完整、清晰、客观、理性的认识,在思考上缺乏独立性,常常人云亦云。

2.2 大学生对国防建设的责任担当不够

有的大学生应征入伍的积极性不够高, 报名服兵役的人数少。有的大学生主动学习国防知识、接受国防教育、了解军事知识、关注国家军事发展不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些大学生不愿意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军事训练不刻苦。强国应先强军,只有奋斗强军梦,才能实现中国梦。 时刻关心祖国的国防建设,关心国际政治,这才是大学生的责任担当。

2.3 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的忧患意识不强

优越的家庭环境使部分大学生崇拜金钱、物质,淡化了危机意识,对战争的理解过于平淡,对未来战争的发生意识不够, 对国外势力的渗透没有保持警惕。 他们有爱国意识,但国防意识的使命感不强,整天沉迷于手机、网络之中,拈轻怕重,安逸享乐,以为经济决定了国家的实力,对国防教育较为淡漠,缺少忧患意识。

3 大学生国防意识提升的策略

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培养主要通过军事训练、军事课、国防知识竞赛、军事表演、主题演讲等途径来实现的。它有助于大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协作的精神,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集体荣誉感和忧患意识,激发爱国热情,磨练意志,拓宽知识面。 可采取一定的对策或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3.1 拓宽国防教育的现实途径

要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应掌握必要的国防知识,学好必备的军事技能,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拓宽国防教育的各种现实途径[6]。

3.1.1 开设国防教育课

在高校开设国防教育课,它包括国防、军事、技术、战争等方面的内容,系统细致讲解国防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论,使学生成为国防教育的骨干力量。它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文化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国防意识,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3.1.2 举办国防专题讲座

高校应根据具体情况, 围绕 “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的要求,把国防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定期举办国防知识教育讲座, 邀请有关专家、 军队干部、现役军官介绍世界军事形势、有关热点问题、有关国防的传统教育和国防高科技、 高技术战争知识等。通过聘请专家举办国防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讨论会和辩论会, 提升大学生国防教育理论水平。

3.1.3 组织各种参观活动

根据具体情况, 高校定期组织参观具有国防教育功能的场所,如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观摩军事演习、阅兵仪式等,通过观看军事演习的图片展、 军事演习的实况录像和革命旧址, 可以让大学生了解我国国防的发展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国防意识。

3.1.4 依托大众传媒开展全民国防教育

随着互联网和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 利用大众传媒的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表现方式灵活、适合大众需要的特点进行宣传, 高校同时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的作用,利用校园电视台及其他多媒体,在“七一”“八一”“十一”等一些重大纪念日,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有意识增加学生的国防知识,提高国防教育的吸引力, 努力营造国防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构建科学规范的高校国防教育大众传媒基地。

3.2 加强高校学生的军训工作

学生的军训工作不是单独的工作, 它与学校的其他工作是紧密联系的, 都是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的。 因此, 军训工作是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它要培养学生的军事知识、技能、国防观念、安全意识等,理应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3.2.1 加强军事技能训练

军事技能训练主要包括队列训练、射击训练、内务卫生、纪律作风、军事考核等。 一是掌握基本的军事知识,二是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三是进行一些必要的体能训练,四是进行攀登、越野等实用的技能训练项目,五是进行一些趣味体育锻炼等。通过技能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政治素质,锻炼学生的意志,训练学生吃苦不怕累、守纪顾大局的品德,增强组织纪律性[7]。

3.2.2 丰富军训活动内涵

军训活动的内容一般包括敬礼、立正、稍息、停止间转法、行进间转法、整理着装等内容。 这些活动可以有效改正少数学生在平时表现出的组织纪律性不强、自由散漫等不良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此外,还可以精心组织各类健康有益、 生动活泼、 形式新颖多样的文体活动,营造军训良好氛围、活跃军训业余生活,并组织军训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比,不断深化军训成果,丰富军训内涵。

通过高标准、严要求的刻苦训练,丰富的军训活动是一笔巨大的人生财富,将军训中的所学、所思、所感、所悟带到将来的学习生活中去,能使人奋进,开拓进取、不断锤炼,进一步展现了文明、威武的大学生新形象。

3.2.3 融合军训工作与管理工作

军训工作与管理工作可以相互融合, 要把国防教育与纪律教育、军事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军训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在国防教育中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构建长效军训育人机制,让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学生的军训、生活等各个环节,推进学生的国防观念、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磨练学生的意志品德,提高大学生军训的实效性[8]。

3.3 形成高校军队的教育合力

高校应尽可能地与附近军队合作,形成合力,共同负起国防教育责任。 《国防教育法》规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应当根据需要和可能,积极支持和协助地方开展国防教育的责任,包括选派军事教员、提供必要的军事训练场地、设施以及其他便利条件。高校与军队合作进行国防教育,应根据教育的总目标来决定合作双方和具体工作人员的责任、任务及应达成的分目标,并以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实现作为评价合作各方和具体工作人员的依据,建立双方工作协商制度和例会制度,遇到问题双方及时沟通,按照协商好的分工和职责做好工作,使国防教育落到实处。

加强高校、承训部队与军训基地之间的联系,三方的相互支持、 团结协作是学生军训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 军队应派遣得力、精干、工作严谨和有经验的负责人开展国防教育的任务, 能展现新时期人民解放军优良的精神风貌。高校应抽选有责任心、有亲和力、有学生工作经验、以身作则、不怕吃苦的干部担任领导工作,军校双方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分工明确、团结一致,形成军队与学校双方齐抓共管的合力,可以保证各项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使参训的教师和学生都深受教育。

3.4 办好国防教育的网络平台

利用互联网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借助新媒体开展军事理论教育[9],依托网络系统建立网上国防教育主页,与思想政治教育一起共建,实现资源共享, 改变以往只有国防固定展板等僵硬教育模式的做法,拓展国防教育方式。

要不断丰富国防教育网站的内容。 应紧贴形势任务需要,紧贴学生思想现状,开展时效性、针对性强,内容更新快、与时代合拍的“国防一网通”,完善国防教育网站内容,设置军事新闻、专家试点、话说国防、军训驿站、军训论坛、学员之声、教官寄语、国防教育知识加油站、 军地传声、 体会交流等固定栏目,实现国防教育网页与学校军训网站的链结,加快网站内容的更新,增强网站的互动性,做好网站的维护、管理、更新工作。

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建立国防教育的网络平台需高校军事教研室负责, 在网络上设置作战指挥、政治工作、军事装备、军事运筹等远程教学。 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由学习,不需要注册。 也可以在国防教育网络平台开通热线电话、在互联网上建立邮件信箱、组织问卷调查等形式,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开展网上讨论、网上答疑,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开展远程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教育的普及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关注国防、增强国防意识。

3.5 打造国防教育的培训基地

依托军事院校、驻军部队在场地、设施、师资等方面的资源, 建立国防教育基地和举办国防教育培训班。 在国防教育培训基地,可以参观军史馆、荣誉馆、展览馆,参观武器装备,体验军营生活,开展军事训练等,提高与履行国防职责相适应的理论素养,掌握必需的国防知识,增强国防责任意识。建立国防教育培训基地目的在于利用讲课、参观、讨论等直观的形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激发其爱国热情,增强建设新中国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重视基地软硬件建设。 在基地设立教学楼、食堂、野战训练场、战术训练场、模拟对抗训练的训练场、仿实弹环形操瞄训练靶场等。 同时,组建一支一流的专业教师、教官队伍,服务于教学和训练。 基地将军营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 打造成为教育、训练、学习、育人的摇篮。

3.6 抓好国防教育的队伍建设

从一些高校调查的情况看,国防教育师资薄弱,大多数军事教师来自于部队军转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兼职的多、专职的少,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国防军事理论学习,不会运用高科技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新能力差,很难把国防教育工作做好[10]。

国防教育工作队伍是高校做好国防教育的关键,是做好国防教育活动、普及国防知识、提高国防素质的最重要的基础。 高校可采取专人军事教员与军队合作派遣军官、 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国防教育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其在国防教育中的“种子”作用。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从转业退伍军人、国防教育办公室和人武部优秀人员中选聘一支由宣传员、报告员和兼职教员组成的国防教育队伍,建立队伍档案,统一发放聘书,进行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形势、国防法规等内容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使工作人员达到“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高校应成立独立的军事教研部(室),军事理论课教师肩负学生国防教育、 军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按相关标准、规章制度对教师进行培养、管理和考核。

3.7 建立国防教育的长效机制

高校应自觉把国防教育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思想教育体系,建立长效机制,在军、校建立和实行国防教育军校合署办公、 联席会议、 信息交流、情况通报等制度,形成“齐抓共管、资源共享、军校共有”和“进学习、进基地、进网络”的“三共三进”教育模式,促进国防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

建立国防教育的运行机制。教育内容不断更新,每年围绕一个热点主题开展教育活动, 强化使命意识,开辟历史丰碑、革命传统、中国军队、外军瞭望、台海风云、百年战例、国防法规、工作动态等专题和专栏,通过参加专题教育活动,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增强国防意识。通过“国防网站”,以此为载体收集更广泛的信息,施加更直接的教育影响,把全体“网民”纳入教育视线,实现直接沟通。

建立国防教育评价机制。检查评估制度化,衡量标准规范化,采取听汇报、看硬件、考知识点等传统套路,看国防教育工作是否产生了明显的变化,进行末端问效。

建立国防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把国防教育经费纳入高校年度预算,不断加大教育投入。 同时,通过建立基金会等方式多方面解决国防教育经费保障问题,实现经费投入的多层次化。

4 结束语

高校应把国防教育作为提高学生国防意识、树立国防观念的重要手段,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做到有规划、有课程、有教师、有辅导、有效果、有考核,抓好国防教育的趣味性、 教育性, 让国防教育深入学生,落在实处,真正能增强、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猜你喜欢

军训国防军事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军训这件事
特殊的军训
军训
春日里的军训体验课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军事幽默:局
军事